天天看點

1921年,養心殿裝上了第一部電話,出于好奇,溥儀撥通了胡适的電話。胡适接電話激動不已,二話不說就去拜見了溥儀。回來後,

作者:依伊本地社

1921年,養心殿裝上了第一部電話,出于好奇,溥儀撥通了胡适的電話。胡适接電話激動不已,二話不說就去拜見了溥儀。回來後,寫信給莊士敦稱這是一場令人感動的會面,然而,溥儀卻稱這次會面無聊至極。

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說,打電話給胡适的原因是這樣的,那天,15歲的溥儀從他的英語老師莊士敦那裡,知道了當時有位提倡白話文的名人——胡适博士。

莊士敦一邊嘲笑胡适中英合璧的詩句“匹克尼克來江邊”,一邊又對溥儀說:“不妨看看他寫的東西,也算一種知識”。

也是以,溥儀動了想瞧一瞧這個風頭正勁的新派人物的念頭,于是他将電話打給了胡适。

胡适作為一個新派的“領軍人物”,在突然接到溥儀的電話的時候,激動的不行,接完電話二話不說就進了紫禁城拜訪了溥儀。

回來後,胡适激動的心情無法平複,連夜給莊仕敦寫了一封信,信裡前面說了他與溥儀談了當時的新派詩,談了寫新派詩的青年作家,以及當時的文學。

後面胡适說:“我必須承認,我被這件小事深深地感動了。就在這裡,我面對着大陸最後一位皇帝,我面對着曆史上無數位偉大君主的最後一位代表!”

面對胡适的激動,溥儀卻顯得興趣缺缺,他後來在《我的前半生》中将這次短暫的會面稱為“無聊至極”,他在書中感歎:原來洋博士也有着那種遺老似的心理。

不知道當時15歲的溥儀是依舊自持身份,有一種“高高在上”的隐形心态,還是确實看不上當時的新文學,但這些都不妨礙他後面又約胡适見了一次面,并在給胡适的信裡對胡适表示欽佩。

在那個時候,這樣的兩個人的會面,還是很有一定的意義。他們代表着兩個身份,一個是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名統治者,一位是新派的領軍人物。

他們在某種意義上講是對立的,是文化的對立,是立場的對立。雖然溥儀也在學習西方的文化知識,但他的身份代表的立場,就是胡适他們所要推翻的。

胡适兩次進宮的舉動,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輿論,各種對胡适的批評紛至沓來,但胡适卻說,他隻是可憐深宮裡那位17歲的少年。

究竟胡适進宮的時候是什麼心态,究竟溥儀見到胡适時是什麼心态,這些可能連他們自己都說不清楚吧。

畢竟,即使溥儀學了英語、學了西方的文學、知識等,但他身上還是有着封建王朝的一些東西,即使當時的清廷已日暮途窮,即使他後來被趕出皇宮。

而胡适雖然是“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但他畢竟是生于封建王朝,長于封建王朝的末尾,即使他是新派的領軍人物,但知易行難,大環境裡的一些東西,還是很難立即擺脫的。#北京頭條#

1921年,養心殿裝上了第一部電話,出于好奇,溥儀撥通了胡适的電話。胡适接電話激動不已,二話不說就去拜見了溥儀。回來後,
1921年,養心殿裝上了第一部電話,出于好奇,溥儀撥通了胡适的電話。胡适接電話激動不已,二話不說就去拜見了溥儀。回來後,
1921年,養心殿裝上了第一部電話,出于好奇,溥儀撥通了胡适的電話。胡适接電話激動不已,二話不說就去拜見了溥儀。回來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