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疫情何時能終結?中國科學家找到新冠緻病“關鍵分子”和阻斷藥物

疫情何時能終結?中國科學家找到新冠緻病“關鍵分子”和阻斷藥物

随着奧密克戎快速傳播,全球新冠确診病例急劇增加。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統計資料,截至中原標準時間2月9日5時,全球新冠确診病例突破4億例,距離全球感染人數突破3億才僅過去34天。另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在2022年的第一個月全球有逾8400萬人确診感染新冠病毒,幾乎與2020年全年感染人數相同。

新冠病毒已肆虐全球兩年之久,特别是随着奧密克戎橫空出世,疫情全球大流行仍然看不到終結迹象。

雖然有國外專家認為新冠全球大流行将結束,今年3月将迎來關鍵時間點。但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對此表示,從病毒變異的特點以及從新冠流行兩年的規律來看,“3月份成為新冠疫情世界大流行結束的關鍵時間點”這種觀點,科學的依據是不充分的。不過他也指出,“從全球角度而言,3月或者未來一段時間流行趨勢減弱,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這種可能性是很大的。”與此同時,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近日也警告稱,新冠疫情大流行遠未結束。在可預見的未來,人類将一直與新冠病毒共存。

面對仍在不斷增加的确診病例,不少國家已疲于應對,開始放松管控,這無疑給全球戰“疫”大局帶來消極影響。

不過,近日中國醫學研究團隊卻傳來了好消息。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複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獲悉,複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研究員于文強團隊和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盧洪洲教授等團隊合作,經近2年潛心研究首次發現新冠病毒與人類共有序列(人也序列)是緻病的關鍵因子,并且認為可以将透明質酸作為靶點研發新冠治療藥物以阻斷新冠感染者臨床症狀的産生,并找到了針對透明質酸的口服抑制劑羟甲香豆素藥物。目前,該藥物在臨床上用于膽囊炎等治療,藥理毒性極低,安全性極高,可顯著抑制新冠病毒“人也序列”介導的透明質酸累積。

“前期我們在上海公衛中心進行了臨床試驗,其療效很好。” 複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研究員于文強教授表示, “現在國内新冠重症患者較少,我們正在跟國外聯系進行相關臨床試驗。如果臨床試驗都順利,能夠驗證其療效、穩定性和安全性,那麼患者通過口服藥物就可以治愈,未來将新冠感染變成普通感冒就不再是夢想。”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下一階段,研究團隊将在國外同步推進臨床試驗。而從另一方面來看,随着疫苗的大規模接種,新冠口服藥物的不斷出現,以及各種公衛措施的綜合應用,可以預見未來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态勢一定會得到遏制,人類社會将會回歸正常。

新冠大流行何時才能終結?

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已達兩年之久,而新冠病毒仍在不斷變異,目前新的超級變種奧密克戎正取代德爾塔成為全球主要流行毒株。

美國華盛頓大學衛生統計評估研究所所長克裡斯托弗·默裡上月在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發表評論文章預測,新冠肺炎疫情将持續存在,但全球大流行很可能在不久後結束,關鍵時間點是今年3月。文章認為,屆時全球一半人口将感染奧密克戎變異株,加上疫苗接種等因素,人類将最終建立起免疫屏障。

但是,随後不久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就公開警告稱,新冠肺炎大流行遠未結束。在可預見的未來,人類将一直與新冠病毒共存。但共存絕不意味着放任病毒肆虐,因為世界不能“把賭注押在一種我們無法控制或預測其進化軌迹的病毒身上”。

“對于新冠肺炎疫情将如何發展,以及最嚴重階段将如何結束,人們有着不同的設想,但是假定奧密克戎将成為最後一個變異株或者新冠肺炎疫情即将結束是危險的。我認為情況恰恰相反——在全球範圍内,目前形勢下很可能出現更多變異株。為了改變疫情發展程序,我們必須改變驅動它的條件,而這并非易事,也沒有現成的方法。” 譚德塞說。

疫情何時能終結?中國科學家找到新冠緻病“關鍵分子”和阻斷藥物

而近日,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在接受《環球時報》專訪時明确表示,全球新冠大流行,3月不可能結束。吳尊友指出,默裡的文章分析并不準确。他是根據流感來提出這種假設,但流感和新冠有很多不同,他的這種假設有一些要接受現實挑戰的地方。首先就在于感染流感後免疫力維持時間通常能達到一年,而感染新冠後免疫力維持時間一般在3到6個月左右。其次就在于新冠病毒的變異很快,差不多每天都在變。而流感病毒的變異是有規律性的,且變異周期較長,通常是一年一變或幾年一變,在這一年或幾年内,病毒的變異若僅在“亞型”内,不會影響交叉保護。是以,從病毒變異的特點以及從新冠流行兩年的規律來看,“3月份成為新冠疫情世界大流行結束的關鍵時間點”這種觀點,科學的依據是不充分的。

不過,吳尊友認為,今後一段時間内新冠病毒流行的趨勢肯定會減弱,因為每一種新毒株的流行在到了高峰以後總會下降。“從全球角度而言,3月或者未來一段時間流行趨勢減弱,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這種可能性是很大的。”

不過,目前奧密克戎流行高峰尚未到來。

世衛組織新冠病毒技術負責人瑪麗亞·範克爾克霍夫指出,奧密克戎毒株感染确診病例數“驚人”,實際病例數甚至可能更高。奧密克戎毒株蔓延後的病例激增勢頭讓先前各波疫情高峰相形見绌。“我們依然處于疫情當中,” 瑪麗亞·範克爾克霍夫表示,“許多國家還沒有度過奧密克戎感染高峰期。”讓她極為不安的是,新增病亡人數最近幾周呈增長趨勢,顯示“這一病毒依舊危險”。

也是基于确診人數不斷攀升的現實,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福奇就認為,奧密克戎能否成為“終結”新冠肺炎大流行的變異株仍是一個“開放性問題”。

“盡管奧密克戎變異株的緻病性不高,但被感染人數的激增(帶來的緻病率)已經超過了低緻病性的界限。是以我認為,奧密克戎變異株是否會成為大家期待的所謂‘活病毒疫苗’仍是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因為很有可能還會有新的變異株出現。”福奇稱。

尋找新冠病毒緻病的“關鍵分子”

從德爾塔到奧密克戎,甚至最新出現德爾塔基因組中具有類似奧密克戎遺傳特征的“德爾塔克戎”,不斷變異成為人們應對新冠病毒的艱巨挑戰。如何才能揪出冠病毒變異的幕後黑手,這也成為中國乃至全球的科學家不斷努力的方向。

于文強教授介紹,新冠病毒屬于RNA病毒,最主要的特征是不斷變異,是以,新冠病毒突變株不斷湧現。要戰勝新冠病毒,針對新冠病毒本身的藥物研發必須跑赢新冠病毒的不斷變異,進而阻斷新冠肺炎臨床症狀和并發症。這需要搞清楚不同新冠病毒突變株緻病的關鍵分子是什麼?能否針對新冠肺炎臨床症狀,研發出可以應對新冠病毒不斷變異的藥物?

疫情何時能終結?中國科學家找到新冠緻病“關鍵分子”和阻斷藥物

新冠病毒HIS促進發炎相關基因表達示意圖

為此,該研究團隊招募137名新冠患者,首先通過基因序列比對分析,發現新冠病毒基因組中,存在5段與人類完全相同的序列,研究團隊将其命名為“人也序列”。“基因序列是一切生命形式的密碼,我們在研究中驚奇地發現,新冠病毒竟然與人類有着‘共同密碼’(完全相同的序列),于是将其命名為‘人也序列’。”于文強補充說,“人也序列”是指在人類和新冠病毒中都存在的序列。“共同密碼”指的也是這些人類和新冠病毒共有的序列,這些共有序列具有調控基因表達的功能。

此次中國研究團隊還有一個令人吃驚的發現,他們僅用透明質酸處理就能引起小鼠肺部磨玻璃病變,這證明透明質酸就是新冠患者肺部特殊病變特征的根源。

盧洪洲教授解釋道,透明質酸也叫玻尿酸,吸水能力極強,是當今美容界的寵兒,但卻是新冠病毒緻病的罪魁禍首,新冠患者血漿透明質酸的升高、淋巴細胞降低和肺部磨玻璃病變等臨床症狀與透明質酸密切相關。研究提示,透明質酸是預測新冠患者病情進展的重要标志物,而檢測血漿透明質酸含量有望成為區分無症狀感染者和判斷患者是否需要入院治療重要名額。

該團隊認為,可以将透明質酸作為靶點研發新冠治療藥物,以阻斷新冠感染者臨床症狀的産生。于是研究人員找到針對透明質酸的口服抑制劑——羟甲香豆素藥物。該藥物在臨床上用于膽囊炎等治療,藥理毒性極低,安全性極高,可顯著抑制新冠病毒“人也序列”介導的透明質酸累積。初步臨床試驗已證明,口服羟甲香豆素可改善新冠患者淋巴細胞數降低和肺部病變等臨床症狀,對新冠肺炎治療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将新冠感染變成一場普通感冒不再是夢。

疫情何時能終結?中國科學家找到新冠緻病“關鍵分子”和阻斷藥物

實際上,新冠感染“流感化”的說法也并非第一次出現。此前,來自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資料分析公司nference的一項早期研究顯示,奧密克戎病毒刺突蛋白上有26個氨基酸突變,包括23個替換、兩個缺失和一個插入,其中一個插入突變ins214EPE在此前任何的新冠變異株當中都沒有觀察到。但該突變基因序列在導緻普通感冒的病毒(例如HCoV-229E)中非常常見,也存在于人類基因組中。

不過,對于奧密克戎是否會成為“大号流感”這一問題,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在接受上述媒體采訪時也表示,奧密克戎不可能是“大号流感”,因為它感染的部位和流感是不一樣的,它造成臨床症狀的嚴重性和流感完全是兩個級别。

“奧密克戎造成肺炎的比例較高,除中國外,其他國家因奧密克戎導緻的重症率、病死率遠比流感要高得多。以美國為例,奧密克戎毒株流行期間,其造成的死亡人數,甚至遠遠高于德爾塔毒株流行期間造成的死亡人數。流感造成死亡的比例還是比較小的。是以奧密克戎不可能是一個大号流感’。如果把它當成大号流感’來看的話,會淡化疫情,削弱人們對它的重視程度,對疫情防控非常不利。”吳尊友說。

“新冠與人類共存,目前看來應是永久性的。同時,新冠流行的嚴重程度和規模将取決于人類與新冠鬥争的程度。應該說,新冠病毒會永遠存在,隻是流行水準會不一樣。”吳尊友強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