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親子關系中,父母該如何有效地和孩子溝通?

親子關系中,父母該如何有效地和孩子溝通?

和孩子溝通的意義是什麼

在成年人的世界中,溝通最大的作用是資訊的傳遞,但家長和孩子的交流中,溝通往往所蘊含的意義更為豐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很多孩子對于未知的世界有很多的恐懼,很多想法和習慣跟大人也不太一樣,但他們又往往不善于主動表達。

是以溝通是家長主動走近、了解孩子最直接的方法,是打開孩子内心世界的一把鑰匙。

2、分享對與錯的概念和樹立正确的價值觀

父母和孩子在日常的交流中,往往經常會講一些生活瑣事,然後對這些事做一些評價,引導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樹立正确的是非觀念,從小用正确的價值觀去影響孩子。

3、啟發孩子進行思考

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溝通能力,是需要鍛煉的。

在跟孩子交流的過程中要盡量讓孩子多說,多問些問題,去鼓勵孩子對這個問題進行思考,可以使孩子今後擁有更好的表達能力,以及能夠更加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

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長大,我們對孩子開始了一連串的唠叨,企圖用過來人的态度去引導孩子避免踩坑的過程。本想着自己苦口婆心的好言好語,能讓孩子與自己進行正面溝通,結果大多時候是事與願違.......

那麼父母怎樣才能和孩子好好溝通呢?這似乎成為父母的一項必需課!

親子關系中,父母該如何有效地和孩子溝通?

如何建立與孩子溝通的模式?

在我們對孩子的表達上,給予孩子更多的耐心與呵護。孩子由于年紀尚小,很多東西都像空白的紙張一樣,需要父母講解和接受的一個過程。

溝通是一個雙向合作的過程,溝通是一個平層互動的交流,溝通是一個放松商量問題的辦法。父母可别用溝通的旗号來強迫孩子做他們不喜歡的事情,沒有理由的那種高度壓迫。

更不能有“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的明式經典語錄的出現,孩子需要能有傾訴自己态度和立場的權利。父母們可以用以下方式來和孩子有效溝通:

在和孩子的相處模式上,父母可以采用相信自己孩子的能力,讓孩子自己探索和思考。不必太過着急得去唠叨糾正孩子做的不到位的方面,慢一點慢一點,孩子實在完成不了是會主動求問于你的。

畢竟孩子明白他所能依賴的、關愛他的人是你,讓孩子逆反的溝通态度止于萌芽。不要急于評判孩子,不必草率下結論,對事不對人。

親子關系中,父母該如何有效地和孩子溝通?

提升孩子家庭存在感

讓孩子能更好的參與家庭的方方面面中,比如一些事情本來自己能做決斷,卻還是用商量的态度告訴他,可以聽聽孩子對一些事情的想法、建議。

孩子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成為“有實力“的參與者,使得雙方關系進一步的通過溝通建立起來。

溝通中不帶着反面情緒

遇到好多父母,總給孩子黑臉模式的溝通。這使得孩子更不喜歡與父母溝通交流,能讓孩子在家庭中舒适的暢所欲言(積極正面的),這樣的父母也會在這過程中舒服的溝通帶來的安逸。

你用什麼态度與孩子溝通,孩子也會用同樣的态度對待你。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很容易被影響,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事,首先自己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溝通的本質意義是什麼呢?是為了通過溝通讓自己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陪伴者,是引導孩子看世界的思考角度,是培養孩子發掘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方法,親子溝通的好壞是雙方同時建構的,而非一方的壓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