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疆女人,窮得吃不飽飯,卻收養19個孤兒,養育180個孩子,為啥

作者:朱小鹿

一個新疆女人,窮困潦倒,吃不起飯,卻收養了19個孤兒,還養育了180個孩子。

而且,她還打工賺錢供他們上學。

如今他們各自組建自己的家庭,家庭美滿,事業有成。

對他們來說,這個“媽媽”勝似親生,即使走得再遠,他們也不會忘記她。

她叫阿尼帕·阿力馬洪,一生都在為孤兒建立一個家。

新疆女人,窮得吃不飽飯,卻收養19個孤兒,養育180個孩子,為啥

當外界問她,為什麼會收留這麼多孩子。

她風輕雲淡說:“我隻是做了一個母親應該做的事情。”

新疆女人,窮得吃不飽飯,卻收養19個孤兒,養育180個孩子,為啥

淋過雨的人,給别人撐起一個家

1939年5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河縣青河鎮的一戶人家,迎來了第一個女兒。

這個笑起來甜甜的女孩,父母給她取名為阿尼帕·阿力馬洪。

阿尼帕家境雖然貧窮,但好在有父母疼愛,弟弟妹妹在一起玩耍,整個童年也算是苦中帶甜。

可是,惡劣的環境,并沒有饒過這個貧窮的家庭。

父母為了養活孩子,每日每夜幹活,年紀輕輕就累出病來。

在阿尼帕·阿力馬洪19歲時,她的父母因為沒錢看病,病情越積越嚴重。

最終丢下兒女,相繼離開人世。

此時,家庭重擔全丢在阿尼帕身上。

阿尼帕要把6個未成年的弟弟妹妹養活,其中最小的不滿1歲。

那時,阿尼帕剛滿19歲,就要養活6個未成年孩子,任誰看了都心疼不己。

值得慶幸的是,阿尼帕的善良和堅韌,打動了小夥阿比包,他願意與阿尼帕一起擔起生活的重壓。

新疆女人,窮得吃不飽飯,卻收養19個孤兒,養育180個孩子,為啥

阿尼帕答應了阿比包,兩人登記結婚,成了結發夫妻。

阿尼帕說:“我找對象的标準就是心地善良。”

從此,兩個善良的人,開始在艱難歲月裡抱團取暖,成了彼此唯一的依靠。

阿比包每天起早貪黑,白天在窯廠打磚,下班後還要四處拾骨頭賣錢,維持着家庭的生活。

阿尼帕則上山挖野菜、拾柴火供孩子們的口糧。

生活雖然無比艱苦,但好在身邊是最懂自己的人,日子勉強過得去。

1970年冬天,阿尼帕的鄰居亞和甫夫妻,相繼因病去世,留下托乎提兄弟三人。

3個不滿10歲的孩子,從此成了無家可歸的孤兒。

阿尼帕得知後,毫不猶豫地将他們帶回家,因為她深知孤兒的生活是多麼艱難。

而此時,她家也遭遇着吃不上飯的窘境。

阿尼帕剛剛生下孩子,身體虛弱,沒法幹活,整個家的擔子都落在丈夫身上。

而且,家裡6個孩子慢慢長大,飯量也變大了,全家6張嘴都等着飯吃。

新疆女人,窮得吃不飽飯,卻收養19個孤兒,養育180個孩子,為啥

即使生活非常艱難。阿尼帕還是想都沒想,就直接把托乎提兄弟三人接回家。

“我自己的娃娃有我和他爹,那幾個娃娃有啥?”

現如今,托乎提早已兒孫滿堂。

可當他再重提往事時,依然還是飽含熱淚地說:

“當時媽媽一家8口人,僅靠爸爸一個月45元的工資生活。

而我們三個男孩正是長身體能吃的年齡,困難可想而知。

她對我們三兄弟的愛,永遠刻在我們心裡。”

網上有句話說:“明明自己過得都不盡人意,卻還見不得這人間疾苦。”

阿尼帕媽媽因為淋過雨,是以更懂得沒傘的滋味。

正因為挨過生活的刀槍,是以她更想成為孩子們的銅牆鐵壁,保護他們。

新疆女人,窮得吃不飽飯,卻收養19個孤兒,養育180個孩子,為啥

“媽媽沒有嫌我髒,從此我有了家”

1974年冬天,阿尼帕又收養了一個孤兒。

11歲的王淑珍,她獨自一人走在大街上,當時零下10多度。

像她這麼大的孩子,大都躺在父母身邊撒嬌。

可王淑珍卻一個人冒着寒風,翻找垃圾箱,找食物填飽肚子。

此時,阿尼帕正着急往家趕。

正巧,阿尼帕碰到王淑珍。

看到她全身髒兮兮,頭發亂作一團,縮在垃圾箱旁,不停哈氣取暖,阿尼帕隻覺得心疼。

她上前跟王淑珍打招呼,王淑珍怯生生地看着阿尼帕,半天不敢說一句話。

阿尼帕看着她凍紅的手腳,心疼地抱緊王淑珍,流下眼淚:“可憐的孩子呀,你怎麼成了這個樣子,要是你媽媽看到,她會心疼的……”

新疆女人,窮得吃不飽飯,卻收養19個孤兒,養育180個孩子,為啥

阿尼帕這次,仍舊是沒多想就把王淑珍帶回家。

王淑珍走在路上,在心裡不停地回想:“人家那麼幹淨、那麼漂亮,不嫌棄我嗎?我這麼髒!”

回到家後,阿尼帕趕忙燒熱水,給她洗澡,用熱毛巾一點點擦拭舊毛巾。

舊毛巾拿下後,一股惡臭味撲面而來,頭上的膿水堵不住地流出來。

王淑珍頭上的癞瘡早已布滿頭皮,一根頭發也沒有。

王淑珍哭着說:

“她抓住我的頭這樣捏、那樣捏,也不嫌棄髒,

我媽就用毛巾在那沾,沾開後毛巾慢慢就去掉了。”

新疆女人,窮得吃不飽飯,卻收養19個孤兒,養育180個孩子,為啥

阿尼帕給她洗好澡,端上一碗拌面,給王淑珍吃。

那是每逢過節,窮人家才舍得吃的拌面,阿尼帕自己都不舍得吃。

随後,阿尼帕為了給王淑珍治癞瘡,每天都帶王淑珍去縣城看病。

可惜,天不遂人願,一切都沒有想像中的簡單。

家裡的積蓄快花完了,王淑珍的癞瘡也不見好轉。

正當阿尼帕不知所措時,她四處打探聽到,獸醫站有個專治皮癬的醫生。

阿尼帕聽到消息後,就立馬拉着王淑珍去找醫生。

阿尼帕抱着最後一絲希望,終于找到了獸醫站,可人家一下子拒絕了她。

“給牲口看病的地方,怎麼能給人看病?”

阿尼帕實在走投無路,這位獸醫是她最後的希望。

她哭着求人家,“隻要有一點辦法,我也不會到獸醫站給孩子看病啊。”

最終,在阿尼帕的再三懇求下,醫生給王淑珍開了治療黃牛癬的藥膏,并囑咐藥膏一定要保持頭部清潔,需要天天洗頭,天天上藥。

上天發了一次憐憫之心,對這戶貧窮人家網開一面,沒再為難他們。

3個月後,在阿尼帕媽媽的細心照顧下,王淑珍頭上終于治好癞瘡,長出頭發。

王淑珍激動地跟阿尼帕說:

“我終于有頭發了,我終于有頭發了,沒人在街上喊我小秃子了。”

如今,40多歲的王淑珍,頭發早已過膝。

她不舍得剪掉,因為“這是媽媽給我最珍貴的禮物”。

一個用愛撫慰着失去父母的孩子,一個把這份恩情深深記在心中,始終不敢忘懷。

這大概就是世間最有“血緣”的母女情吧!

新疆女人,窮得吃不飽飯,卻收養19個孤兒,養育180個孩子,為啥

“手心手背都是肉,都是我的孩子”

有人問阿尼帕媽媽,誰是她最疼愛的孩子。

她總是笑着說:

“在我家裡,手心手背都是肉,

他們都是我的孩子,我們是一家人。”

可在親生孩子眼裡,她明明就很“偏心”。

一天,阿尼帕從親戚家回來,帶回來一條綠裙子,親生女兒卡麗曼一眼相中它。

“家裡沒有人穿過裙子,我又是老大,又是媽媽的親生女兒,這條裙子理應是我穿。”

可結果,阿尼帕并沒想把裙子給她,反而給了非親非故、撿回來的孩子。

卡麗曼非常不解,開始發脾氣,阿尼帕一個勁勸她,“你是大姐,要讓着妹妹。”

小時候,卡麗曼實在想不明白,家裡這麼窮,房子漏風,沒錢買新衣服,媽媽為什麼還要收養别人家的孩子,甚至還對他們這麼好。

新疆女人,窮得吃不飽飯,卻收養19個孤兒,養育180個孩子,為啥

如今,卡麗曼雖早已成年,可當她每次想起這件事,仍覺得十分委屈。

回族兒子王作林回憶起小時候,總是透着幾分高興,情不自禁流下心酸的淚水。

他說,有一年,别人送了一雙球鞋。

媽媽的親生兒子阿奔和他都想要,為了争這雙球鞋,他們倆打了起來,誰也不服輸。

最後,阿奔赢了,可球鞋卻歸了王作林。

原因是,阿奔剛拿到鞋,還沒來得及穿在腳上,媽媽就一把從阿奔手裡奪下來,遞給了我。

媽媽還一邊數落着阿奔:“你這當哥哥的,就不知道讓着弟弟!”

阿尼帕媽媽确實很偏心,偏心到無論親不親生,她都一視同仁。

在她眼中,隻認大讓小的标準,卻不認血緣和非血緣的親疏之分。

新疆女人,窮得吃不飽飯,卻收養19個孤兒,養育180個孩子,為啥

她的心很小,小到隻有标準。

她的心又很大,大到容得下所有的孩子。

作家樊琴曾說過:

“隻要你走進阿裡帕媽媽的家,喝上一杯熱奶茶,你便能感受到她無處不在的母性氣場。

在我心裡,常常情不自禁地把她當作自己的母親。”

阿尼帕媽媽就是這樣的人,對誰都熱情有愛,她永遠都用母親的關懷,關照着每一個孩子。

她盡最大的努力,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從她這裡感受到母愛。

阿尼帕與子女的血緣比水還淡,可她這種母愛卻比金還真。

新疆女人,窮得吃不飽飯,卻收養19個孤兒,養育180個孩子,為啥

生活不隻有眼前苟且,還有書和遠方

凡是遇見孤兒,阿尼帕都通通收回家,她成了名副其實的“拾荒者”。

與一般拾荒者不同,她收養的都是無依無靠的孤兒。

阿尼帕說:

“孩子們陸陸續續來我家,就是心疼,自己條件很辛苦,就想幫着跟自己一樣有困難的人。

他們餓了就想給做飯吃,衣服破了就想給補,衣服髒了就想給洗。”

随着家裡人口越來越多,阿尼帕夫妻責任越來越重。

他們必須想辦法掙更多錢,才能夠讓孩子們吃飽飯。

為了讓孩子們吃上飯,阿尼帕媽媽在縣食品廠找了份工作,洗羊腸。

阿尼帕每天早上6點鐘起床,給孩子們做好早飯後,她就端着大盆,到小河邊清洗羊腸、羊肚。

就這樣,阿尼帕的手常年泡在河水裡,一雙早就不成人樣。

新疆女人,窮得吃不飽飯,卻收養19個孤兒,養育180個孩子,為啥

女兒王淑珍含淚回憶說:“那時候手凍得就縮一塊兒,手都伸不開,手木木的。”

女兒熱阿黑回憶到艱難歲月時,幾次哽咽:

“晚上一點,我媽媽回來的時候,我們就高興死了,我們說趕緊給我們做飯,我媽就趕快做飯。

那時候我們也不知道我媽媽有多麼累,光知道吃東西,那時候肚子餓的很。”

為了能讓孩子們吃飽,阿尼帕買了一個直徑1.2米的鐵鍋。

這口鍋現在仍在阿尼帕家,大家都叫它“團圓鍋”。

每天,孩子們的晚飯是一桌子菜。

而阿尼帕的晚飯,是一碗湯水,上面撒着幾顆麥粒。

平時,她總把吃的留給孩子,不舍得吃飯。

是以阿尼帕臉浮腫,一連幾個月都沒有消下去。

生活雖然已經夠苦,但阿尼帕媽媽還是想讓孩子們上學。

“上學的,有學問的你看多好,既然養了這些娃娃,就得有一點出息,有點學問。”

為了減少家庭開支,存下錢供孩子們上學,阿尼帕上菜市場撿剩菜。

家裡奶牛産的奶,也不舍得喝,都留着存下來。

存下的錢,阿尼帕全拿來給孩子們交學費,買新衣服。

為了讓孩子在燈下安心讀書,阿尼帕媽媽手撚了煤油燈。

新疆女人,窮得吃不飽飯,卻收養19個孤兒,養育180個孩子,為啥

阿尼帕媽媽回憶說,看到孩子們在燈光下學習,作為母親都十分高興。

一晃眼,幾十年的艱難歲月終于熬過去了。

如今,阿尼帕的孩子們也長大成人、事業有成,有的是幹部,有的做起個體生意。

與此同時,阿尼帕還給孩子們張羅婚事,孩子們也早已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

網上有句話說:“生活會苦一陣子,但永遠不會苦一輩子。”

阿尼帕一家終于擺脫了苦日子,迎來了生活的樂。

她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媽媽,她的孩子們都很孝順,她的苦痛沒有白受。

新疆女人,窮得吃不飽飯,卻收養19個孤兒,養育180個孩子,為啥

沒有天生的幸運兒,隻有至情至善的人情味

每一個來到阿尼帕家的孩子,他們都是不幸的。

他們童年時就遭受了無法言語的劇痛,嘗到了人生的大悲。

同時,他們又是幸運的,幸運的是他們遇到阿尼帕媽媽,感受到世界上最真的母愛。

在這喜悲參半的童年裡,是阿尼帕媽媽給了他們新的生活。

如今,兒女們早已各自成家。

但每逢春節,無論山高路遠,他們必定要回到阿尼帕媽媽家團聚。

他們依然像童年時一樣,從四面八方匆匆忙忙趕來,隻為和阿尼帕媽媽再次團聚。

2009年,阿尼帕媽媽70歲生日。

這個沒有任何血緣的大家庭,在這裡彙集,拍下了人數最多、最有血緣的全家福。

新疆女人,窮得吃不飽飯,卻收養19個孤兒,養育180個孩子,為啥

在這張照片中,一位維吾爾族母親坐在中間,旁邊圍繞着,維吾爾、漢、回、哈薩克、塔塔爾、烏茲别克等6個民族、180個孩子。

180個孩子,有180個悲慘的故事。

但彼時,他們又共享着一個幸福的故事,那就是遇見了媽媽,重新收獲生命的美好。

如今,這些接受了阿尼帕媽媽恩惠的孤兒,受媽媽的影響,也向外界貢獻自己的力量,去幫助更多無助的人。

2008年,卡麗曼接濟一個讀不起書的孩子,重拾讀書夢。

阿尼帕的侄女熱孜萬古麗,盡管生活貧窮,但還是資助貧困學生。

四川汶川地震時,阿尼帕不僅從家裡拿出省下來的錢,還多次找到縣政府:

“我們現在生活不知比過去好了多少倍,我願意再收養10個孤兒。”

2009年,阿尼帕媽媽的事迹被外界報道,被拍成了電影。

感動人物曾給阿尼帕的頒獎詞:

不是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開羽翼,撐起他們的天空。

風霜饑寒,全都擋住,清貧勞累,一肩擔當。

在她的家裡,水濃過了血,善良超越了親情。

泉水最清,母愛最真!

俗話說:

“沒有天生的幸運兒,隻有至情至善的人情味。”

阿尼帕則把人世間的至情至善,演繹得淋漓盡緻,她把一生的愛給了沒有血緣的孤兒。

感謝阿尼帕,給了180個孩子,一個溫暖的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