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元宵節後,王安石騎驢賞春,寫下一首漁家傲,清新可人意境極佳

王安石被罷相後,退隐在南京地區,他在鐘山附近建造了一所名為“半山園”的住宅,在這裡,王安石遠離朝廷和政治,度過了一個相對安逸和閑适的晚年,王安石人生中的後十年,幾乎都與這裡有關。是以,半山園周邊的一些風景名勝,自然成了他讀書、寫作、待客、遊賞的所在,下面這首清新可人的《漁家傲》便是寫于這一時期。

元宵節後,王安石騎驢賞春,寫下一首漁家傲,清新可人意境極佳

無疑,王安石這首詞是他退隐生活的一個剪影,非常生動形象地為我們表現了一位曾經叱咤風雲,如今遊戲山水擁抱自然的政治家的風采。另外,王安石這首詞,在北宋初年侬豔成風、堆砌辭藻的詞壇上,算得上清幽新穎的一股清流,無疑也影響了後世許多詞作家的創作。

漁家傲

王安石

燈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亂。聞說洊亭新水漫,騎款段,穿雲入塢尋遊伴。

卻拂僧床褰素幔,千岩萬壑春風暖。一弄松聲悲急管,吹夢斷,西看窗日猶嫌短。

小注:洊[jiàn]亭,在鐘山西麓,王安石晚年經常在這裡遊賞,留下了不少詩句,如《洊亭》詩雲“朝尋東郭來,西路曆洊亭”。

元宵節後,王安石騎驢賞春,寫下一首漁家傲,清新可人意境極佳

上片點明時節,“燈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亂”,新年已過,轉眼便到了元宵佳節,這意味着正月過半,春天将至。北宋是很重視元宵節的,不僅會放假,而且晚上燈市不閉,“上元張燈,天下止三日”,當真是熱鬧非凡。另外,南京地區不同于北方,元宵節過後不久,便已經有了春意,花草樹木也漸漸“缭亂”了起來,景色是頗為動人的。良辰美景,勾起了詩人遊賞的興緻。

是以詞人接着寫道:“聞說洊亭新水漫”,聽說洊亭經過一場春雨後,溪水澄澈,兩岸春意盎然、花木錦繡,是踏春的絕佳去處,王安石在附近居住,有這樣的好地方,自然要邀請朋友前去賞玩一番了:“騎款段,穿雲入塢尋遊伴”,款段,是放馬緩行的樣子,其實這裡王安石所騎乘的,應該是毛驢而非馬。據說詞人退隐江甯時,神宗曾賜給他一匹駿馬,後來馬死了,王安石非常傷心,不願騎馬,外出便以毛驢代步,此處王安石的心情想必是非常好的,不然如何這樣優哉遊哉,“穿雲入塢”呢?

元宵節後,王安石騎驢賞春,寫下一首漁家傲,清新可人意境極佳

我想所謂的“穿雲入塢”,應該是詞人恬淡心情的一種表現方式,同時亦有雙關之意,因為走在鄉間,山路必然起起伏伏,這正如人生一般,是非得失、宦海浮沉,在這起起落落之中,才能讓人感悟到人生的真谛,鄉間的美好春色,也是這樣的。是以詞人連用“穿”、“入”、“尋”等極富感情傾向的詞語,來表現這段旅途的暢快!

下片寫山寺中卧睡的情形,“卻拂僧床褰素幔,千岩萬壑春風暖”,或許是遊賞太久,詞人在一所山寺中睡着了,而且是在僧人的禅房中睡着的,這也算得上一遊。王安石這一覺,必然睡得極好,因為此時春意融融,詞人的心情與這溫暖的春風,早已經融為一體了,千岩萬壑仿佛也随着春風吹入到詞人的懷中,惬意至極。

元宵節後,王安石騎驢賞春,寫下一首漁家傲,清新可人意境極佳

王安石這一覺真的好睡,一直到夕陽西下才被驚醒,說是驚醒,或許隻是睡飽了而已,“一弄松聲悲急管,吹夢斷,西看窗日猶嫌短”,王安石正做着好夢,突然間一陣笛聲将詞人驚醒,詞人擡眼望去,發現窗外的夕陽将盡,而詞人睡意未足,詞人沉浸在大自然的懷抱中,自然心情舒适之極。“松聲悲急管”也可以了解為風吹過松林,發出嗚咽之聲,猶如一首美妙的曲子。但無論哪種了解,無疑都是非常令人陶醉的,因為自然之美好與心情之暢快融為一體,這樣的情景,又有誰不為之陶醉呢?

王安石的這首詞,寫正月十五過後的遊春情景,全詞清幽恬淡,充滿了清新自由的空氣,這樣雅緻的作品,在充滿脂粉氣的宋初詞壇上,自然是一股清流,而詞中所描述的美好意境,即便放在現在,也是令人陶醉之極的,可見,雖然人類社會在不斷進步,但人類的感情,卻總是相通的,這或許也是我們今天品讀詩詞佳作時,仍能夠産生共鳴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