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元宵节后,王安石骑驴赏春,写下一首渔家傲,清新可人意境极佳

王安石被罢相后,退隐在南京地区,他在钟山附近建造了一所名为“半山园”的住宅,在这里,王安石远离朝廷和政治,度过了一个相对安逸和闲适的晚年,王安石人生中的后十年,几乎都与这里有关。因此,半山园周边的一些风景名胜,自然成了他读书、写作、待客、游赏的所在,下面这首清新可人的《渔家傲》便是写于这一时期。

元宵节后,王安石骑驴赏春,写下一首渔家傲,清新可人意境极佳

无疑,王安石这首词是他退隐生活的一个剪影,非常生动形象地为我们表现了一位曾经叱咤风云,如今游戏山水拥抱自然的政治家的风采。另外,王安石这首词,在北宋初年侬艳成风、堆砌辞藻的词坛上,算得上清幽新颖的一股清流,无疑也影响了后世许多词作家的创作。

渔家傲

王安石

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闻说洊亭新水漫,骑款段,穿云入坞寻游伴。

却拂僧床褰素幔,千岩万壑春风暖。一弄松声悲急管,吹梦断,西看窗日犹嫌短。

小注:洊[jiàn]亭,在钟山西麓,王安石晚年经常在这里游赏,留下了不少诗句,如《洊亭》诗云“朝寻东郭来,西路历洊亭”。

元宵节后,王安石骑驴赏春,写下一首渔家傲,清新可人意境极佳

上片点明时节,“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新年已过,转眼便到了元宵佳节,这意味着正月过半,春天将至。北宋是很重视元宵节的,不仅会放假,而且晚上灯市不闭,“上元张灯,天下止三日”,当真是热闹非凡。另外,南京地区不同于北方,元宵节过后不久,便已经有了春意,花草树木也渐渐“缭乱”了起来,景色是颇为动人的。良辰美景,勾起了诗人游赏的兴致。

所以词人接着写道:“闻说洊亭新水漫”,听说洊亭经过一场春雨后,溪水澄澈,两岸春意盎然、花木锦绣,是踏春的绝佳去处,王安石在附近居住,有这样的好地方,自然要邀请朋友前去赏玩一番了:“骑款段,穿云入坞寻游伴”,款段,是放马缓行的样子,其实这里王安石所骑乘的,应该是毛驴而非马。据说词人退隐江宁时,神宗曾赐给他一匹骏马,后来马死了,王安石非常伤心,不愿骑马,外出便以毛驴代步,此处王安石的心情想必是非常好的,不然如何这样优哉游哉,“穿云入坞”呢?

元宵节后,王安石骑驴赏春,写下一首渔家傲,清新可人意境极佳

我想所谓的“穿云入坞”,应该是词人恬淡心情的一种表现方式,同时亦有双关之意,因为走在乡间,山路必然起起伏伏,这正如人生一般,是非得失、宦海浮沉,在这起起落落之中,才能让人感悟到人生的真谛,乡间的美好春色,也是这样的。所以词人连用“穿”、“入”、“寻”等极富感情倾向的词语,来表现这段旅途的畅快!

下片写山寺中卧睡的情形,“却拂僧床褰素幔,千岩万壑春风暖”,或许是游赏太久,词人在一所山寺中睡着了,而且是在僧人的禅房中睡着的,这也算得上一游。王安石这一觉,必然睡得极好,因为此时春意融融,词人的心情与这温暖的春风,早已经融为一体了,千岩万壑仿佛也随着春风吹入到词人的怀中,惬意至极。

元宵节后,王安石骑驴赏春,写下一首渔家傲,清新可人意境极佳

王安石这一觉真的好睡,一直到夕阳西下才被惊醒,说是惊醒,或许只是睡饱了而已,“一弄松声悲急管,吹梦断,西看窗日犹嫌短”,王安石正做着好梦,突然间一阵笛声将词人惊醒,词人抬眼望去,发现窗外的夕阳将尽,而词人睡意未足,词人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自然心情舒适之极。“松声悲急管”也可以理解为风吹过松林,发出呜咽之声,犹如一首美妙的曲子。但无论哪种理解,无疑都是非常令人陶醉的,因为自然之美好与心情之畅快融为一体,这样的情景,又有谁不为之陶醉呢?

王安石的这首词,写正月十五过后的游春情景,全词清幽恬淡,充满了清新自由的空气,这样雅致的作品,在充满脂粉气的宋初词坛上,自然是一股清流,而词中所描述的美好意境,即便放在现在,也是令人陶醉之极的,可见,虽然人类社会在不断进步,但人类的感情,却总是相通的,这或许也是我们今天品读诗词佳作时,仍能够产生共鸣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