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球新冠确診病例數超4億;新冠感染者患心髒病風險增加55%

“醫學界”晚訊,不錯過每個醫療熱點。

全球新冠确診病例數超4億

根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統計資料,截至中原標準時間9日5時許,全球新冠确診病例突破4億例,全球新冠死亡病例逼近576萬例。新冠确診病例數最多的三個國家分别為美國(超7697萬例)、印度(超4233萬例)和巴西(超2661萬例)。(新華社用戶端)

國家衛健委:積極組織發動

城市醫院醫生和退休人員到基層醫療機構服務

2月9日,國新辦舉行《“十四五”城鄉社群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國家衛生健康委基層衛生健康司監察專員傅衛在會上表示,目前,覆寫城鄉的社群服務網絡基本健全。截至2020年底,全國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97萬個,基本實作了城鄉基層社群的全面覆寫。

傅衛表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建設取得積極的進展和成效。“十四五”期間,國家衛生健康委以人才為核心,持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通過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培養、人員教育訓練、對口支援這樣的綜合措施,為基層提供更多人才保障,積極組織發動城市公立醫院在職醫生和退休人員到基層醫療機構開展服務。(國新網)

4分鐘内出結果!複旦大學團隊開發出

新型超高靈敏度新冠檢測裝置

中原標準時間2月8日,發表在生物工程領域頂刊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IF=25.671)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複旦大學劉雲圻、魏大程和朱召芹上司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基于微機電系統的超靈敏生物傳感器,并将這種傳感器內建在一個便攜式裝置中。通過微電子技術分析拭子中的遺傳物質,可以在不到4分鐘的時間内檢測到病毒的RNA。研究團隊表示,這種新方法不但檢測速度快、具有超高的靈敏度,而且還操作簡單,便于攜帶。是以,它可以應用在任何地方。(中國生物技術網)

新冠感染者患心髒病風險增加55%

據7日發表在《自然·醫學》雜志上的論文,美國研究人員通過對聯邦健康資料的深入分析發現,患有新冠肺炎的人在感染後的第一個月到一年内發生心血管并發症的風險增加。這些并發症包括心律紊亂、心髒發炎、血栓、中風、冠心病、心髒病發作、心力衰竭甚至是死亡。(科技日報)

與職稱晉升相關!還可擔任院長或副院長

近日,上海市衛健委印發《關于做好“十四五”時期本市三級醫院對口幫扶縣級醫院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介紹,将在上一輪對口幫扶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鞏固拓展健康扶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任務要求,通過三級醫院對口幫扶工作,促進受援地區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持續推動對口幫扶縣級醫院綜合能力提升。同時,《通知》還提到,對口幫扶工作優秀的人員,在職稱晉升、崗位聘用、提拔任用、各項評優評先時優先考慮。(上海市衛健委)

長三角“超級醫院”就在闵行!

10家醫院、1家醫技中心即将悉數開業

長三角“超級醫院”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坐落于虹橋主城前灣地區,距虹橋樞紐直線距離僅5公裡,交通十分便捷。随着建設進度不斷加快,彙聚于此的10家醫院、1家醫技中心内數十個特色門診即将悉數開業,為患者提供一站式的診療服務。

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是一個多主體的醫院叢集,既有公立的華山醫院,又有私立的社會辦醫主體的不同特色的專科,有惡性良性腫瘤醫院、骨科醫院、婦産科醫院、兒童醫院等,超過10家。除了這些專科醫院,在建立的醫技中心裡,還遍布着數十家頂尖的專科門診和機構,最“迷你”的不過200多平方米。醫療資源和技術的“共享”是“超級醫院”真正的核心。(上海釋出)

這個沈陽醫生火了

2月4日,大年初四,遼甯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病房的走廊内,除了幾個值班的護士外,空空蕩蕩。“61床患者突然劇烈咳嗽,家屬說剛口服了固體藥物,患者吞咽功能欠佳,可能存在窒息的風險。現在急需用纖維支氣管鏡檢查!”腦外科值班醫生郭強馬上沖出病房去取纖維支氣管鏡。走廊裡,郭醫生連跑兩個彎道都沒減速,在跑到第三個彎道時不慎滑倒,又重重地撞到了牆上。還沒顧得上身上的疼,郭強迅速爬起繼續奔跑。取回纖維支氣管鏡後,患者氣道異物咳出,生命體征平穩。

這段“急診醫生狂奔摔倒”的短視訊很快成為網上熱點。看到網友的評論,坐在辦公桌前的郭強害羞地撓了撓頭又摸了摸脖子:“我偉大啥呀,這就是條件反射!這種條件反射已經融到了肌肉中,融到了骨頭裡!”他笑着說:自己肉厚,托大家的福,沒摔壞,患者也平安。(遼沈晚報)

來源:醫學界綜合整理

責編:鄭華菊

校對:臧恒佳

制版:薛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