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每經記者新春走基層|從上海臨港特斯拉超級工廠看千億級産業的“朋友圈”

每經記者:包晶晶 每經編輯:陳夢妤

虎年的中國經濟發展态勢備受矚目,各具優勢和特點的經濟區域如何形成發展共振成為焦點。春節期間,《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别在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成渝經濟帶、中原腹地走訪基層,挖掘後疫情時代經濟韌性所在。

正月初五,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特斯拉超級工廠仍然忙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正嘉路上看到,特斯拉超級工廠門口的三座小橋車來車往,勞工們步履匆匆,除了廠門口高挂的紅燈籠外,一切與平時并無二緻。

特斯拉方面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2021年,特斯拉依然面臨全球供應鍊、物流運輸、勞動力和其他生産制造方面帶來的挑戰,但特斯拉再次創造生産紀錄,這也讓特斯拉攀上全年約94萬輛的傳遞新高峰。”

這其中,上海超級工廠共傳遞48.413萬輛,占特斯拉年度全球總傳遞量的51%,已經接近2020年特斯拉全球傳遞量。

投産兩年即達到傳遞量同比增長235%,上海超級工廠恰恰與臨港新片區的發展不謀而合: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

2018年10月17日簽訂土地出讓合同、2019年1月7日奠基、2019年10月25日竣工驗收、2019年12月30日首批model 3傳遞……從工廠奠基到首車傳遞,僅用時11個月。

這片曾被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稱為“自己見過的建成速度最快的建築”,展現了臨港與特斯拉共同創造的“上海速度”。

每經記者新春走基層|從上海臨港特斯拉超級工廠看千億級産業的“朋友圈”

上海臨港特斯拉超級工廠 每經記者 包晶晶 攝

複制推廣特斯拉審批模式

特斯拉超級工廠的增速背後,是臨港新片區圍繞特殊經濟功能區和現代化新城建設的目标,全力推動國務院準許的總體方案落地落實的有力展現。

在2022年1月23日舉行的上海市人民政府記者招待會上,上海市市長龔正在回答關于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的問題時表示,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自2019年8月挂牌以來,78項制度創新的任務已經基本完成,2021年新片區的工業總産值達到2550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完成1000億元,同比分别增長70%和62%。

投資和産值的快速增長,依托于臨港新片區“放、管、服”創造的優質營商環境。

一年前,臨港新片區管委會釋出了《改革方案》并明确了2021年具體工作任務清單。

根據改革方案,新片區管委會從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角度出發,系統謀劃改革思路、內建創新改革舉措,提出行政事權系統內建改革的“三全、三極、三最”的整體改革思路。

“三全”即“全鍊條、全過程、全覆寫”;“三極”即“極速審批、極準監管、極優服務”;“三最”即“最大幅度的放權、最小限度的監管、最有溫度的服務”。

與此同時,新片區全面複制推廣特斯拉審批模式,深化工程建設領域審批改革,在上海率先試點産業項目混合用地,探索施工許可告知承諾制,率先開展土地規劃許可改革,完成“驗登合一”、“一天三證”,先行先試環評審批與排污許可“兩證合一”,建立供水、供電、供氣配套工程免費機制,進一步降低企業綜合成本。

創新思維和細緻服務,令高端制造業不斷落戶臨港,“特斯拉們”的朋友圈越來越大。

2021年5月,中國電信、觀安資訊、中新寬維、迪愛斯等10家數字經濟産業項目落地臨港,其中簽約項目涵蓋了新一代資訊基礎設施、5G通信、文化資料、資訊安全、智慧教育等多個領域,涉及總投資超180億元。

每經記者新春走基層|從上海臨港特斯拉超級工廠看千億級産業的“朋友圈”

建設中的臨港片區 每經記者 包晶晶 攝

千億級産業的“朋友圈”

馬斯克曾在2020年7月的财報電話會議上說:以前,大量在世界其他地區制造的零部件被運往上海;今後,如果完全在中國本地采購,車輛成本會大大降低。

事實上,臨港片區當時已經加速集聚本地整車企業供應鍊,并逐漸建構起了“安全、自主、可控”的産業生态。

2020年年中,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總投資約480億元的18個重點産業項目集中開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産業鍊招商服務中心同期揭牌。

18個重點産業項目涵蓋內建電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醫藥等重點産業領域,格科半導體、商湯科技新一代人工智能計算與賦能平台等将帶動上下遊企業發展;藍灣進平新能源等項目将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結構;新微化合物半導體、臻格生物等推動內建電路和生物醫藥領域的産業化發展。

“特斯拉們”的朋友圈還不僅于此。2021年5月,18個智能新能源汽車産業項目集中簽約落地臨港新片區,總投資超過160億元,包括延鋒汽車、廣微萬象、東山精密、麥格納、李斯特等,涵蓋汽車晶片、自動駕駛系統、汽車内飾、車身、新材料、精密加工等多個領域。

在産業叢集的助力之下,2021年,新能源汽車成了臨港新片區首個千億級産業。除整車領域的特斯拉、上汽、廣微萬象等,還有康明斯、地平線、商湯科技,以及甯德時代、錦源晟等。

得益于優秀的朋友圈,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零部件本地化率已達到90%以上。

目前,特斯拉已在上海建成上海超級工廠、上海超級充電樁工廠、上海研發創新中心和資料中心。面對疫情反複帶來的不确定性,特斯拉方面表示,唯有從高效生産、安全駕駛、卓越體驗等多個次元出發,通過提升全球供應鍊垂直整合能力和包括自研晶片能力在内的技術儲備,才能努力突破供應困局。

目前,特斯拉正計劃盡快提高産能,預計未來幾年車輛傳遞年均增長率達到50%。馬斯克還預測,“晶片短缺今年可能會緩解”。

臨港新片區管委會高新産業和科技創新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到2025年,新片區智能新能源汽車産業規模預計将突破3000億元,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智能新能源汽車産業集聚地。

到2025年建成超過100個标志性場景

臨港的優勢還在進一步擴大,根據《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數字經濟“十四五”規劃》,到2025年,臨港新片區要建成超過100個标志性場景;在關鍵領域集中突破不少于10項關鍵技術、形成不少于20個标準化算法産品、培育不少于30個智能硬體産品;引育10家新生代數字經濟産業龍頭企業,打造10家市值超百億的流量型企業。

繼新能源汽車成為新片區首個千億級産業叢集後,臨港的下一個目标是,力争在高端裝備産業突破千億元。

1月6日,2022年上海五個新城首批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簽約),除了首批集中開工的10個項目以外,作為臨港新片區的主城區,南彙新城2022年還将重點推進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三期擴區、建成頂科論壇永久會址、推動甯德時代建成投産等重點項目,并且實作10所公建配套學校、市六醫院臨港院區改擴建項目建設,持續推進規劃、建設和風貌管控,全面落實智慧城市、低碳城市、數字城市理念。

記者驅車經過滴水湖核心區域,環湖公園已告别了多年前的寂靜,帶着各種口音的家庭在湖邊騎行、玩耍,老人、孩子各得其所,原地過年的口号留住了五湖四海的勞動者,而臨港宜居宜業的環境留住了大家的心。

新的一年,臨港也有着更高目标。

上海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在年初透露,2022年計劃實作臨港新片區地區生産總值同比增長25%,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力争達到3320億元,同比增長25%;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計劃達到1200億元,同比增長20%。

“我們還期待今年落成的本土研發創新中心可以在明年大放異彩,不斷提高的産品可負擔性,促進行業整體正向研發能力提升,更多同行者的加入下‘百家争鳴’,消費者能有更多高成本效益的優質智能電動汽車産品可以選擇,行業取得更高速度的高品質發展。”特斯拉方面表示。

每日經濟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