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世間》:沒出息的周秉昆,給天下嫌棄笨孩子的父母上了一課

作者:六秒

央視開年大劇《人世間》熱播,改編自梁曉聲獲得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的同名小說,演繹了東北周家三兄妹三代人五十年間的生活故事,從周家兒女當知青開始講起。

“大三線”勞工周志剛膝下有三個兒女,大兒子周秉義和二女兒周蓉,都屬于喜歡看書學習的類型,對知識充滿了渴求,從書本裡了解到了不一樣的世界,這對他們的人生觀産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唯獨小兒子周秉昆資質卻最為平庸,在父母的眼裡,他成了最沒出息的孩子。

其實也算不得周秉昆是天資不聰穎,國小畢業的他正好趕上了時代的變革,又因為當時他年齡也最小,跟着哥哥姐姐們一起混着熱鬧,根本就不懂他們看的那些書的意義和價值。等他大一點了,生活又不允許他像姐姐周蓉一樣任性,像哥哥周秉義一樣有真材實料,隻有随生活所迫,平凡地過着每一天。

可就是這個在所有人眼裡視為最沒“出息”的小兒子周秉昆,卻撐起了一個家,給了哥哥姐姐放手遨遊天地、自由追尋夢想的機會。

《人世間》:沒出息的周秉昆,給天下嫌棄笨孩子的父母上了一課

命運的轉折

周秉昆的命運從什麼時候開始轉折的呢?似乎算起來有三個地方:

第一個是,如果當時去當知青的是他,而非他姐姐周蓉,他的命運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可周蓉私自離開家去貴州插隊的初衷,并非是替周秉昆着想,或是替父母着想,而是一意孤行地去追尋她的愛情。她說,人應該有信仰,那現在,她的信仰隻有愛情。于是,獨自打着父親“大三線”勞工的旗号,去了貴州離她的心上人,一個被下放的右派詩人馮化成最近的金壩村,成了那裡第一個知青。周秉昆留在家裡,照顧母親。

《人世間》:沒出息的周秉昆,給天下嫌棄笨孩子的父母上了一課

第二個是,他替瘸子和駱士賓送錢給鄭娟,這個他木材廠同僚的名義妻子,認識鄭娟,是他人生中的第二個轉折,往後餘生,所有的悲與喜,都跟她有關,沒有鄭娟,周秉昆母親病倒後就沒有人來撐起這個家,周母就不會蘇醒,周志剛和兩個在外的兒女,也不可能這麼輕松地在外面無所顧慮地打拼,鄭娟撐起了周家,正如周志剛所說,鄭娟是他們周家的大恩人。周秉昆也因為和鄭娟在一起,才讓他的一生有了情感的歸宿,兩人恩愛地過了一輩子。

第三個是,如果沒有認識鄭娟,就不會有養子鄭楠,也就不會因為和鄭楠的生父駱士賓在楠楠高中的時候争奪撫養權而産生糾葛,兩人在拉扯中撞壞欄杆摔下二樓,周秉昆壓在了駱士賓的身上,他所幸無事,已是大商人的駱士賓卻在醫院躺了一年多,最終還是去世了。這給周秉昆帶來了牢獄之災,被判刑15年,最終于2001年減刑至12年出獄。

這三次轉折的總和加在一起,直接影響了一個人一生的命運,可是,誰又能說清生命裡哪一次的選擇和決定在當時是對是錯呢,也無法預料每一個轉折之後是陰霾還是曙光,是以,我們隻能于當下的認知裡,一貫地去做認知内的決定,人永遠都跳不出自己認知的怪圈。

《人世間》:沒出息的周秉昆,給天下嫌棄笨孩子的父母上了一課

“沒出息”的孩子

周秉昆是留在家裡照顧母親,安排工作的那一個,注定了他平庸人生的起點,先在木材加工廠當擡木工,又去了醬油廠當出渣工,之後因為在一次廠裡舉辦的活動中他的快闆節目獲得了二等獎成了機關的名人之後,市革委會的宣傳部就向醬油廠寄來了一份借調令,讓周秉昆到群衆文藝辦公室去做一份名為《紅齒輪》雜志的編創工作。

随着時代的發展,這種曲藝類雜志越來越難辦,港台歌曲的盛行,已經很少有人去了解曲藝評彈了,社裡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難,雜志也快辦不下去了。周秉昆想着,要不去問問區文化館邵主任那邊是否要人,可韓社長說,區文化館的日子現在更難過,文化館都快成大賣場了。韓社長不舍得放周秉昆走,他想到開一家進階飯店,社裡還有三四十萬的流動資金,不夠的可以再貸款,于是“和順樓”就這麼開起來了,秉昆任副經理,負責财務和日常經營。

電視劇裡當然是省掉了周秉昆快闆獲獎以及在做編創工作的情節,直接就跳到了餐廳的經理,“和順樓”也改為了“和膳堂”。周秉昆和大哥周秉義之間的沖突也由書中秉昆讓秉義幫忙給朋友趕超的妹妹安排護士的工作,秉義沒有幫忙而大吵一架,劇中則是因嫂子冬梅父母回禮的事所生出的沖突。

《人世間》:沒出息的周秉昆,給天下嫌棄笨孩子的父母上了一課

周秉昆雖然沒有考上大學,但是後來他也有上夜校,考了個大專畢業,但比起哥姐北大畢業來說,依然是一個“沒出息”的孩子,可是,周秉昆這樣的“沒出息”,就真的是沒出息沒給父母長臉,沒光宗耀祖嗎?

我們看到的是事實是,撐起周家的,正是這個大家眼裡所謂的沒出息的兒子,還有那個啥也不是,沒文化沒工作,還帶着一個孩子嫁過來的樸實婦女鄭娟。是他倆在一大家子回來的時候忙前忙後,伺候一家人的吃喝,給周母按摩了兩年才完好無缺地醒過來,讓在外奮鬥的所有人可以無牽無挂地繼續飛翔。

如果周秉昆不是發生了後面的災難,他在餐廳裡幹得順風順水,小日子也是越過越好的了。可惜,你卻永遠不知道命運會在哪一個時刻給你當頭一棒,奪去你擁有的幸福,世事就是這麼無常。

《人世間》:沒出息的周秉昆,給天下嫌棄笨孩子的父母上了一課

怎樣算“孝順”

電視劇裡,周志剛要回重慶的時候,讓周秉昆送他,父子的冷戰也在車站裡爆發,秉昆覺得父親嫌棄他無用,比不上哥哥姐姐,沒給周家長臉;周志剛卻認為,是秉昆自己在學習上的怠慢和不用功。一個将現狀歸咎于命運和時代,一個卻認為所有的一切都跟個人努力有關。

可是,留給我們的思考是,周秉昆真的就是沒出息嗎?闖出去了的所謂光宗耀眼的孩子秉義和周蓉,就又算是真的孝順了嗎?做父母的究竟希望自己的孩子變成什麼樣才會覺得滿意?

曾經有一位母親這樣說過,父母身體健康還算不老的時候,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外發展,好好闖事業,有多高就飛多高,就怕你自己的能力飛不高;當父母老了,身體不好了,就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陪在身邊盡孝。

可是,别忘了江湖上一直還有一句話叫做,身不由己。這位母親當然說的是一種理想的狀态,但是,卻不是任意實作的狀态,身不由己,就已經難倒無數的人了。

《人世間》:沒出息的周秉昆,給天下嫌棄笨孩子的父母上了一課

那麼,怎樣才算孝順呢?是功成名就,還是财富爆增?像秉義那樣一直在奮鬥自己的事業,還是像周蓉那樣一生都在追求愛情與自我價值,兩人都幾乎無暇顧及照顧父母。周秉昆沒什麼大出息,一輩子都呆在家鄉發展,卻一生都在父母跟前盡孝,小日子過得平平淡淡,卻又溫馨幸福,這樣的孩子,算不算孝順?

父母經常期望自己的孩子,似乎隻有遠走高飛,能夠離開家鄉飛到越大的城市,或是國外去就算是出息了,臉上有光了,可是,真正當他們離自己越來越遠,長久不能團聚,又不能時刻在身邊陪伴時,心裡多少又會覺得凄苦。可是,當孩子一直都在身邊呆着,沒什麼大出息,做着一份普通的工作,日子過得平庸時,他們又會覺得太沒出息。

或許,每一對父母對于孝順的衡量标準不同,他們能接受的範圍也不同,有人希望一大家子一直平凡地在一起享天倫之樂,有人希望孩子去追求他想過的生活。就好比劇中馮化成所說的,孝分為兩種:養口體和養心智。養口體就像是周秉昆做到的跟前用行動盡孝那樣,養心智就是秉義和周蓉這種,讓父母臉上有光,光耀門楣的事。哪一種,都是對“孝順”的表達。

《人世間》:沒出息的周秉昆,給天下嫌棄笨孩子的父母上了一課

綜述

梁曉聲的長篇小說《人世間》總共115萬字,雖然以周家為主線索,但卻包含很多行業和人物,他們裡有秉昆身邊的好朋友這些平凡的小人物,也有高官和進階知識分子,他們身上都具有時代的特色,也有各自性格所決定的最終命運。

通過《人世間》,我們可以了解到三代人的思想變化,在時代發展的浪潮中所受到的影響,每一個人的命運,都與時代的發展緊密相連,我們就好像一粒沙,一朵浪花,一個塵埃,一塊磚,都被裹挾在整個時代的洪流裡,無人能獨善其身。所謂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多數普通人能做到的,或許隻有先修好自身,再齊家,就已經是一生裡最大的修行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