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試駕十一代思域:不再是花臂男專屬

2021年已經過去了,今天回想一下,去年一整年開過的車子中,日系基本上沒有幾台,除了廣州車展期間租了一台亞洲獅開過幾天,以及新款漢蘭達之外,好像就沒有拿到過其他日系的新車開。老實說上次開完亞洲獅之後我對豐田更不喜歡了,是以一定程度上也導緻了我對日系品牌沒有特别大的興趣,但是直到全新的思域上市之後,讓我再次産生了好奇,到底它還是不是跟以前一樣“爛仔”。

試駕十一代思域:不再是花臂男專屬

是以這篇文章的主角,就是全新第十一代思域,我拿到的這台車是4S店的頂配試駕車,官方指導價16.39萬,老實說我隻深度開過十代思域,并且已經是兩三年前的事了,是以很多具體細節印象記不太清楚,不過十代思域的底盤給我的印象是比較差的,相比之下,十一代在這方面優化了很多,這點我在後面會說到。

● 靜态

十一代思域在外觀上面的改變是非常大的,相比上一代産品以及Hatchback版本,中間跨度也就短短一年時間,仿佛一夜之間從“男生”變成了“男人”,棱角平滑了許多,不過外觀這東西見仁見智,我自己反正覺得沒有上一代好看,少了點年輕人的鋒芒。

試駕十一代思域:不再是花臂男專屬

内飾是全新的設計,連方向盤的造型都改了,抓握比之前更舒服,總體的氛圍和質感比起十代有比較明顯的提升,我最喜歡的是這個貫穿整個儀表台的蜂窩網金屬蓋,把空調出風口很好的“隐藏”了起來,整體感更強,但我不知道會不會容易積灰難打理,車主們可以在評論區說一下。

試駕十一代思域:不再是花臂男專屬

另外更新的還有中控和全液晶的儀表,正當我以為是全系标配的時候,我查了一下低配版本,它的儀表是這樣的——這種左邊是液晶、右邊是機械的儀表設計,我上一次看到的時候還是在上一次。

試駕十一代思域:不再是花臂男專屬

▲高配版本儀表盤

試駕十一代思域:不再是花臂男專屬

▲低配版本儀表盤

風向調節就通過這幾根撥杆,但中間兩個出風口我愣是沒找到完全關閉的開關。中控台上增加了手機無線充電面闆,擋把跟原來沒有什麼差別,不熟悉本田的朋友很可能會一把拉到S擋或L擋,就比如我。

試駕十一代思域:不再是花臂男專屬

前排座椅的臀點特别低,坐姿很戰鬥,我很喜歡。空間方面我覺得一般,我拉了另一個朋友做個測試,他身高體重是170cm/62kg,我是178cm/85kg,前排是他的正常坐姿,我坐在後排腿部空間有1拳多點,但同場的另一台影豹和亞洲獅都是2拳。

試駕十一代思域:不再是花臂男專屬

接下來說一些我個人不太喜歡的細節:

首先是前排車窗開閉的時候振動很大,并且門闆的形變是肉眼可見的,一下子就拉低了整車的精密感,相比之下影豹在這方面就做得很不錯。

其次是抖動,别以為四缸機就不抖,尤其是怠速打開門的時候——還是拿影豹對比,同樣肉眼可見高下立判——不過這點不影響關門後的日常使用,屬于我個人對細節方面的吐槽。

最後是開關門,尤其是後門,我稱之為“全段阻尼式設計”,鉸鍊被擰得特别緊,毫無吸入感,我終于知道為什麼這麼多人上我車都喜歡摔車門,很可能就是被這些設計給慣的,不然關不上。

試駕十一代思域:不再是花臂男專屬

我後來“雲”了一下,有可能是因為日本彈丸之地,車位都比較窄,這時候如果像我自己的車段落明顯清晰的話,很可能小開口拉不到第一段位置就會被吸回去,上下車不友善,而像思域這種設計就好很多。

以上這幾點,自己去4S店看看就知道了。

● 動态

這次比較幸運,有PBOX,是以我們把一些客觀資料給測了一下,而場地不同也會導緻結果不同,是以這些資料将就着看吧。

測試直線加速用的是S擋彈射起步的方式,可以很明顯的感覺到在3000rpm以下的時候,思域的動力爆發還出不來,是以起步那兩三秒沒啥推背感,而當轉速拉到3000rpm之後,動力一下就射出來了,推背感連續且比較強勁,這點有沒有讓本田粉想起VTEC?

試駕十一代思域:不再是花臂男專屬

制動的腳感很好,前中後段随踏闆輸入都來得很線性,操作力也剛剛好,非常容易上手,總體的制動拉扯感還是很強悍的,不過看測試成績不咋地,猜測應該是這套優科豪馬的輪胎比較差,同時場地附着系數不太高導緻的。

試駕十一代思域:不再是花臂男專屬

繞樁部分這次采用的是變半徑的方式,一共6個樁,從18米樁距一直遞減到12米,這種測試方式能比較好的感覺到轉向的精準度和極限是否可控。

十一代思域在繞樁過程中表現出了很好的轉向精準度,不過由于輪胎的原因,極限不高,繞到第三個樁的時候就會很明顯的感覺到推頭,第二個樁直接就進不去了,如果換一套輪胎應該能提升不少,總體還是本田以往“極限低但極限厚”的感覺。

另外這台車雖然臀點比較低,但側傾中心應該設定得比較高,是以側傾還是蠻明顯的,屬于家用車舒适性取向的設定,跟“運動美學新标杆”不太能挂上勾。

試駕十一代思域:不再是花臂男專屬

● 日常體驗

動力總成沒怎麼動,隻是針對國6b進行了優化而已,還是那台地球夢+CVT的黃金組合,駕駛性方面無可挑剔的平順、高效、舒服,隻要你不是想着下賽道暴力駕駛,這台車能給你很好的日常使用體驗,而如果你想大腳kick down爽一把的話,這套動力總成還是需要反應時間的,這在前面直線加速的部分已經描述過了,這裡就不再贅述了,懂的都懂。

試駕十一代思域:不再是花臂男專屬

着重說一下我最喜歡的部分,也是十一代思域提升最大的地方:

十代思域給我的感覺就是二階平順性很差,在遭遇連續小沖擊和大顆粒瀝青路面等高頻路面激勵的時候,車廂内的噪音和振動很明顯。

(如果搞不懂什麼是二階平順性,可以翻我之前的文章看看,裡面詳細寫了底盤的主觀評價的一些知識和分類,相信對你會有點幫助。點選回顧:到底什麼叫底盤“整”和“進階”?主觀評價工程師開講)

而全新思域在這方面絕對是下了本的,振動和噪音被控制得很好,有很濃的歐洲車的那種底盤感受,一下子就進階了,同時離散沖擊和車身運動控制得也不錯,沖擊波峰圓潤,聲音小,車身回穩迅速。

試駕十一代思域:不再是花臂男專屬

并且我記得十代在通過一些沖擊比較大或者振動頻率比較高的路面時,車廂内比如A柱和頂棚,是會有明顯的共振異響的,而十一代思域在這方面同樣做得好了很多,至少在我駕駛的這2天之内,沒有發現這種現象。

總體的舒适性上,十一代思域絕對能配得上這個價位也很符合家用,告别了過去那種棱角分明和廉價的感受。

轉向方面相對一般,轉向力随轉角的增益不大,但随速增益還是比較好,阻尼設定得很潤,适合女生開,方向盤抓握感比之前有了很好的提升,不過始終是電子味太濃,跟路感基本上就告别了。轉向響應比較線性,很好上手,同時高速的時候,直行穩定性也不錯,開起來比較舒服惬意。

試駕十一代思域:不再是花臂男專屬

而NVH方面,新思域雖然加強了底盤的振動隔音,但路噪還是比較明顯的,另外發動機在加速的時候,雖然跟原來相比聲音小了一些,但同樣也比較明顯。不過總體的感受是不差的,隻是針對這兩個方面如果能再優化一下就好了,或許是為了給雅閣留點面子吧。

● 總結

新思域給我的感覺,除了外觀之外,駕駛感受同樣磨平了棱角,變得更優秀了。它就像伴随着精神小夥的成長一樣,從莽撞到成熟,學會了怎麼圓滑處事,學會了怎麼以德服人,作為一台15萬級别的家用轎車,如果你沒有明确的購車目标,那麼買思域是不會錯的。

以上。

文|莫逸龍

圖|莫逸龍

前沿資訊 原創觀點

最有逼格的原創型汽車新媒體品牌

新浪微網誌:@駕仕派

駕仕派現已入駐各大媒體平台

日均全網浏覽量超過1,000,000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