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比亞迪也下手了,電動摩托能成新風口嗎?

撰文 / 錢亞光

編輯 / 張   南

設計 / 師玉超

最近,比亞迪電子自主研發的首款電動機車的園區内部測試圖檔曝光,就目前已知資訊來看,這款有可能被命名為“可樂”的電動摩托整體外形和燃油踏闆車差不多,但有着非常明顯的運動巡航元素。

這款車性能方面相當于125cc燃油摩托,搭載額定功率為9kW、峰值功率為12kW的電機,配備5.76kWh比亞迪磷酸鐵锂電池,最大時速可達125km/h。

這台曝光的電動踏闆摩托,外形與Nerva EXE II相似。

比亞迪也下手了,電動摩托能成新風口嗎?

這款新車最大亮點就在于自适應平衡功能,騎士不用再擔心失去平衡,過彎也會更加有信心,大大提升了兩輪機車的安全性能,這是正常燃油機車無法輕易實作的。

此前,比亞迪牽頭,與多家西班牙汽車公司聯合創立的機車制造商Nerva,就是要打造新能源電摩,去年比亞迪新申請注冊“可樂”商标,其中就包含了電動機、機車等項目。

車企造摩托不新鮮

汽車企業制造機車不是什麼新鮮事物,機車和汽車行業有很多共通的例子,比如寶馬最早是先造了摩托後來有了汽車,而奔馳的母公司戴姆勒早期原型車也有機車的影子。

日本的四大機車廠,除了川崎,都是汽車、機車兩個都做,特别是本田機車比汽車更出色。

在國内,吉利、力帆都是從造機車起家,再進汽車行業的典型,目前吉利收購或者注資的摩托品牌有貝納利、QJMOTO、派方等,都發展得不錯。

近幾年開始,一些汽車企業也開始陸續進入兩輪出行領域,比如五菱、長城和賽力斯都有了類似的布局和操作。

比亞迪也下手了,電動摩托能成新風口嗎?

2021年6月,由五菱組建的企業廣西汽車集團建立機車生産企業獲得準許,具備了生産和銷售燃油機車、電動機車的兩輪、三輪全系産品的資格。當年12月,五菱推出P20兩輪電動車,去年9月推出了摩托新品牌“賽珀”。

2021年8月9日,長城汽車成立了長城靈魂科技有限公司,經營範圍包括機車、機車零部件及配件的研發、制造、銷售及技術咨詢等。長城汽車計劃投資超5.56億元資金布局機車市場,預計2023年12月份完成年産10000台機車動力總成的生産線。

比亞迪也下手了,電動摩托能成新風口嗎?

2022年2月,長城汽車首台機車圖檔和參數在網上曝光,這是一台重型複古機車,發動機采用水準對置結構,共有八個氣缸。

小康集團(賽力斯前身)早在 2002年就成立了公司機車研發技術中心,并建立了機車賽車隊。2022年10月,賽力斯應對中大排量機車市場成立了高端子品牌元圖,目前已經推出GS525、GP250、GP325三款新品。

從車企的角度看,進軍機車市場,一方面是拓展自身的業務範圍,做橫向更新的部署,補全出行場景,為後續的産業更新做準備;另一方面,以電為主的新能源是由政策、市場和技術推動的交通工具縱向更新,車企造摩托是為以後進入電動機車藍海做準備。

對價格戰猛烈、利潤和發展空間已經被壓縮到極緻的乘用車企業來說,機車無疑是非常好的新的利潤增長點,特别是3萬-10萬元區間的機車,将成為乘用車企進入機車領域的主戰區。

機車電動化

當汽車行業全面轉向電動化後,兩輪機車行業的電動化趨勢正在變得清晰,加上近年來“雙碳”政策的逐漸落實,二氧化碳排放法規收緊,電動摩托相較于燃油摩托更加環保、低碳,成為行業未來發展重點,是繼電動汽車之後的又一潛力且具有競争力的賽道。

在政策層面,實作雙碳戰略目标任務已經是大勢所趨。和汽車産業一樣,目前機車行業也正在将低碳技術作為自身的發展方向與目标,一方面不斷提升傳統燃油車輛的能量效能,降低排放,另一方面将車輛新能源與電動化相結合。

在消費層面,市場需求同樣旺盛。人們以前買機車是為了友善工作及日常生活,電動機車則是為人們提供更加靈活、更多可玩性、更能彰顯個性的出行方式,具備更大的增長潛力。

比亞迪也下手了,電動摩托能成新風口嗎?

目前全球主力機車制造商年産銷量超過 2800萬輛,預計未來五年内将有30%的份額會被電動機車替代。

此外,受新國标實施的影響,全國約有1.5億輛超标電動車在2020-2025年期間置換完成,一部分使用者會轉向電摩市場,預計亦會帶來百萬輛級的增長。 

根據《2021-2027全球與中國電動機車市場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報告,預計2026年全球電動機車市場規模将達到693億元,年複合增長率(CAGR)為6.5%。

按照中研普華預計,到2027年,大陸機車産量将達到2250萬輛,年複合增速約5%,其中電動機車占比将從20%增長到30%,電動機車年均增速預測為15%,遠高于整體市場增速。

比亞迪也下手了,電動摩托能成新風口嗎?

電動機車,正在成為風險資本的“新寵”。紅杉、高瓴、高榕、深創投、挑戰者資本、鐘鼎資本、華映資本、光速中國、DCM、險峰K2VC、高鹄資本、青山資本、中金彙融、普華資本、DCM、杭州長江創投、騰訊、甯德時代等投資機構和企業紛紛投資這個産業。

與新能源汽車類似,傳統的燃油機車在電動化後,将成為一個全新的賽道,也會讓機車的駕駛門檻大幅降低。

另外,電動化給機車帶來了智能化應用的更多可能性,比如NFC鑰匙解鎖、更智能的車機,包括未來的自動駕駛技術應用等等。

近兩年,很多地方都制定了一些加強管理措施,在保證機動車保有量和通行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加強對機車和電動車的管理,并适度放寬電動機車的使用範圍。

國外企業動作更快

需求拉升、政策利好、供應鍊優勢,還有迷人的千億美元市場空間,多項因素疊加之下,投資人堅定看好兩輪電動摩托的潛力。而汽車廠商造摩托,有部分原因也是看好電動摩托帶來的廣闊市場前景。

在機車電動化的程序中,海外企業更為激進。目前,歐洲機車協會明确了2030年完成歐洲機車電動化轉型的目标,包括寶馬、杜卡迪等知名品牌都闡述了自己的電動化規劃。

比亞迪也下手了,電動摩托能成新風口嗎?

日本幾大傳統機車品牌提出了自己的電動化規劃,雅馬哈率先提出清晰全面電動化轉型目标,宣稱其機車産業将完全轉向電動化發展,并明确提出了逐年增加電動車款占比的目标,在2030年前達到2.6%,2035年前達到20%,2050年前達到90%。

本田宣布,将在2040年代中期停産兩輪汽油車,新車轉換為純電動(EV)機車。本田宣稱将在2025年前将推出10款以上純電動機車,并計劃在2030年銷售350萬輛純電機車,約占到全球銷量15%。

美國機車品牌哈雷将其電動機車部門LiveWire成功拆分,通過SPAC,成為美國第一家公開上市的電動機車公司。

寶馬機車相關負責人表示,寶馬機車早在2011年,便開始了電動化的腳步,制定了長期戰略目标,到 2030年都市出行系列将全部實作電動化。寶馬未來每18個月到24個月都會有一款新的電動機車出現。

國内企業也在努力 

不過,與電動汽車市場火爆的局面不同,大陸機車行業的電動化處于初期階段,滲透率還較低,市場較為低迷。2022年,全行業電動機車銷量763.27萬輛,同比下降14.46%。

在國内,春風、錢江等傳統機車廠陸續推出電摩。其中春風動力在去年9月宣布了“智能化+電動化”的發展戰略,将在2023年推出6款燃油兩輪車和4款電動兩輪車,油電比例接近五五開。

根據《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GB17761-2018)的規定,整車品質小于55kg、極速低于25km/h的兩輪電動車被劃分為電動自行車,品質大于55kg、極速在25km/h-50km/h的被劃分為電動輕便機車。而極速高于50km/h則是真正意義上的電動機車,需按照機動車管理,駕駛者需要考取機動車駕駛證。這也是目前全球各大機車主機廠布局的新賽道。

國外特别是東南亞、歐洲、北美有着巨大機車市場,出口也是國内電動摩托發展的一大動力。2022年,國際經濟形勢複雜多變,國際需求持續減弱;國内受疫情沖擊,生産經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大陸機車出口數量和金額比2021年有所下降,但仍處于曆史較高水準。資料顯示,2022年,大陸機車整車出口量764.47萬輛,出口金額達52.97億美元。

目前,大陸進軍海外市場的兩輪電動車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輕便型電動自行車,主要作為代步工具滿足短途出行的需要。

比亞迪也下手了,電動摩托能成新風口嗎?

第二類是E-bike(Electric Bike),指需要使用腳踏驅動的裝有電動機的自行車,在腳踏驅動的基礎上,讓騎行變得更加輕松。其産品定價在1000歐元-4699歐元不等。

相較傳統的兩輪電動自行車,E-bike和電動機車具有技術含量高、市場潛力大、盈利能力強等特點,同時,市場集中度低,尚未出現巨頭企業,這也給創業者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

汽車廠商裡,豪車品牌保時捷、奧迪、蘭博基尼、寶馬、奔馳都推過E-bike産品,特斯拉推出了能自動駕駛的E-bike産品,通用汽車計劃明年推出兩款電動自行車。兩輪車廠商裡,老牌自行車制造商捷安特,電動車品牌小牛、雅迪、愛瑪都紛紛布局。跨界入局E-bike賽道的有美的、小米、大疆、博世,甚至共享出行服務商Lime也進來分一杯羹。

在E-bike這個行業,中國憑借更低廉的人工成本、更高效的生産方式和更快捷的物流體系,占有先行優勢。有資料表示,2022年整個世界範圍内E-bike大約750-800萬台出貨量,中國大概出口了300萬台。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的資料,2022年,E-bike的全球市場規模,已經超過497億美元。并且還将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30年,市場規模将超過1180億美元,成為一個新的千億元市場。

第三類是電動機車,其在性能、操控、騎乘上更接近燃油機車,最高速度可超過100km/h,并在續航、快速充電等性能名額上提供完善的解決方案。

比亞迪也下手了,電動摩托能成新風口嗎?

無論是起步還是中段加速,電動機車電機的動力響應都更快、更穩、更線性。雖說機車對平順性、舒适性的要求不像汽車那麼高,但電驅動帶來的巨大優勢還是能直接展現出來。

目前,電動機車仍處于發展初期,市場飽和度低,但市場空間較大。據《2021-2027全球與中國電動機車市場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報告,預計2026年全球電動機車市場規模将達到693億元,年複合增長率 (CAGR)為6.5%。

按照中研普華預計,到2027年,大陸機車産量将達到2250萬輛,年複合增速約5%,其中電動機車占比将從20%增長到30%,電動機車年均增速預測為15%,遠高于整體市場增速。

電動化面臨的挑戰

機車電動化,雖然前景不錯,但推進過程中仍然面臨着諸多問題與挑戰。 目前機車在電氣化方面具備加速表現更好、使用成本更低、幾乎沒有售後保養的優勢,既可以用于周末出遊,也可用于日常通勤,使用場景也會大大拓寬。但同時購買成本、充電續航、車身輕量化等都是行業共同關注的問題。

比亞迪也下手了,電動摩托能成新風口嗎?

現在機車電動化還處于非常早期的階段,短期内購買高性能電動機車價格很貴。例如哈雷LiveWire最新的S2 DEL MAR标準版海外售價15000美元;寶馬CE 04國内官方指導售價14.59萬-17.59萬元。

從産業的角度來看,電動機車的制造成本,大概需要3-5年時間才能與燃油機車持平。而導緻電動機車制造成本高企的核心原因,則是電池原材料成本的上漲。2022年以來,碳酸锂的價格累計漲幅已超過80%。

電動機車還需要克服許多技術障礙,如延長行駛裡程和縮短充電時間,以及基礎設施發展(如充電樁的擴建)等。

另外,車身重量以及電池存放空間也是電動機車面臨的嚴峻問題。這對于電動汽車來說,比較容易解決,但對于體積較小的機車,就需要整體電控更緊湊,對動力和續航要做好平衡,要耗費更大量的資金成本。

對于汽車企業而言,可能産品研發和制造的不适應可能是最大問題。不過,對于汽車企業來說,入局新賽道可以豐富自己旗下的産品線,收獲不同需求的消費群體。搶先進入發展不夠充分的電動摩托市場,在後續發展中立穩腳跟,也可能會為企業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

随着新國标的頒布和落地,全國範圍内對兩輪機車監管的逐漸規範,禁限摩政策漸趨寬松,機車消費環境得到改善,電動機車将給機車行業迎來新一輪的發展。

本文由汽車商業評論原創出品

違規轉載必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