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吳尊友接受《環球時報》專訪:全球新冠大流行,3月不可能結束

吳尊友接受《環球時報》專訪:全球新冠大流行,3月不可能結束

【環球時報記者 樊巍 陳青青 曹思琦】新冠肺炎疫情已連續兩年打亂全球群眾的正常生活,如何徹底終止這場大流行成為人們心中越來越強烈的期盼。近段時間,一些來自國外的研究不斷傳遞出這樣的聲音——“奧密克戎傳播力強但毒性弱的特點已呈現出‘流感化’的趨勢,新冠病毒給全人類造成的危害似乎在逐漸降低”。我們是否有理由對在不遠的将來徹底終結新冠疫情抱以樂觀的态度?就相關問題,《環球時報》記者近日獨家專訪了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

“奧密克戎不可能是‘大号流感’”

環球時報:國外現在有種聲音,認為奧密克戎傳播力強但緻病力弱,越來越像是“大号流感”。對此,您怎麼看?

吳尊友:奧密克戎不可能是“大号流感”,因為它感染的部位和流感是不一樣的,它造成臨床症狀的嚴重性和流感完全是兩個級别。流感病毒的感染部位是上呼吸道,而新冠病毒的感染部位是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感染很少會引起肺炎,除非久病不治,拖了很長時間,這種情況下少數患者會引起肺炎。而下呼吸道感染多數人會出現肺炎,包括感染奧密克戎毒株。此前天津的資料顯示,在361例感染病例中,有42%的感染者有不同程度的肺發炎狀,這個比例已經很高。

出現這麼高比例的肺炎患者,如果不是因為我們的疫苗發揮了保護作用,病人病情的嚴重性會大得多。因為有疫苗“打底”以後,感染者具有一定的免疫力,是以症狀就會輕很多。此外,就是我們國家的反應比較快,當病人剛剛确診尚未出現症狀,或是僅僅是輕症的時候,所有病例都會住院治療,這和歐美國家不一樣。在國外,沒有症狀或者症狀較輕的,根本就不會安排住院治療。這也就是我們國家從2020年6月北京新發地出現疫情後幾乎沒有死亡病例的原因——因為我們治療的早。

放眼世界,奧密克戎造成肺炎的比例較高,除中國外,其他國家因奧密克戎導緻的重症率、病死率遠比流感要高得多。以美國為例,奧密克戎毒株流行期間,其造成的死亡人數,甚至遠遠高于德爾塔毒株流行期間造成的死亡人數。流感造成死亡的比例還是比較小的。是以奧密克戎不可能是一個“大号流感”。如果把它當成“大号流感”來看的話,會淡化疫情,削弱人們對它的重視程度,對疫情防控非常不利。

環球時報:1月19日,頂級醫學學術刊物《柳葉刀》發表了美國(華盛頓大學)健康名額與評估研究所(IHME)主任默裡的一篇論文。該論文預測,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即将結束,3月将成為關鍵時間點。請問您如何看待這種觀點?

吳尊友:我認為這篇論文中表達的觀點不太準确。這篇論文的作者是一名統計學家,是數學模型領域的全球頂級專家,他對生物學以及病毒的了解并不是特别清楚。他是根據流感來提出這種假設——如果此前的流感能在兩年之内結束,那麼新冠已流行兩年,應該到了要結束的時候。他是基于這種邏輯來展開分析的,但因為流感和新冠有很多不同,他的這種假設有一些要接受現實挑戰的地方。首先就在于感染流感後免疫力維持時間通常能達到一年,而感染新冠後免疫力維持時間一般在3到6個月左右。其次就在于新冠病毒的變異很快,差不多每天都在變。而流感病毒的變異是有規律性的,且變異周期較長,通常是一年一變或幾年一變,在這一年或幾年内,病毒的變異若僅在“亞型”内,不會影響交叉保護。是以,從病毒變異的特點以及從新冠流行兩年的規律來看,“3月份成為新冠疫情世界大流行結束的關鍵時間點”這種觀點,科學的依據是不充分的。

“新冠病毒流行的趨勢肯定會減弱”

環球時報:您的判斷呢?

吳尊友:今後一段時間内新冠病毒流行的趨勢肯定會減弱,因為每一種新毒株的流行在到了高峰以後總會下降,奧密克戎在南非已開始出現下降趨勢,在其他國家經過一段時間流行後也有下降迹象。如印度在去年4月、5月德爾塔毒株大流行後,有一段時間處在較低的流行水準,我們當時還在研究為什麼印度的疫情突然就降低了,現在第四波疫情發生以後,印度的疫情又升上來。再如日本,在去年東京奧運會期間,疫情比較嚴重,但在奧運會結束後,疫情一下子呈現大幅度下降趨勢,我們也試圖解釋為什麼日本的疫情突然就平緩了,然而,全球第四波疫情來襲時,日本的疫情突然又升上來。新冠病毒就呈現這樣一個流行規律,它一波流行峰過去後必然有下降的時候,是以從全球角度而言,3月或者未來一段時間流行趨勢減弱,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這種可能性是很大的。

全球新冠這一輪的大流行是有幾個重要因素促成的,一個是冬季比較适合新冠病毒的生存和傳播;第二個是冬季的節日比較多,感恩節、聖誕節以及新年,人們都會聚集,等到冬季過去,人們回到工作崗位,促進流行的因素也就減少了;第三個因素就是變異毒株的奧密克戎傳染性比較強,特别是既往感染過或接種過疫苗的人也會感染、傳播。

環球時報:有觀點認為,根據病毒進化的特點,病毒的傳播力越強,其毒性越弱,緻病力也就越弱,到最後會呈現“強弩之末”的态勢,直至與寄主和諧共生,請問這種觀點是否科學?

吳尊友:這種觀點把幾個問題混淆而談了。新冠病毒的傳染性與緻病性,在生物學上并沒有必然的聯系,它更多的是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這樣一個問題。以我個人了解,這種傳染性越強,緻病性越弱的反向關系,更多的是社會性因素。以新冠病毒、“非典”還有中東呼吸綜合症這三種呼吸道傳染病為例,它們都是冠狀病毒,但病死率是完全不一樣的。新冠的病死率不到2%,非典的病死率大概在10%左右,中東呼吸綜合症的病死率大概在34%,在三種冠狀病毒當中恰恰是病死率最低的新冠,對人類造成的影響最大。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病人的症狀如果比較輕的話,就不容易去就診,就像我們前面講的奧密克戎一樣,它造成症狀較輕的患者不容易去就診,反而更容易傳染給家人,傳染給社會。但如果感染以後就出現重症的情況,病人很快就會去住院,病毒傳染給他人的機會自然就會降低,病毒的傳染性就減弱了。傳染性是和人的社會行為有關的,交流越頻繁,人口越密集,傳染性就越強,而患病的嚴重性會限制病人和社會之間的互動能力。

是以,“傳播力越強,其毒性越弱,緻病力也就越弱”這種說法在生物學上基本是不可能實作的,它更多的是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這樣一個問題。我個人不認為新冠的流行最終會呈現這種趨勢,新冠病毒的變異,至少到目前為止也看不到這種規律,未來會不會出現呢?我想這種觀點可能過于樂觀了。

“對付新冠病毒,要通過綜合的方法”

環球時報:新冠病毒不僅可以感染人類,還可以在動物中傳播,是以有觀點認為,人類可能永遠也無法徹底終結新冠的流行,将與病毒長期共存,請問您如何看待這種觀點?

吳尊友:應分為兩個層面來表述這一問題。第一個就是新冠與人類共存,目前看來應是永久性的。第二個就是新冠流行的嚴重程度和規模将取決于人類與新冠鬥争的程度。應該說新冠病毒會永遠存在,隻是流行水準會不一樣。

現在難以判定的是,它是像目前這樣維持一個高水準的流行,持續影響人們的生活和社會經濟的發展,還是可以通過人類的智慧,運用科學技術能夠把它控制在一個地方性傳染病的流行水準,不再影響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及社會活動。我們現在難以确定未來新冠流行的程度,這要依賴于我們對新冠科學認識的水準,以及人類防控疫情的技術水準和能力。

環球時報:近一段時間以來,在大陸多地暴發的疫情中,感染者基本上都是輕症和無症狀感染者,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吳尊友:近期輕症和無症狀感染者的增多有兩方面的原因,其中一部分是由于奧密克戎的感染者其本身的症狀可能相對比較輕,但不論是感染奧密克戎,還是德爾塔毒株,感染者都出現症狀比較輕的情況,這是由于大陸的疫苗接種,在70%到80%的接種人群中已産生一定免疫力,雖然這種免疫力不能完全阻止感染,但卻使得感染者的症狀大大減輕,或者根本就不顯示症狀。

吳尊友接受《環球時報》專訪:全球新冠大流行,3月不可能結束

無症狀感染者的增多确實也增加了防控工作的難度,因為在發現疫情後想要把傳播鍊理清楚就更難了。但應該看到,疫苗在控制疫情方面發揮的作用是巨大的,感染者的症狀減輕了,需要醫療照顧或者發生重症、危重症甚至死亡的病例大幅度減少,也就減少了醫療的負擔。是以疫苗仍然是我們控制新冠,包括奧密克戎最重磅的“武器”。

環球時報:世衛組織相關發言人1月24日在回複《環球時報》記者問詢時表示,當全球疫苗接種率達到70%時,就意味着大流行最關鍵時期已過去,請問中國是否有這樣的時間表?

吳尊友:目前看來,世衛組織這一說法是值得商榷的。在第四波新冠疫情大流行發生以前,德法英等歐洲多數國家的兩針疫苗接種率都已超過70%,包括美國的疫苗總體接種率也是在70%以上。這裡就存在一個問題。原來我們所說的接種疫苗實作群體免疫的概念,在奧密克戎出現以後,因為突破病例的發生使得群體免疫的概念受到挑戰。

如果新冠的變異毒株,多數都具有免疫逃逸能力的話,想要通過接種疫苗實作群體免疫進而終止新冠疫情的大流行,這個方法就不再适用了。是以說“70%的疫苗接種率就意味着大流行最關鍵時期已經過去”這個說法本身就是有問題的,我們國家已經達到70%了,但隻要有病毒具有逃逸性,還是會感染,這一輪天津疫情感染的病例當中多數都是接種過疫苗的,疫苗隻是讓感染者的症狀更輕了。現在已不能用疫苗接種率這樣一個名額來制定新冠大流行終止的時間表,因為它是很複雜的,沒有一個單獨的方法能把新冠控制住。現在要通過綜合的方法,疫苗毫無疑問是對付包括奧密克戎在内的新冠病毒最重要的重磅武器。還有嚴格的公共衛生措施,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及時的醫療幹預,中西醫結合,預防加治療這些手段綜合的應用才能夠控制住新冠的大流行。

“‘動态清零’是到目前為止最佳的防控方式”

環球時報:國外媒體一直試圖從各種角度攻擊中國的“動态清零”政策,為什麼說中國的“動态清零”仍然是應對疫情最佳方式?如果要調整目前的“動态清零”,可能将會依據什麼标準?

吳尊友接受《環球時報》專訪:全球新冠大流行,3月不可能結束

吳尊友:實際上中國的“動态清零”政策使得中國的疫情比全世界的平均水準低出幾百倍。全球目前因為新冠流行失去生命的人數很多,僅美國一個國家因為新冠累計死亡人數就達到了92萬餘人,而我們隻是在早期武漢暴發新冠疫情時出現了幾千死亡患者,在武漢的疫情結束以後,幾乎再未出現感染新冠死亡的病例。這些資料足以證明“動态清零”不僅對疫情防控、減少死亡病例行之有效,同時對社會經濟的發展也是非常有效的。 中國人民現在的生活應該說是非常幸福的,人民普遍有安全感,雖然說局部疫情的暴發會對少數人造成一些影響,但是從全國一盤棋的角度而言,疫情的防控,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能像中國這樣成功,應該說“動态清零”政策是到目前為止最佳的防控方式。如果我們沒有找到一個新的方法能夠確定病毒輸入後不造成大範圍傳播,沒有一個更好的辦法能夠控制住疫情的話,動态清零的政策暫時也不會調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