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知乎高贊回答:臨近過年,父母向你要紅包,給不給,給多少合适?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這是知乎上的一個高贊問題,引起了我的注意,問:快過節了,父母向你讨要過節紅包,給不給?給多少?

這個問題戳中了很多人心中的傷疤,按傳統禮教來說父母含辛茹苦養育我們長大,當我們有能力之後理應回報父母,這本沒有問題。但有的父母卻借着孝道大肆壓榨經濟獨立剛不久的孩子,緻使不少家庭沖突橫飛。

日積月累彼此之間的愛意漸漸稀薄,子女不再感恩父母,父母不再疼惜子女,這真的是我們想要的結局嗎?

知乎高贊回答:臨近過年,父母向你要紅包,給不給,給多少合适?

網友盧飛說,前年給了他媽媽五千,但是去年由于剛剛買房經濟壓力很大,就給了800,結果他媽媽臉色立馬就變了,說隔壁鄰居家的女兒給了多少,誰家的孩子又給了多少,總之就是各種嫌棄他不給他長臉,以至于他今年都有點不想回家。

網友草兒說,每年回家過年,她都需要和她媽媽展開一場詭異的戰争。

她媽媽總是想方設法的想從她手裡多要點過節費,其實她也不是不想給,但是她母親表面上是要過節費,但其實拿走的錢轉頭全部給了弟弟,擺明就把她當搖錢樹,她心裡很是憋屈。

知乎高贊回答:臨近過年,父母向你要紅包,給不給,給多少合适?

列夫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寫道:“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親子關系和諧的家庭不會有過節費問題的存在,而親子關系緊張的家庭,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能引發一場大戰。

家本該是一個溫暖有愛的地方,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以至于這些血緣至親之間彼此怨恨?

歸根結底其實是大部分人中國父母對愛的誤解,這種情況在中國家庭中十分普遍,即父母會認為孩子是自己的所屬物,是以孩子的一切自己都有權利支配,他們的經濟收入自己當然也有使用的權利。

知乎高贊回答:臨近過年,父母向你要紅包,給不給,給多少合适?

這是不對,任何人都不是任何人的所屬物,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如果父母希望能夠有融洽的親子關系,就要學會尊重孩子的獨立性,明确确立和孩子的邊界。他是你的孩子,但他也是一個有生命力的獨立個體。

心理學家李雪曾說:“一個身體隻能承受一個靈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風,孩子實際上已經精神死亡。”

真正慈愛的父母不會忍心看着自己的孩子精神死亡,因為真正的愛不會令人痛苦。每個人都應該明确界定,什麼事情是自己的事情,什麼事情是别人的事和老天的事情,守住自己的界限,不要侵犯他人的界限。

知乎高贊回答:臨近過年,父母向你要紅包,給不給,給多少合适?

如此一來,人與人之間的界限清晰起來,我們的生活自然而然就會省卻很多煩惱。

父母和孩子是兩個個體,逢年過節孩子為了感恩父母當然可以給予父母金錢上的補償,但這筆錢更重要的意義在于表達愛意,而不是赤裸裸的索取。

父母必須明白如果你養育孩子隻是為了最終能夠從孩子手裡獲得金錢,那就請不要說你愛孩子。因為愛是無條件的,有條件的叫交換。

其實大部分中國家庭裡最大的問題是,每個人都渴望愛,但都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愛,于是固執地用自己傳統的邏輯強行釋放他們以為的愛,最終自然得不到想要的結果。

知乎高贊回答:臨近過年,父母向你要紅包,給不給,給多少合适?

最可怕的是由于孩子沒有得到正确的愛的教育,他們會将錯誤的愛繼續傳承給下一代,如此往複,悲劇總是在重複上演。

龍應台說:“愛,不等于喜歡,愛不等于認識。愛其實是很多人不喜歡、不認識、不溝通的借口。因為有愛,是以正常的溝通仿佛可以不必了。”

這是中國家庭的通病,以為有愛存在,就可以不用顧慮對方怎麼想的,隻要維持表面的和平即可。

可是這樣的和平是虛假的,也是因為如此很多孩子都迫不及待地想要逃離自己的家。《父母最艱巨的工作》一書中提到,家庭優先重點之一,是真實比和諧更重要。

知乎高贊回答:臨近過年,父母向你要紅包,給不給,給多少合适?

唯有真實才能讓每個家庭成員在家庭中感受到幸福和歡樂。

在子女如何對待父母的問題上中國人總是習慣于提一個詞“孝”,其實孝的本質還是在提倡愛。

而千百年來我們對愛的“壓抑”緻使每個人對愛都是饑渴,因為極度饑渴是以慌張,因為慌張是以出錯。

父母需不需要孩子的愛?當然需要。但是父母會像童年的我們一樣撒嬌、耍賴嗎?當然不會。

還是那個問題,疏于溝通将本該在親密關系中流動的愛阻斷了。要解決中國家庭的普遍沖突就要解決對愛的渴望。

知乎高贊回答:臨近過年,父母向你要紅包,給不給,給多少合适?

穆爾曾說:一個人為尋求他所需要的東西,走遍了世界,回到家裡,就找到了。是以不要因為無知、固執而原本能夠帶給彼此力量的家變得冷冰冰,人生最幸福的時光,莫過于家人閑坐,燈火可親,慢煮生活。

但這些都需要我們用智慧去締造,年紀越大越能了解,這個世界沒有任何事情是理所當然的,你想要什麼就要付出腦力、精力、時間去獲得,不存在什麼都不做還什麼都擁有的事情,連白日做夢都需要消耗腦細胞。

當然在這一點上年輕人或許應該承擔起更多的責任,因為不少父母囿于其自身的認知能力、文化氛圍,使得他們沒有能力條件認識到這些問題。

知乎高贊回答:臨近過年,父母向你要紅包,給不給,給多少合适?

那麼作為子女就有必要像小時候父母教我們蹒跚學步那樣,教他們如何尊重自己的孩子,整理好彼此之間的邊界,進而保持良好的家庭關系。

重塑家庭關系很難,但如果什麼都不做,隻是逃避,那麼終其一生或許我們都無法和父母達成和真正體諒彼此。逢年過節他們還是會向你無止境的要過節費,而你依舊左右為難。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

編輯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Vogel, D. L., & Wester, S. R. (2003). To seek help or not to seek help: The risks of self-disclosure.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50(3), 351.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