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秃頂治療再更新:借助基因編輯,無毛小鼠長出人類頭發

文 | 學術頭條,作者 | 郝景,編輯 | 寇建超

“再也不熬夜了! ! !”

多少年輕人在半夜戀戀不舍地放下手機後,頂着黑眼圈在心裡默默地發誓,“以後再也不熬夜了”,又有多少年輕人,在一遍又一遍地發誓後,還是“義無反顧”地拿起了手機。

然而,“出來混總是要還的”,你熬過多少夜,就有多少頭發像蒲公英一樣“随風飄逝”。

脫發總是“秃”如其來,發際線也逐漸長成了手機屏的樣子。

如今,脫發已經成為當代年輕人最頭疼的問題之一,因為脫發極大地影響到了年輕人的形象。

幸運的是,最近的一些研究表示,科學家可以通過基因工程對細胞重新程式設計來治療秃頂的問題。來自斯坦福大學的生物學家 Ernesto Lujan 表示,他所創辦的公司 DNOVO 可以通過基因“重新程式設計”普通細胞(如血液或者脂肪細胞等)使其直接轉化成為毛發幹細胞。

該公司的研究人員已經在小鼠身上移植了毛發幹細胞,使無毛的小鼠身上長出了人類的頭發。

秃頂治療再更新:借助基因編輯,無毛小鼠長出人類頭發

圖|無毛小鼠在移植毛發幹細胞後長出一簇人類頭發。(來源:DNOVO)

這已經證明了,毛發幹細胞确實可以使皮膚毛囊“二次發育”,長出新的毛發,但是令人疑惑的是,普通細胞為什麼可以變成毛發幹細胞呢?

該公司創始人 Ernesto Lujan 表示:“在生物學中,我們可以把細胞了解為一種‘狀态’,而不是一個固定的身份,而基因程式設計就是把細胞從一種狀态轉換到另一種狀态。”

這種“細胞狀态轉換”的方法早在 21 世紀初就有了關鍵的突破,當時日本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簡單的“公式”,可以将任何類型的組織轉化為功能強大、類似于胚胎中的幹細胞。

是以,科學家們意識到,他們幾乎可以制造出所有種類的細胞。然而,在實踐中,制造特定類型細胞的方法是難以捉摸的,而且還面臨着将實驗室培育的細胞送回人體中的困難。

除了“細胞狀态轉換”這種方法外,來自哈佛大學的 Karl Koehler 教授以一種完全不同的方法制造毛發幹細胞——通過生長類器官。

Koehler 教授在最初研究治療耳聾的時候,想要培育耳内的毛發狀細胞,但是他培養的類器官最終變成了帶有毛囊的皮膚。

這雖然是個意外,但也是個驚喜,這使得 Koehler 教授培育出了可生長大約 150 天的球形皮膚類器官,其直徑約為 2 毫米,且管狀的毛囊清晰可見。

除此之外,研究人員還在觀察來自其他捐贈者的細胞,看看類器官是否能讓頭發具有獨特的顔色和質地。

秃頂治療再更新:借助基因編輯,無毛小鼠長出人類頭發

圖|覆寫着毛囊的皮膚類器官。(來源:哈佛醫學院)

Koehler 教授表示,雖然這種方法培育出的毛發是向内生長的,但是這也為解決秃頭問題提供了一個重要的道路。

由此看來,雖然科學家們已經在努力地尋找治療脫發、秃頂的道路,但是這條道路依然很遙遠,而且 Koehler 教授表示,用這種方法治療脫發是需要定制的(畢竟每個人的 DNA 是不一樣的),而且需要非常高的成本。

是以,我們普通人通過移植毛發幹細胞的方法拯救脫發暫時不太行得通,我們目前所能做的,就是找到脫發的原因,再對症下藥。

脫發的原因

随着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增大,脫發已經成為了大陸國民的普遍現象。據調查顯示,中國目前已經有超過 2.5 億人在為脫發苦惱,也就是說,每 6 個人裡,就有 1 個人脫發。(快瞧瞧你周圍的同僚或者同學,有沒有脫發的)

更可怕的是,在脫發人群中,90 後占比竟達到 39.9%!其中女性占比約 43.7%,男性占比約 51.4%,沒想到年紀輕輕就已經走上的脫發的道路。(就挺“秃”然的)

然而,頭發不是它想脫,想脫就能脫,我們目前面臨的脫發主要有以下六個因素:

1)雄性激素脫發(脂溢性脫發):這種脫發與遺傳和雄性激素有關,屬于永久性脫發。主要表現為發際線後移和頭頂部分毛發進行性減少和變細,少數表現為彌漫性頭發稀疏;

2)免疫缺陷脫發:免疫缺陷脫發即斑秃。主要特征是短暫的非痕量脫發,保留有毛囊;

3)營養異常脫發:當毛囊得不到足夠的營養或者某些營養物質過多産生細胞毒性時,頭發就可能出現脫落的現象;

4)藥物性脫發:癌症病人在化療藥物治療的過程中,化療會傷害除了癌細胞之外的正常細胞,比如毛囊細胞,是以而造成脫發;

5)内分泌失調脫發:産後、更年期、口服避孕藥等會造成一定時期雌性激素不足而導緻脫發;

6)精神性脫發:由于精神壓力過大(包括熬夜),頭皮的立毛肌收縮,造成頭部血液循環障礙,是以造成脫發。也有研究表明,壓力過大會分泌壓力激素皮質酮,這種激素抑制了 GAS6 基因的表達,進而使得毛囊長期處于休止期狀态。

相關研究顯示,90後脫發的主要原因還是熬夜和壓力過大,其次就是缺乏運動和飲食習慣差等問題。

對于脫發後的“維修”來說,預防脫發才是比較重要的,畢竟植發價格不菲。

自測脫發及防止脫發

要預防脫發,首先需要判斷自己是否存在脫發的問題。

正常人每天脫落的頭發大約在 50-100 根之間,如果每天頭發脫落超過 100 根,那就表明你的頭發可能要離開頭皮,準備“起航”了,這時需要提起注意,查明掉頭發的原因。

除了數自己掉了多少根頭發外,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可以測試你是否有脫發的情況:用拇指、食指和中指,從頭發根部輕輕抓住一小撮頭發,然後輕輕向上拉,連續這個動作在頭皮的不同部位重複 5-6 次。如果每次掉頭發都超過3根,則存在頭發的嫌疑。

除遺傳性脫發外,其他由于外界因素引起的脫發還是可以通過一些方法避免的,其中包括但不限于:

1)調整自己的心态:防止壓力過大造成的脫發,散步、适當的運動有利于頭發的生長;

2)保證充足的睡眠:提高睡眠品質有助于改善脫發;

3)注意營養均衡:在飲食中增加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

4)每天梳頭:按摩頭皮,促進頭部的血液循環。

看完這篇文章,你是否決定要好好睡覺了呢?

月亮睡了你也睡,不做“秃頭小寶貝”!

參考資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