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年父母重返六年級,結局我萬萬沒想到

文 | 米粒媽

最近,米粒媽淘到一部很有意思的紀錄片,《隔壁的班級》。

說的是一場另類又大膽的實驗:

讓家長重返國小,與自己的孩子一同學習,比比看誰更厲害?

中年父母重返六年級,結局我萬萬沒想到

一群年齡40+的家長,跟自己的孩子做同學,一起當國小生,想想就蠻有趣。

不知道你們怎麼想,米粒媽反正有點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想嘗試

英國布萊克羅德國小校長說:

“很多父母對國小教育的認知,還停留在20年前。這或許很瘋狂,但這會是個不錯的學習機會。”

中年父母重返六年級,結局我萬萬沒想到

大人沒有想象中厲害,

孩子的生活并不容易

2017年,布萊克羅德國小正值夏季學期。

孩子們和往常一樣參加晨會,但校長卻突然宣布:我們學校組建了一個新班級。

中年父母重返六年級,結局我萬萬沒想到

更令孩子意想不到的是,穿着校服列隊入場的新班級同學,居然自己的父母!!

并且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裡,他們将放下工作,成為六年級生,與自己一起上學。

對此,有的孩子第一反應是害怕;

有的孩子則表示,能與父母在校園見面,很新奇很有趣;

還有的孩子深謀遠慮,擔心父母提出課間一起玩耍的尴尬要求。

與孩子反應各異不同,家長們個個興高采烈。

中年父母重返六年級,結局我萬萬沒想到

他們得意于成功令孩子大吃一驚,同時摩拳擦掌準備給孩子樹立個“光輝榜樣”。

這群家長們平均年齡40+,其中不乏來自各行各業的成功人士,諸如企業家、房地産開發商、珠寶設計師、工程師、演奏師、理療師、化妝師、搖滾歌手等等。

但很快他們就迎來第一輪“暴擊”:摸底考試。

他們萬萬沒想到,現在六年級的題目,居然這麼難!

中年父母重返六年級,結局我萬萬沒想到

以緻于有的家長,第一天就哭了,因為覺得自己實在太笨了。

這讓米粒媽不由想起一個段子:

“一到三年級的家長最為嚣張和暴躁,因為他們什麼都會;四到六年級就變得比較低調了,基本上不罵了,因為他們大部分的問題都不會;到了國中就變得心平氣和了,經常和孩子交流溝通,因為他們所有題都不會了……”

從這個角度看,趁現在還能輔導工作,得且行且珍惜。

畢竟,我們碾壓孩子智商的時間,不多了。

除了被課業難倒外,家長們在遵守課堂紀律方面,表現也不盡人意。

中年父母重返六年級,結局我萬萬沒想到

第二天,就有人受不了管束,忍不住提出“抽煙”申請。

甚至以此為由,趁着午餐時間,帶上另外兩個想“逃學”的家長,到校園外放松。

入學前,班主任特意強調了“六年級學生的儀容儀表”注意事項。

結果,第三天就有人明知故犯,把校服褲換成了牛仔褲。

緊接着,有人忘帶作業,還有人故意不寫作業。

中年父母重返六年級,結局我萬萬沒想到

在經曆個别家長被叫校長室訓話、校長到班級對全員鄭重提出警告後,依然發生了“8人私下開小竈”、“遲到55分鐘”的嚴重違規事件。

看到這裡,可能會有米粉覺得,這群家長太過兒戲,根本沒認真對待!但事實并非如此。

中年父母重返六年級,結局我萬萬沒想到

有人刷題刷到深夜;

中年父母重返六年級,結局我萬萬沒想到

有人互幫互助,一起解決難題;

中年父母重返六年級,結局我萬萬沒想到

有人身體肥胖、害怕運動,還是咬牙完成體育課;

他們也在努力表現得好一點,誰都不想讓自己的孩子丢臉。

米粒媽覺得,國小生的校園生活遠比我們想得難多了。

雖然應該沒達到家長喬納森說的,監獄的規矩都沒這裡多,但的确存在很多限制。

中年父母重返六年級,結局我萬萬沒想到

“走廊不許跑步、不準打架、不準用手機、不準打架、不準和老師頂嘴,我們幾乎什麼的都不能做,動也不能動……”

如果讓米粒媽參加這個節目,估計不準用手機這一條就無法遵守……

更别提現在輔導孩子的作業了,每次都有深深的挫敗感……(不要問我是怎麼知道的)

三十多年前當個國小生好像很簡單,但三十多年後的今天,國小生也真心不容易。

中年父母重返六年級,結局我萬萬沒想到

考試才分對錯,

但教育沒有标準答案

在紀錄片中,有兩位家長尤其令我印象深刻。

珍妮弗,特殊班裡的學霸媽媽。

在克羅德國小上第一堂繪畫課時,她表現就十分尖銳且直白。

中年父母重返六年級,結局我萬萬沒想到

“我不在乎自己畫得好不好,我覺得這堂課适合不太聰明的孩子。”

嚴格來說,她對所有“副課”都嗤之以鼻。

在珍妮弗看來,正課成績好才是王道。隻要學習成績好,就能獲得富有且快樂的人生。(像不像米粒外婆他們那代家長)

中年父母重返六年級,結局我萬萬沒想到

她從小就是應試教育的得利者,自然也把相同的期許延續到孩子身上。

所幸女兒也不負所望,成為班級裡最聰明、成績最好的學生。

但本次重返校園之旅,她不得不參加班級演出,因為學校每年都有例行的“舞蹈節”。

而她女兒所在的學前班的表演,也是本次舞蹈節的壓軸節目。

難得有機會陪女兒一起練舞,珍妮弗自然希望自己能陪女兒做到最好。

正是因為全情投入,母女倆的表演都大獲成功。

中年父母重返六年級,結局我萬萬沒想到

通過這一次的體驗,珍妮弗體會到了不同于學習的快樂,也修正了以前的想法。

“在學校,你不僅要努力學習,還可以在這裡交朋友,還可以看着大家是如何在各種校園活動中成長起來。這種感覺太棒了!”

米粒媽想為珍妮弗點贊,能及時修正自己的教育觀點,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中年父母重返六年級,結局我萬萬沒想到

另一位家長喬納森,則是特殊班裡的“刺頭”。他對應試教育的态度,持與珍妮弗截然相反的态度。

喬納森認為成績是膚淺的,快樂才是最重要的。他甚至表示,自己以前去上學,隻是為了能和朋友一起玩耍,課間一起踢足球。

中年父母重返六年級,結局我萬萬沒想到

除學習成績不佳外,他從小到大都是個搗蛋鬼,這點還得到兒子馬利的蓋章認證。

但實際上,“壞小孩”隻是喬納森的保護色。

他之是以惹是生非,并不是故意針對學校或老師,隻是覺得學習太無聊了。

換而言之,是因為他沒辦法從學習中體驗到樂趣。而他之是以如此,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對自己嚴重缺乏信心。

中年父母重返六年級,結局我萬萬沒想到

在喬納森那個時代,學校教育普遍都很嚴厲,他由于從小表現欠佳,一直在打壓和否定中成長。

所幸如今的教育與以往已經大不同,學生即使犯錯了,大多老師的态度也都比較寬容。

當校長問喬納森:“上次為什麼沒做作業時,你這麼做對馬利有什麼好處?”

他立馬就端正态度,并積極接受了補完作業,才能去吃午飯的要求。

在這期間,校長耐心引導他靠自己完成作業,這使得他逐漸重建對學習的信心

中年父母重返六年級,結局我萬萬沒想到

喬納森補完作業,打算離開時,校長說了一番非常感人的贈言:

“在你走之前,我想要告訴你,馬利很開心你能來這裡,你讓他感到驕傲。”

隔天,神奇的一幕發生了。

中年父母重返六年級,結局我萬萬沒想到

當其他家長感到酷熱難耐,一邊扇風一邊說笑時,喬納森卻在專心學習!

他還說出特别不“喬納森”的言論:

“我真希望回到過去,抓住小時候的自己問問他,你知道自己在幹什麼?然後讓他坐下,專心做點事。”

中年父母重返六年級,結局我萬萬沒想到

不僅如此,他還一掃往日的排斥與對抗,積極參與班級活動,敞開心扉與同學相處。

甚至公開承認,自己過去是自信心被摧毀,是以啟用防禦機制,把真實的自己藏了起來。

米粒媽覺得,喬納森之是以發生如此360度大轉變,隻因校長的一番耐心引導和鼓勵。

隻因他心中那個“被過去傷害的小孩”,被治愈了。

是以,愛和鼓勵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孩子身上有些“假象”,需要家長和老師耐心去尋找原因。

中年父母重返六年級,結局我萬萬沒想到

放下傲慢,才能讀懂孩子

看完紀錄片後,米粒媽很佩服布萊克羅德國小校長的智慧。

早在實施這場實驗前,他就預想過事情的種種困難:

“可能整個教育都覺得這太瘋狂,要管理一群大人并不同意,每個環節都可能出岔子。但如果沒有冒險,人類可能還活在洞穴裡。”

事實證明,站在别人的立場,親身經曆别人的生活,是很有意義的嘗試。

盡管過程挑戰重重,但多數家長都通過畢業大考,順利結業。

中年父母重返六年級,結局我萬萬沒想到

在畢業典禮上,家長吉爾由衷感慨:

“經曆了一個月,我更加了解女兒們的處境。現在我終于了解,她們放學回家後,為什麼不想再聊學校的事情,也了解了她們,為什麼總是忘帶水壺和體育課的裝備。”

當她說這段話時,台下的大女兒露出一種開心又有點想哭的表情。

其實大多數孩子,都在等着父母了解。

就像我們當年等着我們的父母了解一樣。

米粒媽最近在讀一本書:《真希望我父母讀過這本書》,也推薦給你們。心理咨詢師寫給父母和孩子們的心靈治愈書。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可我們出于好意的勸谏和安排,卻常常收到孩子的拒絕和無情吐槽。

雖然與自家娃鬥智鬥勇挺有趣的,但老父親、老母親們總免不了深陷困惑:

真搞不懂,現在的孩子到底在想什麼?

中年父母重返六年級,結局我萬萬沒想到

從這群重返六年級的家長身上,米粒媽倒是摸出點門道:

放下居高臨下的“父母感”,放下想當然式的傲慢,多點換位思考,多點反思,多點包容,了解便水到渠成。

正如《陪孩子終身成長》裡,寫得那樣:

“人天生就會養育孩子,但教育孩子需要檢討和學習。”

作者簡介:@米粒媽愛分享(歡迎關注哦),美國海歸,海澱家長,當當新書總榜第一名《影響孩子一生的親子英文書》作者。專注于0-5歲寶貝的科學養育、學習啟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薦,歡迎關注!(5-12歲寶媽請關注:@米粒媽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