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風退場|起亞與悅達增資9億拟組建新合資公司

東風退場|起亞與悅達增資9億拟組建新合資公司
東風退場|起亞與悅達增資9億拟組建新合資公司

新合資公司名稱将在今年4月份釋出。

文 | 杜巧梅

2月7日,南韓起亞株式會社與鹽城市人民政府、江蘇悅達集團簽署擴大投資協定。

據悉,起亞與悅達拟組建新合資公司,并将在今年4月份釋出新公司名稱。按照規劃,新合資公司計劃增資9億美元,通過擴大投資、導入新車型、發展新能源汽車、設立出口基地等方式,迅速提升整車銷量及産能使用率。

東風退場|起亞與悅達增資9億拟組建新合資公司

随着起亞與悅達全新合資公司的成立,成立即将滿30周年的東風悅達起亞正式成為曆史。

工商登記資訊顯示,東風悅達起亞成立于1992年9月12日,經營期限至2022年9月11日,由東風集團、悅達投資(600805.SH)、南韓起亞共同組建,三方股權分别為25%、25%和50%。去年12月17日,上海聯合産權交易所官網公告顯示,東風悅達起亞25%股權轉讓項目已被摘牌,轉讓價格為2.97億元,不過,摘牌方目前尚未公布。

在業内看來,近年來起亞品牌在華銷量下降、合資公司持續虧損是東風集團在合資公司經營期滿之前退出的主要原因。

資料顯示,在2016年銷量達到65萬輛巅峰之後,東風悅達起亞銷量一路下滑,2017年東風悅達起亞銷售量腰折至35.95萬台,2020年其銷售量下降至24.9萬台;而過去的2021年全年銷量僅15.2萬輛。

銷量持續下滑使東風悅達起亞經營業績每況愈下。資料顯示,2017年-2021上半年東風悅達起亞淨虧損分别為11.23億元、4.92億元、12.99億元、47.5億元和13.71億元,四年半的時間累計虧損90.35億元。

1月29日,悅達投資釋出業績預虧公告稱,2021年全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2.68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14.9億元。本期業績預虧的主要原因為公司持股25%的東風悅達起亞汽車有限公司,因為缺芯産銷量下降以及貴金屬漲價等因素,2021年度業績繼續虧損,影響本公司歸母淨利潤約-5.31億元。

東風退場|起亞與悅達增資9億拟組建新合資公司

不過,随着乘用車制造外資股比限制以及同一家外商可在國内建立兩家及兩家以下生産同類整車産品的合資企業限制的取消、東風集團的退出,起亞也将在華開啟新的發展階段。

作為起亞在中國唯一的生産基地所在城市,鹽城市政府将全力支援起亞在中國市場擴大銷售,并對起亞鹽城工廠的出口貿易提供支援;未來十年,起亞确定了在華總産銷超過400萬台的目标。

一方面,起亞将重點推進全球戰略車型和新能源車導入。今年上市的新車型,将搭載大量安全配置及新科技配置,以進一步提升産品性能和市場競争力,與嘉華、智跑Ace等在售車型一起,完善起亞全球戰略車型陣容。從明年開始到2027年,以全新純電動車EV6為起點,起亞每年都會在中國市場推出全新的電動車型,逐漸構築起6款電動車的全新EV矩陣。

東風退場|起亞與悅達增資9億拟組建新合資公司

同時,起亞還将積極開展創新營銷活動,向中國消費者展現“New Kia”和可持續發展的未來事業願景。将以經銷商所在地為中心,強化區域營銷,切實增加消費者品牌體驗觸點;同時全年持續開展“上門試駕”和“上門服務”,讓消費者在家裡即可試駕新車和滿足基礎的售後服務,享受到良好的品牌體驗。

此外,合資公司将搭建全新的組織架構,建立創新組織文化,積極引入本土優秀人才及專業人才,加速推進本土化工作。起亞相關人士表示,“起亞将加速‘Global Kia’形象在中國市場的落地,并通過組織架構調整形成更高效的決策流程,紮實推動各項業務開展,在中國市場再出發。未來,起亞也将繼續深耕中國市場,探索最适合中國市場的管理體系。”

另外,新合資公司還将通過制訂合理的營運名額,不斷優化商務政策,獎勵優秀經銷商等措施,實作與中國經銷商夥伴合作共赢。

東風退場|起亞與悅達增資9億拟組建新合資公司

值得關注的是,2022年,适逢中韓建交30周年和起亞品牌入華20年,更是起亞深化品牌煥新、2045碳中和等戰略的關鍵之年。以此次簽約為契機,起亞将紮根鹽城,基于Turn-around戰略和“All New Kia,All New Start!”經營方針,加快推進全球戰略落地,整合全球資源,更好地反哺中國市場,為中國消費者提供更加值得期待的産品和服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