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1歲女童身高已163厘米,兒科主任:這習慣不錯,值得很多家長借鑒!

作者:青華學長

現如今,很多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身高。

有時候差個一厘米,都會緊張得不行。

因為這關系到孩子的未來發展和職業規劃。

比如飛行員對男性的身高要求為1米7以上。

模特對女性的身高要求更是在1米75以上,甚至是1米8。

還有運動員、警察、播音主持、外交官等等,都對身高有一定要求。

可以明确地說,在一般情況下,孩子身高越高,未來發展空間也會越大,同時孩子自身在面對社會中的各項挑戰時,也會更自信。

11歲女童身高已163厘米,兒科主任:這習慣不錯,值得很多家長借鑒!

那麼,孩子身高到底由哪些因素決定的呢?

丁香醫生曾在一篇科普文章中強調:

決定孩子身高的因素主要包括父母遺傳、後期營養、生長激素。

其中父母遺傳是客觀條件,基因所決定的未來趨勢往往是我們沒辦法左右。

而生長激素過少導緻的孩子身材異常矮小,則屬于一種病症,需要父母帶孩子去看醫生進行科學診治。

是以,在這三個因素當中,我們能做的、能努力的,就隻有後期營養。

在基因決定了70%身高的情況下,我們做家長的,依然可以通過均衡的飲食去挖掘剩餘30%的身高潛力。

11歲女童身高已163厘米,兒科主任:這習慣不錯,值得很多家長借鑒!

民以食為天!

孩子的飲食對身材和智力發育可真的太重要了!

飲食對身高的幫助有多大?

剛滿11歲的女孩小欣最近又一次當上了體育課代表。

這個本來專屬于男生的職位,卻連番被一個女孩子拿下。

主要是因為小欣163厘米的身高放在國小五年級的班裡,顯得太過鶴立雞群了。

從國小三年級開始,小欣就包攬了最後一排的位置,永遠是班裡最高的那一個。

再加上她熱愛各項運動,又性格開朗,善于跟同學打交道,于是每次選舉班幹部的時候,體育老師都會重點關注小欣。

而小欣的媽媽也為此感到非常驕傲,每次和鄰居談起孩子的事情,都會有意無意地提到小欣的身高。

這也讓鄰居媽媽們很是羨慕。

她們紛紛向小欣媽讨教長高的秘訣,懷疑她是不是給孩子吃了什麼增高的中藥。

誰知小欣媽大方透露:我什麼也沒給她吃,就一日三餐,營養均衡,菜色豐富,這就夠了!

11歲女童身高已163厘米,兒科主任:這習慣不錯,值得很多家長借鑒!

小欣媽科學的養娃理念曾經獲得兒科醫生的認可和點贊。

可這些鄰居媽媽們卻不相信。

“我們也經常給孩子吃魚、吃肉、喝骨頭湯,為什麼就沒有長這麼高呢?”

要解開這個疑問,首先就要仔細翻一翻孩子的食譜,認真篩選孩子吃過的每一種食物。

不光是主食,還包括零食。

把那些不利于孩子健康的零食都嚴格限制住,絕對不能讓孩子多吃。

因為隻有健康均衡的飲食才能更好促進孩子長高。

均衡飲食

首先是糖分高的食物要少吃。

比如糖果、巧克力、蛋糕,帶各種甜餡兒的面包、糕點、餅幹。

這種甜點零食吃多了,不僅會導緻孩子養成偏食的習慣,而且會導緻孩子發胖。

因為孩子一天的總攝入量是穩定的,如果吃了太多高糖零食,那麼相應的也會少吃很多利于孩子健康的蔬菜、水果。

而糖分攝入過多,又沒有進行足夠的體育鍛煉來消耗,那麼最終會轉化為脂肪堆積在孩子身體裡。

11歲女童身高已163厘米,兒科主任:這習慣不錯,值得很多家長借鑒!

其次,油炸食品和碳酸飲料一定要少吃。

尤其是炸雞、薯條這些高熱量高油脂的零食。

家長們千萬不要因為寵溺孩子就随便給孩子買來吃。

這些油炸食品不僅會讓孩子輕易“上瘾”,導緻孩子抗拒吃健康綠色的主食和蔬菜,而且經過高溫油炸的食物還會産生很多有害物質。

之前,就有一些科學實驗證明:

食品在加工過程中,特别是富含天門冬氨酸和還原糖的物質在高溫(120℃以上)加工過程中,會産生丙烯酰胺。

這種物質具有潛在的神經毒性、遺傳毒性、生殖毒性和緻癌性,可引起動物緻畸、緻癌。

長時間接觸丙烯酰胺,會導緻基因改變和染色體異常,進而誘發惡性良性腫瘤緻癌。

哪些食品中含有丙烯酰胺呢?

薯類油炸食品平均含量780μg/kg;

谷物類油炸食品平均含量150μg/kg;

谷物類烘烤食品平均含量130μg/kg;

看到沒?

這三類油炸烘烤食品基本上都是現在很多孩子的最愛。

如果這方面飲食不加以控制,就容易對孩子健康造成危害。

11歲女童身高已163厘米,兒科主任:這習慣不錯,值得很多家長借鑒!

至于碳酸飲料,就更不用說了。

它是能夠直接影響孩子鈣吸收的食物。

孩子處于兒童期、青春期時,正是骨骼發育的重要時期。

如果任由他們“開懷暢飲”各種碳酸飲料,就算父母基因再好,也可能會因為後期鈣攝入嚴重不足而導緻身材矮小。

是以凡事要有個度,有些零食吃個一次兩次可能對身體影響不大。

而一旦孩子對這種零食“上瘾”之後,很可能就會陷入一種惡性循環。

垃圾食品越吃越多,健康食品越吃越少。

合理運動

然而,除了吃以外,适當的運動也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孩子長高。

有研究發現,科學的運動會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

尤其是跳躍、伸展性的運動,可以有效地刺激骨垢,讓孩子長得更快、更高。

除此之外,多跟孩子進行一些戶外運動,也可以改善孩子的情緒和心理健康。

比如,跳躍、跑步、摸高、打球、跳繩、遊泳等運動,都對于孩子長高十分有利。

《中國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指南》建議:

學齡前兒童,每天的運動量可以不限時間不限強度;

而6-17歲的孩子,每天要保證60分鐘以上的中高強度運動。

科學合理的運動可以平衡全身的鈣、磷代謝,加速礦物質在骨内沉積,進而讓孩子充分發揮長高的潛力。

充足的睡眠

最後一個,便是睡眠!

對于孩子長高來說,孩子睡得好不好,也同樣重要。

專家解釋道:睡眠對身高的影響主要通過生長激素起作用。

在孩子晚上入睡的1個小時,體内的生長激素會達到一個峰值。

此時瘋狂分泌的生長激素就會有效促進孩子長高。

是以給孩子建立規律、充足的睡眠習慣對孩子長高也非常有幫助。

那怎麼樣才算充足呢?

這裡有一份關于孩子充足睡眠的時間表,各位家長可以收藏。

11歲女童身高已163厘米,兒科主任:這習慣不錯,值得很多家長借鑒!

但有一個客觀事實也必須認清,每個孩子的生長發育都存在一些差異。

睡眠少一個小時,多一個小時,如果孩子不存在其它身體發育上的異常,那也是正常的。

家長需要從孩子整體的日常表現去判斷睡眠是否足夠。

比如第二天,孩子是否有頻繁打哈欠、精神萎靡、昏昏欲睡等等異常現象。

如果有以上這些情況,則代表昨晚沒有睡夠,家長需要及時調整孩子的入睡時間。

衆所周知,每一位家長都對孩子的身高有一種執念:就是後代必須要比自己高一些。

再加上目前市面上對身高仍存在一種異常的偏見:

男的身高低于170,就是“二級殘廢”;

女的身高低于155,會被認為嫁不出去;

這種帶有身高歧視的觀念,雖然被普羅大衆所批判,但卻也是不少人心目中衡量的标準。

而且這套标準還在一定程度上,适用于未來求職、交際、戀愛、婚姻等等場合。

種種因素的影響下,讓大部分家長都對孩子的身高産生了一些莫名的焦慮。

于是,家長給孩子盲目補鈣,服用各種“增高藥”,購買一大堆不知名保健品等等奇葩現象,都出現在了各種社會熱點新聞裡。

這種拔苗助長式的增高方式,最終也無一例外地收獲了不少惡果。

有的孩子出現了性早熟;

有的孩子甚至提前進入骨骼線閉合,終生不再長高;

11歲女童身高已163厘米,兒科主任:這習慣不錯,值得很多家長借鑒!

因為部分家長缺乏科學常識,導緻這樣的悲劇屢屢發生。

是以,小編希望看完這篇文章的家長們,能夠及時反應過來,不要再采用這些旁門左道的增高方法。

均衡的飲食、适當的運動,再加上充足的睡眠,把這些外在有利因素統統把握住,才能讓孩子有更“高”的可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