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種緻癌物,吃飯時就能感染!口臭、胃癌和它有關

幾萬年以前,人體内已經有幽門螺杆菌的存在,它默默在人體胃裡面定居,和人類同呼吸,共生長!

但人們不知道它的存在,因為人們一直認為,在胃酸條件下,不可能有細菌生存。

這種緻癌物,吃飯時就能感染!口臭、胃癌和它有關

上世紀80年代,兩位澳洲科學家巴裡·馬歇爾和羅賓·沃倫發現了它,并且懷疑它跟胃潰瘍的發病有關。

兩人的科學發現颠覆認知,他們也是以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就在最近(2021年12月),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下屬美國毒理研究所公布了第15版緻癌物報告。其中幽門螺杆菌慢性感染被列為明确人類緻癌物[1]。

這種緻癌物,吃飯時就能感染!口臭、胃癌和它有關

關于幽門螺杆菌,普通人仍然有很多疑問。今天就大家關心的問題逐一解答。

Q1

幽門螺杆菌是什麼?

幽門螺杆菌是一種能在胃酸條件下生存的細菌。

它進入人體内後,會寄居在胃上皮細胞的表面,人體難以自發清除。

這種緻癌物,吃飯時就能感染!口臭、胃癌和它有關

Q2

幽門螺杆菌對人體有什麼危害?

幽門螺杆菌會産生各種對黏膜有破壞作用的酶和細胞毒素,還會刺激上皮細胞釋放發炎媒體損傷黏膜,是多種胃部疾病的誘發因素。

中國是幽門螺杆菌感染高發國家,25~30%的感染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胃腸道疾病,如消化不良、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等。

這種緻癌物,吃飯時就能感染!口臭、胃癌和它有關

幽門螺杆菌感染還與胃腸道外疾病,如缺鐵性貧血、特發性血小闆減少性紫癜、自身免疫病、心腦血管疾病密切相關[2]。

雖然并不是所有幽門螺旋杆菌的患者都會得胃癌,但是由于反複的發炎刺激,特别是胃窦感染的患者會增加胃癌的風險,幽門螺杆菌也被世界衛生組織癌症研究機構列為一類緻癌物[3]。

Q3

怎麼知道自己有無感染幽門螺杆菌?

很多人認為有口臭或者其它胃部不舒服的症狀,就代表有幽門螺杆菌感染,這種辨識方法是不靠譜的,必須要經過檢測才知道是否感染幽門螺杆菌。

這種緻癌物,吃飯時就能感染!口臭、胃癌和它有關

如何檢測:

首先去正規醫院做檢查,首選C14或者C13呼氣試驗,無創,出結果快。

這種緻癌物,吃飯時就能感染!口臭、胃癌和它有關

其它檢測方法還包括:

血清抗體檢測和糞便抗原檢測等非侵入性的檢測方式,以及胃黏膜活體組織檢查等需要内鏡檢查的檢測方法[3]。

Q4

感染了幽門螺杆菌,一定要治療嗎?

幽門螺杆菌的确和很多疾病關系密切,但大部分時候為無症狀感染,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給出建議。

通常認為,确診了幽門螺杆菌感染,如果有以下情況,醫生會建議根治幽門螺杆菌:

消化性潰瘍(包括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患者;

慢性胃炎伴黏膜萎縮或糜爛患者;

有胃癌家族史的人,幽門螺杆菌可能會加大患胃癌的風險;

MALT淋巴瘤(胃MALT淋巴瘤)患者[4]。

Q5

幽門螺杆菌容易再次感染嗎?

幽門螺杆菌根除治療之後再次感染的風險會明顯下降,有研究表明,根除治療12個月的再感染率約為1.5%[5]。

Q6

和攜帶幽門螺杆菌的人一起吃飯,會不會被傳染?

國内外多項研究提示,幽門螺杆菌主要通過口-口、糞-口途徑傳播,被幽門螺杆菌感染的家庭成員始終是潛在的傳染源。

如果沒有良好的衛生和飲食習慣,一起吃飯也可能增加傳播幽門螺杆菌風險[6]。

Q7

兒童感染幽門螺杆菌需要治療嗎?

如果兒童确診消化性潰瘍、胃黏膜相關淋巴樣組織淋巴瘤(胃MALT淋巴瘤)時,必須根治。

這種緻癌物,吃飯時就能感染!口臭、胃癌和它有關

以下情況可考慮根治:

(1)有慢性胃炎;

(2)有胃癌家族史;

(3)有不明原因的難治性缺鐵性貧血;

(4)計劃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包括低劑量阿司匹林)[6];

(5)監護人、年長兒童強烈要求治療[7]。

Q8

如何根治?多久後複查?

根治幽門螺杆菌的方法有很多,目前大陸最常見的是三聯療法和四聯療法:

三聯療法

三聯療法就是兩種抗生素聯合一個質子泵抑制劑,但由于很多地區的幽門螺杆菌對克拉黴素、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耐藥率升高,目前大陸大部分地區都不适合選擇傳統三聯療法,而考慮四聯療法。

四聯療法

在三聯療法的基礎上加用一個铋劑,建議聯用14天。醫生會根據當地的耐藥情況和患者情況選擇合适的抗菌藥物。

複查時間:

治療之後并不建議立馬複查,因為可能會受藥物的影響,導緻結果不準确。

建議在根除治療4~8周之後再複查[4]。複查時醫生通常建議選擇C13或C14呼氣試驗。

想要預防幽門螺杆菌,平時要多注意飲食衛生,勤洗手,增強使用公筷、公勺的意識,防止重複和交叉感染。

就算真的感染了,也不用太過擔心,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決策,如果有必要,按照醫生建議及時進行根除治療[2]。

特約作者:方健

廣州市花都區人民醫院藥學部副主任藥師

審稿專家:程芮

北京友誼醫院消化内科主治醫師

參考文獻

[1]15th Report on Carcinogens.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December 21, 2021. https://ntp.niehs.nih.gov/go/roc15

[2]中華醫學會, 中華醫學會雜志社, 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幽門螺杆菌學組, 中華醫學會《中華全科醫師雜志》編輯委員會, 消化系統疾病基層診療指南編寫專家組. 幽門螺杆菌感染基層診療指南(2019年)[J]. 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20,05:397-402.

[3]國家消化系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上海),國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聯盟,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幽門螺杆菌和消化性潰瘍學組,全國幽門螺杆菌研究協作組. 中國居民家庭幽門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專家共識(2021年)[J]. 中華消化雜志,2021,04:221-233.

[4]國家消化系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上海), 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 中華醫學會核醫學分會. 幽門螺杆菌-尿素呼氣試驗臨床應用專家共識(2020年)[J]. 中華消化雜志,2020,12:797-802.

[5]Xie Y, Song C, Cheng H, et al. Long-term follow-up of Helicobacter pylori reinfection and its risk factors after initial eradication: a large-scale multicentre, prospective open cohort, observational study[J]. 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 2020, 9(1): 548-557.

[6]李超,張振玉. 2017年台灣幽門螺杆菌共識:關于幽門螺杆菌感染的臨床管理、篩選治療和監控以改善台灣地區胃癌控制的共識[J]. 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8,01:1-12.

[7]黃瑛.兒童幽門螺杆菌感染診治專家共識[J].中華兒科雜志,2015,53(07):496-498.

編輯:薇落、張小乙、張亮

排版:韓甯甯 | 校對:武宜和

營運:李永敏 | 統籌:吳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