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安博微課堂|虎首形璜——一隻萌萌的小“虎符”

自遠古時代,古人就已認識了這一體型龐大、雄健威猛、皮毛華麗的自然界王者——虎,并對其産生敬畏和崇拜。大陸古典文化中,虎文化占據着不可撼動的地位,民俗文化十二生肖中老虎被排第三位,因為古時淩晨三時到五時是寅時,這個時候正是老虎最活躍的時候,出來到處遊蕩覓食,最為兇猛,故取名“寅虎”。

安博微課堂|虎首形璜——一隻萌萌的小“虎符”

圖檔來自網絡

此外,虎的形象還出現在古人的各種生活和禮儀用具上,被賦予了浪漫想象和神話色彩,也出現在孩童服飾、房屋門頭上,表達人們希望借助虎威驅除邪祟、保佑平安的美好心願,以及對未來順遂生活的憧憬和祈福。既然是迎春納福,又怎麼會少了安徽博物院的“虎”文物們,今天為各位介紹一隻萌萌哒的“虎首形璜”,為大家送上壬寅虎年的祝福!

安博微課堂|虎首形璜——一隻萌萌的小“虎符”

虎首形璜

這是一件虎首形璜,安徽含山縣淩家灘遺址出土,雕琢為虎首形,以鑽孔做為虎的眼睛,虎首側面,以陰刻線雕琢,寥寥幾筆就将虎鼻、嘴刻出,彎頸下有爪,将頭頸與身腹部差別出來。此璜首虎形特征明顯,神态逼真,顯示了新石器時代人們對老虎動物形象的準确把握,更展示了淩家灘古人高超的雕刻工藝。這隻可愛的“萌虎”,安安靜靜的俯卧在安徽博物院的展櫃中,向我們講述着它背後的,5500年前的曆史文化資訊。

安博微課堂|虎首形璜——一隻萌萌的小“虎符”

雙虎首形玉璜

玉璜,在中國古代與玉琮、玉璧、玉圭、玉璋等,都是用于“禮天地四方”的禮器。玉璜還經常與玉管、玉串組合成禮儀性的挂飾,祭師在祭祀時候進行佩戴,彰顯自身特殊的身份。但這件虎首形璜可能不是一般的飾物,而是一種兵符,類似于後來我們常說的“虎符”。因為遺址中還出土了“雙虎首形玉璜”,左右兩邊是對稱的虎頭,是常見的玉璜的樣式,而展廳這件虎首形璜中間有明顯的切割痕迹,應該是完整的“雙虎首形玉璜”的一半,結盟或者調兵的雙方各執一半以為信物。除了虎首玉璜,遺址還出土了玉戈、玉斧等兵器,這說明淩家灘的先民已有戰争行為和軍事結盟現象存在。

安博微課堂|虎首形璜——一隻萌萌的小“虎符”

淩家灘遺址

淩家灘遺址是長江流域重要的中心聚落遺址。位于馬鞍山市含山縣,地處長江支流——裕溪河的北岸,距今5500年左右。經考古發掘,淩家灘遺址發現了生活區、獨立墓地、祭壇及大型紅燒土建築等遺迹,功能區域規劃較為完整。淩家灘遺址出土的大批精美玉、石器,說明其為大陸新石器時代晚期一處重要的制玉中心,與遼河流域的紅山文化、太湖地區的良渚文化一起列為中國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淩家灘遺址是中華文明曙光階段的重要代表性遺址,是五千年中華文明的實證之一。

此虎形玉璜,說明在至少在新石器時代,虎與人類關系就非常密切。曆史上,安徽南部山區,尤其是古徽州各縣的地方志中關于老虎的記載很多,兩宋以後,大量北方人口遷居皖南地區,人們對土地的開墾,樹木的砍伐、直接影響到虎的生存條件,人虎之間的沖突也越發凸顯,是以官方有組織的打虎現象屢見不鮮。又加之虎全身是寶,“虎骨” “虎膽” “虎皮”都是珍貴的藥材或皮毛,在利益的驅使下,百姓自發的捕殺老虎也緻使安徽地區虎的數量急劇減少,至清朝以後安徽就幾乎沒有虎的文字記載了。

春風初度到虎年,歡歌聲聲響雲天。新春之際祝您:福氣東來、鴻運連連!

文:張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