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視劇捧紅了狄仁傑,電視劇《神探狄仁傑》不僅拍了一部又一部,廣大狄粉還是希望能拍出第五部,不可謂不火爆。但平日工作繁忙,晚上還要碼字,是以電視劇看得也少,是以對娛樂化的東西也就不太在乎。正巧于赓哲教授寫了這本《狄仁傑真相》,滿足了我們的好奇。
不出所料,當我翻開于赓哲老師的這本《狄仁傑真相》的時候,發現狄仁傑有了另一張面孔。
在這本書裡,與其說狄仁傑是一個神探,不如說他是一個手段高妙、為人耿直的官員。
書中所載他在做大理寺丞時一年斷案17800起,也就是說平均每天斷案49起,在量上,絕對是唐代第一,甚至說是史上第一。但要提到具體案例,于老師則說史載不詳,是以狄仁傑斷案并沒有真實的案例可查。或許正是這種不詳才給了文學創作的空間罷,小說家們、劇作家們便發揮文學的想象力,書寫出一個個探案故事,把狄公塑造成一個神探形象。
戲說也罷,調侃也罷,沒有小說家們對曆史人物的再造,我們也少有機會去接近曆史人物。畢竟,你讓一個普通老百姓去閱讀二十四史是不現實的。
經典是不怕被颠覆的,記得看過美國版的《格林兄弟》,簡直是對原著的惡搞,但這并不影響人們對經典原著《格林兄弟》的愛好,是以”傳道者“們大可不必對經典翻拍抱有那麼大的敵意。
從作者的叙述中,我能明顯感到狄仁傑的資料不是很多,書中附錄中附上了《舊唐書》和《新唐書》的”狄仁傑傳“加在一起隻有幾萬字。能在極其零散的資料中,重建狄仁傑的形象,沒有一定的治史功力,是不可能駕馭到如此純熟的。
看了《狄仁傑真相》,通過于赓哲老師的叙述,我們真的可以了解一個真實的狄仁傑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