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87年,王扶林導演的《紅樓夢》播出後,卻把作家王朔氣得暴跳如雷;甚至在錄節目時,就怒批王扶林嚴重不靠譜,稱“這劇差點

1987年,王扶林導演的《紅樓夢》播出後,卻把作家王朔氣得暴跳如雷;甚至在錄節目時,就怒批王扶林嚴重不靠譜,稱“這劇差點給我看吐了”,當主持人追問哪些地方不靠譜時,他給出的答案,瞬間讓節目現場尴尬不已!

1987年這版《紅樓夢》的誕生,其實并不是很順利,而導演王扶林雖然并不是名氣十分大的大導演,可也并沒有王朔所說的這樣不堪。

當時參加考察團的時候,王扶林發現英國BBC把很多明珠都搬上了熒幕,經典如莎士比亞的作品甚至翻拍了很多遍。這時候對比國内的電視劇市場,就顯得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是以王扶林将自己這個看法跟洪民生談起的時候,兩人一拍即合,想到一起去了。

洪民生時任中央電視台的台長,對于當時中國電視劇市場的不成熟也十分困惑,是以聽到王扶林有将經典搬上熒幕的想法,自然十分感興趣。

不過洪民生還是問了王扶林:“中國這麼多的名著,你感覺先拍哪一個最合适?”

王扶林脫口而出:“當然是《紅樓夢》!”

因為《西遊記》需要特效,《水浒傳》和《三國演義》都需要宏大的戰争場面,有一定的拍攝難度 ,隻有《紅樓夢》最好拍。

後來,台長把這個艱巨的任務交給了王扶林,王扶林滿口答應,轉身一看原著傻眼了。

《紅樓夢》可是經典中的經典,值得很多紅學家傾盡一生的心血去研究,他這個普通讀者,真的能拍好嗎?

六神無主的他隻能找幫手,最開始找到了越劇《紅樓夢》的導演範岑,範岑也沒底氣,呆幾天就走了。

後來又找到北影廠的成蔭導演,可惜成蔭導演又突發心髒病去世了,最後還是剩下王扶林自己。

此後的一年時間,王扶林沒有參加過任何活動,就是和紅學家在一起,扣《紅樓夢》中的細節,光劇本改編就用了兩年半。

不僅劇中的每一點細節都被精心琢磨過,而且每一句台詞,甚至劇中人物的每一步都已經預先安排好,保證跟書中的故事保持一緻。

然後王扶林導演又開始中國第一次這麼大規格的選角,曆時一年多的時間裡,從全國一萬多人當中選取了153個演員。

這些演員又被送到北京的圓明園中,接受國學和紅學大師的教育訓練,甚至提前連生活習慣都嚴格按照書中講的做。

當時對于劇組所有人來講,這部電視劇并不是一個作品那麼簡單,他們秉承着自己是在傳承中國的文化遺産,是以每一步都走的特别小心。

而這部戲的投資也是極為可觀,1987年拍攝完成的時候,已經投資了680萬元。而且在拍攝的這三年多時間裡,劇組在中國十多個省市取景200多處,拍攝了上萬個鏡頭。

為了拍攝這部《紅樓夢》,甚至當時《西遊記》的劇組都因為沒錢被擱置了很久,而且其中人力物力也都優先考慮支援《紅樓夢》。

今天重新回頭看87版的《紅樓夢》,不得不驚歎這的确已經成為真正的經典。畢竟現在的資本已經無法用這麼長的時間打磨一部電視劇,是以說這個版本為不可逾越都不誇張。

捧紅了陳曉旭、歐陽奮強、張莉、鄧婕等一衆演員。

沒想到,作家王朔卻把王扶林批的一無是處。“王扶林就是完全沒有才氣的導演,嚴重不靠譜!”

主持人問他:“大家都說是經典,你怎麼不認同呢?”

王朔說:“演員選的就不對,賈寶玉是四川的,林黛玉是鞍山的,弄一幫小孩都僵着。我覺得拍名著就很傻,《西遊記》裡的特技,太傻了。

再說,人家原著本就是一個電視劇劇本,本身就是現成的,你改人家的幹嘛呢?”

他覺得應該找一個北京人當導演,再找一群北京的演員來演,才是原滋原味。實在不行,東北人也可以,“慈禧太後講的都是這話。”

“你必須穿旗裝才能說北京話,那種很上層,很文雅的北京話,用北京話溜紅樓夢的詞特舒服,才能搭上!他們都拿國語……差點給我看吐了!”

王朔素有文才著稱,在現代文壇也是有名有号的一位,不過我們得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紅樓夢,他的了解就讓他自己了解去吧,我們還是看我們的好了。

1987年,王扶林導演的《紅樓夢》播出後,卻把作家王朔氣得暴跳如雷;甚至在錄節目時,就怒批王扶林嚴重不靠譜,稱“這劇差點
1987年,王扶林導演的《紅樓夢》播出後,卻把作家王朔氣得暴跳如雷;甚至在錄節目時,就怒批王扶林嚴重不靠譜,稱“這劇差點
1987年,王扶林導演的《紅樓夢》播出後,卻把作家王朔氣得暴跳如雷;甚至在錄節目時,就怒批王扶林嚴重不靠譜,稱“這劇差點
1987年,王扶林導演的《紅樓夢》播出後,卻把作家王朔氣得暴跳如雷;甚至在錄節目時,就怒批王扶林嚴重不靠譜,稱“這劇差點
1987年,王扶林導演的《紅樓夢》播出後,卻把作家王朔氣得暴跳如雷;甚至在錄節目時,就怒批王扶林嚴重不靠譜,稱“這劇差點
1987年,王扶林導演的《紅樓夢》播出後,卻把作家王朔氣得暴跳如雷;甚至在錄節目時,就怒批王扶林嚴重不靠譜,稱“這劇差點
1987年,王扶林導演的《紅樓夢》播出後,卻把作家王朔氣得暴跳如雷;甚至在錄節目時,就怒批王扶林嚴重不靠譜,稱“這劇差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