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貴陽故事(九)丨擇一屋伴一生——十八号公館的愛情故事(上)

貴陽故事(九)丨擇一屋伴一生——十八号公館的愛情故事(上)

在南明河邊的南明東路,有一座英式風格的老别墅——“十八号公館”。這座建築因愛而生,從誕生的那天起,就見證着一段跨越數十年的美好愛情故事,讓我們穿越時光一起找尋“十八号公館”和它背後的故事。

史料記載:南明東路北起觀水路至南明南路止,東靠觀風台,西臨貴定路,沿線全長550米。抗日戰争爆發以後,淪陷區的人民大量湧入貴陽,貴陽人口猛增,為了解決房荒,一些巨商大賈在此建聚會品茶之建業堂。因其臨近南明河故後改名為“南明堂”。

貴陽故事(九)丨擇一屋伴一生——十八号公館的愛情故事(上)

南明堂

南明堂,這裡從明代開始就是貴陽私家花園的聚集之處,名流荟萃。才子謝三秀、名噪江南楊文骢都曾在此居住。這裡還曾經是貴陽第一個“别墅區”,也是貴陽第一個由政府規劃的住宅小區。1938年,貴州省建設廳即標明南門外觀風台西南南明河漁矶灣作為新住宅小區的位址。其後,又有不少建築陸續在這裡建成,而“十八号公館”就是其中之一。初時,别墅并沒有名字,九十年代中期,市政建設改擴建,将公館門前的小巷修成了一條兩車道的道路——就是現在的南明東路。十八号公館當時就在南明東路18号,于是這棟建築也開始被人們稱作“十八号公館”。

貴陽故事(九)丨擇一屋伴一生——十八号公館的愛情故事(上)

南明東路路牌

“十八号公館”的主人是一對恩愛夫妻:馮樹敏和湯珩。1930年5月,一部首次展示辛亥革命後新時期女性形象的出版物《閨秀影集》在上海由攝影畫報館發行。攝影家林澤蒼作為總編輯,将他所創辦的《攝影畫報》創刊五年中所刊載的138位才華卓越、氣質俱佳的女子個人照片彙內建此書,并為每人附上了一段簡單的介紹。她們大多為名門後代,受過高等教育,有才藝,或有一定傑出成就。這些被認為代表了新式摩登女性的人物包括李鴻章的孫女李國绮、商務印書館創辦人之女音樂家夏璐敏、黃氏女塾創辦人黃倩鴻、“上海小姐”郭安慈、留法畫家唐蘊玉、第九屆遠東運動會中國選手孫桂雲,以及田漢主持的南國社戲劇《莎樂美》的主演餘珊等。

貴陽故事(九)丨擇一屋伴一生——十八号公館的愛情故事(上)

閨秀影集封面

影集的封面與扉頁中可見女性運動先驅張默君、書法家黃澹哉女士及作家周瘦鵑題寫的标題與文字。其中,第二十五頁登載了一位名叫湯珩的女子的照片兒并附文:湯珩女士聰明勤謹,交友誠信,善文詞,精繪畫,複雅好攝影。而這位湯珩就是“十八号公館”的女主人。

貴陽故事(九)丨擇一屋伴一生——十八号公館的愛情故事(上)

閨秀影集名單老照片

湯珩(字佩茹)1908年出生于江蘇揚州的鹽務官世家,她的父親喜愛書法與繪畫,據傳因有雕刻手藝而在辛亥革命成功後被任命為南京造币廠廠長,後至上海交通銀行總部工作,活躍在三十年代的外灘。1933年,25歲的湯珩在畢業紀念冊中寫道,自己喜歡“looking out through the window”(望着窗外),也依然滿懷期待或不乏浪漫地希望将來能夠成為一位businesswoman(商業女性)和skillful barber(巧手理發師)。從滬江大學經濟學專業畢業後,她先後在一家新興的廣告公司和一家保險公司工作,負責會計、設計、編輯和翻譯。

貴陽故事(九)丨擇一屋伴一生——十八号公館的愛情故事(上)

十八号公館女主人 湯珩

與湯珩的出身不同,馮樹敏的父母兄弟都在戰亂與饑荒中死亡,隻有一位出嫁的姐姐生死未蔔,他幾乎成為了一個孤兒。他從貴州偏遠的榕江縣靠着年年的獎學金和老師同學們的資助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銅仁明德中學,之後又随北伐軍來到上海。在上海,馮樹敏刻苦攻讀考入上海名校民強中學。1929年6月,他依靠資助與獎學金又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被保送進入上海滬江大學,主修社會學,成為榕江縣的第一位大學生。

貴陽故事(九)丨擇一屋伴一生——十八号公館的愛情故事(上)

馮樹敏,湯珩上海滬江大學畢業照

馮樹敏和湯珩家庭背景的差異并沒有成為他們相愛的阻礙。當年氣質出衆美麗溫柔的湯珩身邊不乏上海灘名門望族官宦子弟的追逐,而她卻對來自貴州大山才情俱佳的馮樹敏情有獨鐘。在自由戀愛的風潮下,湯珩與馮樹敏互相選擇了對方。1934年,湯珩與相戀多年的同學馮樹敏組建了家庭。

貴陽故事(九)丨擇一屋伴一生——十八号公館的愛情故事(上)

馮樹敏,湯珩結婚照

1937年底,第二次淞滬會戰戰敗,上海與南京相繼淪陷,銀行業中心移往香港避守,當時已進入交行工作的馮樹敏也于1938年啟程随往。為了照顧家人與子女,他們常年奔波往來于香港與上海之間,一家人分隔兩地。1941年,湯珩在香港生下了自己的第六個孩子。1945年,在抗日戰争的末期,他們終于途經澳門、桂林、重慶,一起回到了馮樹敏的家鄉貴州的省會貴陽。湯珩與馮樹敏決定在這個偏居一隅的城市重建新的生活,1948年,他們在南明河畔找到了一塊傾斜的空地,聘請設計師陶桂林修建起“十八号”公館作為一家人的安居之地。

貴陽故事(九)丨擇一屋伴一生——十八号公館的愛情故事(上)

别墅老照片

這就是位于南明東路的“十八号”公館的來曆。搬入新家之後,馮樹敏和湯珩夫婦生活怎樣?“十八号”公館又有着哪些際遇?我們下集接着說。

撰稿、播音/桐語

視訊拍攝剪輯/黃飛

編輯/文卓異

責編/陳萌 稽核/謝濤 胡儉

文中圖檔提供/馮氏家族後人

部分資料來源/賀子珂《膠片之靈:通往遺忘的河流》

貴陽故事(九)丨擇一屋伴一生——十八号公館的愛情故事(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