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贵阳故事(九)丨择一屋伴一生——十八号公馆的爱情故事(上)

贵阳故事(九)丨择一屋伴一生——十八号公馆的爱情故事(上)

在南明河边的南明东路,有一座英式风格的老别墅——“十八号公馆”。这座建筑因爱而生,从诞生的那天起,就见证着一段跨越数十年的美好爱情故事,让我们穿越时光一起找寻“十八号公馆”和它背后的故事。

史料记载:南明东路北起观水路至南明南路止,东靠观风台,西临贵定路,沿线全长550米。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沦陷区的人民大量涌入贵阳,贵阳人口猛增,为了解决房荒,一些巨商大贾在此建聚会品茶之建业堂。因其临近南明河故后改名为“南明堂”。

贵阳故事(九)丨择一屋伴一生——十八号公馆的爱情故事(上)

南明堂

南明堂,这里从明代开始就是贵阳私家花园的聚集之处,名流荟萃。才子谢三秀、名噪江南杨文骢都曾在此居住。这里还曾经是贵阳第一个“别墅区”,也是贵阳第一个由政府规划的住宅小区。1938年,贵州省建设厅即选定南门外观风台西南南明河渔矶湾作为新住宅小区的地址。其后,又有不少建筑陆续在这里建成,而“十八号公馆”就是其中之一。初时,别墅并没有名字,九十年代中期,市政建设改扩建,将公馆门前的小巷修成了一条两车道的道路——就是现在的南明东路。十八号公馆当时就在南明东路18号,于是这栋建筑也开始被人们称作“十八号公馆”。

贵阳故事(九)丨择一屋伴一生——十八号公馆的爱情故事(上)

南明东路路牌

“十八号公馆”的主人是一对恩爱夫妻:冯树敏和汤珩。1930年5月,一部首次展示辛亥革命后新时期女性形象的出版物《闺秀影集》在上海由摄影画报馆发行。摄影家林泽苍作为总编辑,将他所创办的《摄影画报》创刊五年中所刊载的138位才华卓越、气质俱佳的女子个人照片汇集成此书,并为每人附上了一段简单的介绍。她们大多为名门后代,受过高等教育,有才艺,或有一定杰出成就。这些被认为代表了新式摩登女性的人物包括李鸿章的孙女李国绮、商务印书馆创办人之女音乐家夏璐敏、黄氏女塾创办人黄倩鸿、“上海小姐”郭安慈、留法画家唐蕴玉、第九届远东运动会中国选手孙桂云,以及田汉主持的南国社戏剧《莎乐美》的主演余珊等。

贵阳故事(九)丨择一屋伴一生——十八号公馆的爱情故事(上)

闺秀影集封面

影集的封面与扉页中可见女性运动先驱张默君、书法家黄澹哉女士及作家周瘦鹃题写的标题与文字。其中,第二十五页登载了一位名叫汤珩的女子的照片儿并附文:汤珩女士聪明勤谨,交友诚信,善文词,精绘画,复雅好摄影。而这位汤珩就是“十八号公馆”的女主人。

贵阳故事(九)丨择一屋伴一生——十八号公馆的爱情故事(上)

闺秀影集名单老照片

汤珩(字佩茹)1908年出生于江苏扬州的盐务官世家,她的父亲喜爱书法与绘画,据传因有雕刻手艺而在辛亥革命成功后被任命为南京造币厂厂长,后至上海交通银行总部工作,活跃在三十年代的外滩。1933年,25岁的汤珩在毕业纪念册中写道,自己喜欢“looking out through the window”(望着窗外),也依然满怀期待或不乏浪漫地希望将来能够成为一位businesswoman(商业女性)和skillful barber(巧手理发师)。从沪江大学经济学专业毕业后,她先后在一家新兴的广告公司和一家保险公司工作,负责会计、设计、编辑和翻译。

贵阳故事(九)丨择一屋伴一生——十八号公馆的爱情故事(上)

十八号公馆女主人 汤珩

与汤珩的出身不同,冯树敏的父母兄弟都在战乱与饥荒中死亡,只有一位出嫁的姐姐生死未卜,他几乎成为了一个孤儿。他从贵州偏远的榕江县靠着年年的奖学金和老师同学们的资助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铜仁明德中学,之后又随北伐军来到上海。在上海,冯树敏刻苦攻读考入上海名校民强中学。1929年6月,他依靠资助与奖学金又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被保送进入上海沪江大学,主修社会学,成为榕江县的第一位大学生。

贵阳故事(九)丨择一屋伴一生——十八号公馆的爱情故事(上)

冯树敏,汤珩上海沪江大学毕业照

冯树敏和汤珩家庭背景的差异并没有成为他们相爱的阻碍。当年气质出众美丽温柔的汤珩身边不乏上海滩名门望族官宦子弟的追逐,而她却对来自贵州大山才情俱佳的冯树敏情有独钟。在自由恋爱的风潮下,汤珩与冯树敏相互选择了对方。1934年,汤珩与相恋多年的同学冯树敏组建了家庭。

贵阳故事(九)丨择一屋伴一生——十八号公馆的爱情故事(上)

冯树敏,汤珩结婚照

1937年底,第二次淞沪会战战败,上海与南京相继沦陷,银行业中心移往香港避守,当时已进入交行工作的冯树敏也于1938年启程随往。为了照顾家人与子女,他们常年奔波往来于香港与上海之间,一家人分隔两地。1941年,汤珩在香港生下了自己的第六个孩子。1945年,在抗日战争的末期,他们终于途经澳门、桂林、重庆,一起回到了冯树敏的家乡贵州的省会贵阳。汤珩与冯树敏决定在这个偏居一隅的城市重建新的生活,1948年,他们在南明河畔找到了一块倾斜的空地,聘请设计师陶桂林修建起“十八号”公馆作为一家人的安居之地。

贵阳故事(九)丨择一屋伴一生——十八号公馆的爱情故事(上)

别墅老照片

这就是位于南明东路的“十八号”公馆的来历。搬入新家之后,冯树敏和汤珩夫妇生活怎样?“十八号”公馆又有着哪些际遇?我们下集接着说。

撰稿、播音/桐语

视频拍摄剪辑/黄飞

编辑/文卓異

责编/陈萌 审核/谢涛 胡俭

文中图片提供/冯氏家族后人

部分资料来源/贺子珂《胶片之灵:通往遗忘的河流》

贵阳故事(九)丨择一屋伴一生——十八号公馆的爱情故事(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