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時候,剛會說話,媽媽說:以後要好好學習;
盡管并沒搞懂為什麼要好好學習,但是媽媽說的話,一定要聽;
是以,好好學習是頭等大事;
滿分才能心滿意足,少一分就沒法交差。
慢慢長大,媽媽說每天要打掃衛生,保持幹淨整潔;
哦,記住了;
人要講究幹淨衛生。
小時候每到過年,媽媽會提前準備好新衣新鞋,大年三十的晚上放在床上;
大年初一要穿新衣;
是以,小孩最喜歡過年,因為過年有新衣可以穿。
小時候,媽媽的話就是至理名言;
誰不是媽媽捧在手心的心肝寶貝。

(2)’
随着不斷長大,自己的缺點逐漸顯露;
自己并不是個出類拔萃的人;
相反,在同齡人中顯得越來越内斂,越來越不喜歡熱鬧,不喜歡人多,不喜歡主動表達。
母親看在眼裡,急在心中;
越急越慌不擇路,埋怨,責怪,嫌棄統統用上了:
你要開朗一點,像你表姐多好?
你怎會變成這樣了?
你看看人家xxx再看看你;
你連xx都不如!
其實,我知道母親沒有說出口的一句話是:你讓我在親戚們面前沒有面子!
母親那一代人都很講究面子,母親是要強的人;
她想她的孩子出色,想她的孩子表現優秀,成為她的驕傲;
而我,做不到這些;
我讓母親失望了。
母親越是想拯救她的孩子,越是想施加壓力改變我,越是适得其反;
裂縫悄然無息的産生了。
我想不明白,為什麼自己不能犯錯?
為什麼别人犯錯都不疼不癢,而我犯錯卻換來無休止的責罵和嫌棄?
更加糟糕的是,我開始自責自怪并且自怨;
覺得自己是母親的負擔,給她增添了麻煩,是她的累贅;
如果她不生我,她的人生會更輕松,會更快樂;
而我不能帶給她這些美好的東西;
我大概就是命理學上的今生是來尋仇的孩子吧!
我想遠離母親,隻有遠離才能不增加她的負擔,才能減少對她的拖累;
媽媽的話像一根刺,深深刺進我的心靈。
為什麼要聽媽媽的話?
(3)
終于有一天,我遠遠的離開了母親;
可以不用活在母親的臉色裡,可以不聽母親的唠叨,不聽母親有意無意的數落;
我不想成為别人的負擔。
我開始發現,因為好好讀書這句話深入進了我的骨髓,自己從未懈怠;
因為你不夠好深深刺痛我的尊嚴,自己總是追求進步;
因為你不如别人幾個字時刻困擾着内心的認同,自己做不到就地躺平做鹹魚;
是以,自己比别人更堅定,更勇敢,更有目标,更清楚要什麼,不要什麼;
是以,自己逐漸比别人跑得快,走的遠;
比别人見多識廣;
自己覺得稀松平常的事情,别人在默默羨慕。
聽媽媽的話,讓自己賺來人生第一桶金。
(4)
母親露出了難得的喜悅和欣慰;
從那時起,母親和我的關系又落雨無聲的颠覆了以往。
無論平時電話多不多,過年回家的電話一定會準時打過來:
你什麼時候回家?家裡冷,穿厚點回來。
每次回家,母親總是想着法兒的做自己喜歡吃的菜;
我喜歡吃的,不用開口,母親早看在眼裡;
我喜歡吃的豆包餡兒的饅頭,母親早早準備好了等我回來吃;
每頓都吃,一直到我吃煩了為止。
每次我走,母親早早準備好了要帶的東西,生怕帶的少。
(5)
成年以後,媽媽的話已經不能實質性的指導了;
但是,此刻無聲勝有聲;
默默無語勝過千言無語。
其實,母親多年前的唠叨,抱怨,責備隻是出于責任;
生怕自己的孩子沒有生存能力,被社會淘汰,無法過上好生活。
其實,母親多年前的嫌棄隻是恨鐵不成鋼;
太想讓你好,而現實落空了,産生了糾結。
其實,母親的心願很樸素,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過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用被迫謀生。
她不要什麼大富大貴,她隻要自己的孩子自食其力,能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她隻是表現的太急了點;
沒明白一個人的成長包括諸多階段,有起有落;
重要的不是人生從未遇到困難,而是在遇到困難,挫敗時依然堅持。
可能這是她們那個年代人的缺失;
畢竟她們是計劃經濟時代,在資源匮乏的環境中長大的一代;
生活按部就班,沒有大起大落。
母親的責怪,數落隻是出于愛;
隻是她沒把握好這種愛之深,責之切的界限。
(6)
其實母親與子女之間的情感聯結很微妙;
她有時似乎狠狠的傷害了你;
你會記憶的刻骨銘心。
可你還是在一些重大日子,一些重要場合,會記得她在哪裡?她過的好不好?
媽媽的話不一定都有道理,但是孩子會更願意聽媽媽的話;
因為那是媽媽說的;
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不是嗎?
如果沒想好該做什麼,那還是聽媽媽的話吧。
(作者:韓楓,華東師範大學/法國裡昂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歐美企業人力資源總監,如果你看了這篇文章想要告訴我你的想法,歡迎留言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