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小明 文字:邢娟 編輯:崔貫利

小明語錄
做心理教育訓練許多年,有一個感悟,多數國人最擅長的就是洗腦與被洗腦,但不擅長思考。選擇智慧的光芒吧!
關于兒童怪癖動作可能形成的幾種原因,還要再增加一個。這個原因和孩子的神經心理發育或者某些疾病可能是有關系的。
是以本文我們重點要教會父母們、兒童教育工作者們、心理咨詢師們去判斷、辨識這些不同怪癖動作背後成因的差異性。
01
誘因的區分
有一些怪癖動作更多的和心理因素有關,而另外一些怪癖動作可能就代表着更嚴重的生理疾病的、神經發育的可能誘因,是以我們必須了解這些區分方法。
- 第一大類,在兒童常見的怪癖動作裡面,最常見的咬手指,幾乎所有小孩在發育過程中多多少少都有;
還有摸生殖器;還有喜歡摸乳房;或者喜歡抱着洋娃娃;還有挖鼻孔;或者是拽頭發;上述的行為其實更多和心理成因有關系。
- 第二大類,兒童抽動症所帶來的一些怪癖動作。
抽動症的怪癖動作也是比較好鑒别的,最常見的就比如說眨眼睛,是臉部經常做一些怪動作;
還有聲音抽動,經常發出“嗯”或者咽口水類似這樣的動作;還有一些抽動是不停地搖晃自己頭部的某些部位。
關于抽動症,它提示家長注意的是,兒童的确是在神經系統裡面有一些異常的放電現象。
一般來說抽動症也不會引起太嚴重的後果,而且由于多數孩子都會在成長發育過程中,随着大腦的完善慢慢就消失了;
但确實有少數孩子這個症狀會維持到成年。
是以關于第二大類,家長們可以進行一部分的幹預,在我們的音樂治療課程裡面關于具體的幹預方法會有一些講解。
第一大類更多的和心理成因有關系,家長不用過多的去關注,關鍵是不要太多的、過于仔細的産生焦慮。
第二大類可以進行小部分的幹預。
02
可能要關注的動作
第三大類可能提示我們,孩子有某些嚴重的神經系統的,或者說是某種疾病的早期症狀,這些就值得家長們特别的關注。
一些特别的怪癖動作,比如說有的孩子喜歡用頭去撞身體,或者是撞牆。
還有的孩子會有一些手部或者是腳部的多餘動作,你會發現他有固定的模式、有固定的習慣。
比如說有的小孩兒走走路就喜歡把腳踮兩下;有的小孩兒是有手部的多餘動作,總是用手在做着某一種反複的行為。
這些動作似乎都有一種規律性、周期性、而且動作往往是重複的、不變的,我們都把它叫做一種強迫儀式動作。
還有的小孩兒會有反複的動作,比如說手部抓取某件東西,會拿着筆或者拿着手不停在畫着圈。
如果你觀察到孩子的這些動作沒有加重,主要是一些刻闆的、反複的、強迫的、儀式化的這些動作,我們就可以把它歸為第三個大類。
第三大類就是孩子出現了刻闆行為、儀式行為、強迫行為,這一類行為會提示我們,兒童可能有某一種發育障礙的疾病。
可能是多動症,可能是阿斯伯格,還有可能是強迫症。
關于第三大類,主要就是觀察這個動作有沒有逐漸變得更加嚴重;或者說這個動作是不是在不停的變化;如果沒有變化,我們就把它叫做刻闆的。
如果出現第三大類,就要提醒家長們應該到醫院去做一些檢查了。
03
重點注意的症狀
第四大類,其實孩子可能有更嚴重的一些神經發育的障礙,或者某一種疾病的早期症狀。
有些孩子可能會總是想去舉起某個東西,他很努力、很費勁地用手去抓取某個東西,但是他卻抓不住。
還有的小孩兒,他不停地覺得要撓癢癢,但又沒有固定的位置。
你會發現他的動作很古怪,但并不是反複的,沒有規律性。這些都提示着孩子可能某一些器官出現了異常。
可能是癫痫的早期症狀,還有可能提示兒童的大腦裡面有某一些壓迫神經的現象,可能是提示有惡性良性腫瘤或者類似這樣的東西。
但凡發現孩子的身體、四肢的肌肉出現過度用力或者無力、或者無效動作的時候,就要注意可能有上述的原因。
是以第四大類是特别需要家長們早發現,早去到醫院去做篩查。
04
要提醒的例外類型
根據四個不同集合裡面提到的資訊,家長們判斷兒童的怪癖動作嚴不嚴重,或者需不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幹預。
不能夠簡單地把所有兒童怪癖動作都當做是不用管,18歲之後就沒有了,很多問題不是那麼簡單。
有些問題我們可以放寬心一些,有些問題又需要家長們早關注、早發現、早篩查。
千萬不要把兒童發生的各種怪癖動作都統一認為是原生家庭的關系問題了,父母給孩子的愛又不夠了。
如果這樣簡單去了解,有時候會耽誤發現一些嚴重的問題。
還有一類就是兒童的早期精神病。兒童的早期精神病也會出現一些怪癖動作。
比如說有的小孩兒會不停地摳自己的鼻子,但他和前面某一類由心理成因産生的摳鼻子還不太一樣。
我曾經在很早的時候,遇到過一個16歲的精神病患者。
他父母告訴我,他首次發病時的主要怪癖動作就是很喜歡不停地摳鼻子。
因為他總覺得裡面有東西,實際上這是一種幻覺的早期症狀。
還有一些精神病的早期症狀,比如說頭疼,他的父母知道了孩子有嚴重精神病之後,又要了個孩子。
第二個孩子在七八歲的時候都是正常的,沒什麼問題。
到了十多歲的時候,就跟第一個孩子發病年齡幾乎是一緻的那個時候得了精神病。
是以大家就可以看到為什麼說遺傳是穩定的,對應會産生某些影響的。
05
多角度多層次看問題
是以對于各種各樣的兒童怪癖動作,大家要分類去篩查,分類去診斷,不要把兒童的怪癖動作都簡單地看做一個成因。
最常見的就是簡單的看作都是因為沒有安全感;或是全部因為父母關系出了問題;或者父母不夠愛他;
還有一類把所有的怪癖動作都看作是孩子有某一種神經發育的障礙,要進行藥物幹預。
這種極端的用一個理論去了解兒童問題都是不可取的。
因為心理學裡面的東西,不管是成人還是兒童都要用多範式學科去思考。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不算是怪癖動作,但是兒童在發育中會出現的一些常見情況。
比如說有的孩子會污言穢語,就是喜歡說髒話;還有一類是孩子說話總是混沌,說不清楚。
這些問題我們仍然是把它放到心理成因裡面去的,它的确和心理是有關系的。
06
多動症與自閉症的篩查
對于常見的像多動症的篩查,臨床也有一些方法。
比如說我們會讓兒童閉上眼睛,用點手指的方式看他能不能夠有效地控制不同手指;
還有就是閉上眼睛用不同的手指頭去觸碰自己的鼻尖;
還有就是金雞獨立,用手指頭夾上黃豆,看他能不能夠控制得住。
對于自閉症兒童的篩查方法也比較簡單的,最常見的就是看他能不能産生伴随的注意力,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共同注意。
比如說在他的面前指出某個東西,他不會跟随着你的注意力;
還有當母親帶着孩子到某個場合,母親如果轉身走了,有時候孩子不跟随;
這都說明他缺乏某一種注意力的能力,都屬于注意力缺陷的這個範疇。
如果兒童的很多動作頻繁發生,比如說肌肉控制無力,會用頭去撞什麼東西,或者用手不停地打頭。
也是提示要去做一些生理上的篩查,可能提示兒童在大腦發育這方面有某些問題。
07
不太嚴重的篩查結果
有的小孩兒可能在比如畫畫寫字過程中,用手拿筆這些精細動作,他做不了,他隻能做一些大的、粗的動作。
這些可能代表着發育遲緩一些,倒不是特别嚴重的問題,可以持續觀察。
有些人處理精細動作能力始終都不太高,甚至到了成年之後都不太高,這都是有可能的。
還有的小孩兒,讓他去按照某一種指令指令去做出某些身體的控制行為,你會發現他做不到。
這同樣提示可能大腦在某個地方的發育有一點小問題。
比如說讓他去單獨閉上左眼睛或者單獨閉上右眼睛,看他能不能做到。
當然這些問題都不是太大的問題,即使有的人一輩子都做不到,都沒有太大的影響。
是以兒童各種各樣的篩查,兒童早期的發育障礙的篩查,包括怪癖動作篩查,大家不要把它統一地看做一種現象。
一定要掌握更全、更豐富的篩查診斷的技術和方法,這對于無論心理工作者、兒童教育工作者、家長們都是需要學習的内容。
人生是一場不能停下的行走,無論是身體還是心靈都要保持行進的姿态,那時你和你的生活就會持久的輕揚且悠雅。
原創公衆号:心夥伴(ID:xhbeap)
新精神分析:心理咨詢師必知的100個核心概念 ¥79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