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間的緣分
總是環環相扣
一旦結上,難以割舍,難以忘懷
近日
《草原母親都貴瑪》連環畫
由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
61年前那段
“三千孤兒進草原”史詩般的人間佳話
又牽動起上海人的思緒
新民晚報
聯系了主要創作者王永鑫
獲授權刊登全本30幅作品
并用短視訊的形式
讓這30幅連環畫躍然紙上
▽
先睹為快
02:46
王永鑫
為新民晚報讀者錄制的視訊
01:09
“當年,内蒙古的‘額吉’撫養了國家的孩子,19歲的都貴瑪一人承擔起28名上海孤兒的養育任務,這是蒙漢民族心相連、共患難的一段曆史,應該被永遠銘記。”連環畫主要創作者、烏蘭察布市美術館館長王永鑫回憶自己的創作過程,依然難掩激動。

四子王旗,靠近中蒙邊界,隸屬内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内蒙古地域廣博,從市裡到都貴瑪住的阿木古郎草原有200公裡,不算近。但對王永鑫而言,2019年夏天,接到内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委宣傳部的任務,完成迎接建黨100周年重大主題文藝精品創作工程之一連環畫冊《草原母親都貴瑪》的創作,冥冥中,也是一種緣分。1984年,他曾在四子王旗當兵,早就聽說過“國家的孩子”的故事,沒想到,四十多年後,是這樣一個光榮的使命,讓他回到了那片熟悉的草原。
穿着紫色蒙古袍,配着橙色頭巾和腰帶,王永鑫說,第一次見到都貴瑪老人,感覺就像是家中一位稀疏平常的長輩,慈愛善良。淳樸的老人不會說開玩笑的話,拿出相冊和記着孩子們當年名字的小本子,一頁頁翻檢,手抓着手,帶着王永鑫沿着歲月的長河,一路追溯那段讓人銘心刻骨的時光。
上個世紀60年代初,由于物資匮乏、食品奇缺,3000多名上海孤兒在周恩來總理和烏蘭夫同志的安排下,被送到内蒙古,那時候,他們就被牧民親切地稱為“國家的孩子”。“國家”二字,就是千斤重托。
都貴瑪清晰地記得,那是1961年9月的一天,因為讀過書,做事麻利肯吃苦,19歲的都貴瑪被配置設定到四子王旗保育院,負責撫養旗裡剛剛接收的28名“國家的孩子”。這個尚未成家的姑娘,自己7歲就沒了父母,和體衰的姨媽相依為命。接到任務,她沒有任何遲疑,經過簡單的教育訓練,就成為了28名上海孤兒的額吉。
時光匆匆流淌,當年的保育院已尋不到絲毫遺迹,隻有寥寥舊照和模糊影像。王永鑫決心用畫筆重制當年那段蒙漢一家親的大愛故事。
鴻雁傳書,三千孤兒要投入内蒙古大草原的懷中,擠奶能手都貴瑪承擔起保育員的重任;乳汁熏香的夜色裡孩子們安然入夢,油燈映照着母親額上晶瑩的汗珠;往事如煙,大草原見證忠誠黨性,回望歲月,草原母親不忘初心使命……
連環畫短短的文字,不能展現現實生活之萬一,王永鑫思考的,是如何通過畫面的細節,讓觀衆能切實地感受到草原額吉都貴瑪故事所蘊含的真意:平凡亦能造就偉大。
從上海出發的孩子們,乘坐綠皮火車,再輾轉其他交通工具,旅途漫長、艱辛。他們中最小的未滿月,最大的不過五六歲。營養不良加上舟車勞頓,剛到草原的孩子們很虛弱,哭成一片。
“他們太瘦小了,就像小羊羔一樣。”蒙古包裡,都貴瑪把孩子們的床擺成圓形,自己睡在中間,年齡越小離自己越近,這樣晚上有孩子哭了,一伸手就能快速安撫。喂奶、把尿、換尿布、洗衣、做飯、和孩子們玩、陪孩子們睡……照顧孩子的工作比預想的要艱辛很多,都貴瑪每天忙得焦頭爛額。有孩子生病了,她深夜獨自騎馬冒着凜冽的寒風和被草原餓狼圍堵的危險,奔波幾十裡去找醫生……
原本嬌弱的江南孩子就這樣在阿木古郎草原上,在草原額吉的愛護下,如同他們最愛的玩伴小蒙古馬一般,逐漸壯實起來。
在蒙語裡,“阿木古郎”是“平安”的意思。
就這樣,從濕潤的江南水鄉到幹燥的北方草原,這28名上海孤兒在那個缺醫少藥、物資匮乏的年代,全部健康活了下來。“他們先在旗裡集中撫養了6個多月,又在蘇木(鎮)上集中撫養了9個月,然後才慢慢讓牧民接回家。”
王永鑫畫下了烏蘭察布的藍天白雲、一望無盡的草海和成群的牛羊,更畫下了戀戀不舍、倚欄守望被牧民領養走孩子的都貴瑪。每養壯或養大一個,别人就接走一個,這位無私而堅韌的額吉,一次次經曆着骨肉分離般的無邊悲傷。
國家授予了她“人民楷模”榮譽稱号,上海人民也沒有忘記這位偉大的母親,為她奉上了“上海市榮譽市民”證章、證書。她說,這28個孩子不但是“國家的孩子”,也是“自己的孩子”,她将28個孩子撫養長大,自己卻孑身一人,但“母愛讓我的生命變得充實而幸福”。
30幅作品,串起了這個平凡而偉大的故事,在那幅青澀的都貴瑪在煤油燈下輕撫孩子的額頭,照顧他們安然入睡的作品前,年邁的老人摩挲着畫框,看了很久:“這幅畫中的陳設和場景與當年一模一樣,我感覺孩子們又回到了我的身邊,很溫暖、很溫馨。”
28個上海孤兒如都貴瑪所願,都留在了内蒙成家立業。如今,他們也到了花甲之年,牽挂着獨居的額吉,而故事還将代代流傳:
我,出生在吳音細語的南方
卻長在北中國的阿木古郎草原上
白天,草原寬廣
羔羊是我的玩伴
有炒米、奶茶滋養着我的胃囊
夜晚,氈包溫馨
火铛裡,羊糞火正旺
額吉的歌謠,送我到夢鄉
文字:吳南瑤
原圖:王永鑫、田慧、高彩
制圖:王嘉玮
視訊:劉慧琴
編輯:施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