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蘇中平原上唯一一座山、最正宗的蟹黃湯包……跟着作家祁智回故鄉!

蘇中平原上唯一一座山、最正宗的蟹黃湯包……跟着作家祁智回故鄉!

身高隻有55.6米,

腰圍僅僅1500米,

這座秀珍的小山丘,

竟然是蘇中平原上唯一的一座山。

蘇中平原上唯一一座山、最正宗的蟹黃湯包……跟着作家祁智回故鄉!

蟹黃湯包哪家強?

靖江南園嘗一嘗。

靖江人的小确幸,

都被包進了

這圓滾滾、白晃晃的湯包裡。

蘇中平原上唯一一座山、最正宗的蟹黃湯包……跟着作家祁智回故鄉!

大江東去,白馬馱沙,

孤山不孤,靖江西來。

這裡是長江北岸的魚米之鄉,

也是作家祁智魂牽夢繞的故鄉。

蘇中平原上唯一一座山、最正宗的蟹黃湯包……跟着作家祁智回故鄉!

本期《遊遍江蘇》

跟随作家祁智

一起到靖江尋味舌尖、回望鄉愁。

蘇中平原上唯一一座山、最正宗的蟹黃湯包……跟着作家祁智回故鄉!

祁智

江蘇省作協副主席,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生于靖江西來鎮。代表作《呼吸》《芝麻開門》《大魚》

孤山

為什麼叫孤山?它是孤零零的一座山。在長江北岸、蘇中平原,它是唯一的一座山。250萬年以來,它一直在發生變化,從大海裡的礁石,慢慢變成長江中的孤島,最後形成靖江的土地。

蘇中平原上唯一一座山、最正宗的蟹黃湯包……跟着作家祁智回故鄉!

關于靖江有個曆史故事叫“馬馱沙”,傳說這裡是汪洋大海,這裡的土是江心的白馬一點一點馱沙馱來的。馬馱沙雖然是個傳說,但是靖江确實跟馬有關。過去靖江還是江心的小島,東吳大帝孫權在這裡牧過軍馬。

蘇中平原上唯一一座山、最正宗的蟹黃湯包……跟着作家祁智回故鄉!

大江東去,浪沙淘盡,孤山見證了靖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變遷,自然也成為靖江人心目中的神山。祁智老師說,他小時候最期待的事情,就是跟小夥伴一起三月三上孤山、逛廟會。

蘇中平原上唯一一座山、最正宗的蟹黃湯包……跟着作家祁智回故鄉!

跟随祁智老師來到山腳下,不少攤位上都擺放着一種造型獨特的泥塑:泥狗子,也就是用泥做的小狗,能吹出聲音。

蘇中平原上唯一一座山、最正宗的蟹黃湯包……跟着作家祁智回故鄉!

“我們不僅僅買狗的造型,還要買它的聲音。這個土是孤山特有的泥土,把它摻進水,摻進火,還要摻進想象,然後吹起來,我們的少年我們的童年就明亮了。”祁智老師試了試,哨聲響亮。

蘇中平原上唯一一座山、最正宗的蟹黃湯包……跟着作家祁智回故鄉!

在省級非遺傳承人錢師傅靈巧的雙手中,捏出靖江正宗的泥狗子。

蘇中平原上唯一一座山、最正宗的蟹黃湯包……跟着作家祁智回故鄉!

一聲聲清脆的哨聲,讓祁智老師回到了他的童年,也仿佛傾聽到孤山的聲音。

蘇中平原上唯一一座山、最正宗的蟹黃湯包……跟着作家祁智回故鄉!

蟹黃湯包

接下來,要品嘗的是最正宗的靖江美食:蟹黃湯包。

蘇中平原上唯一一座山、最正宗的蟹黃湯包……跟着作家祁智回故鄉!

說起湯包,鼎鼎大名的陶晉良大師必須出面。先開窗,後喝湯,再來一點姜絲祛寒,沾點醋更鮮美。

蘇中平原上唯一一座山、最正宗的蟹黃湯包……跟着作家祁智回故鄉!

對靖江人來說,吃湯包不僅要品其鮮美,還要吃出一番儀式感。對湯包達人來說,但凡漏出一滴湯汁都算失敗。不過,湯包的湯是怎麼灌進去的呢?

蘇中平原上唯一一座山、最正宗的蟹黃湯包……跟着作家祁智回故鄉!

西來鎮

大快朵頤之後,跟随祁智老師一路向東,到了他的出生地——西來鎮。為什麼叫西來,因為靖江這片土地,從西邊慢慢往東邊來,也就是長江口慢慢往東移,是以叫西來。

蘇中平原上唯一一座山、最正宗的蟹黃湯包……跟着作家祁智回故鄉!

“我們老家的變化非常大,我經常回來,每次都看到不同,跟我小時候的那個情景真是天翻地覆。像我們過去的生活如何在新的時代展現,每個地方都在想方設法做這個文章。西來鎮在這個地方做了一個農耕博物館。”

蘇中平原上唯一一座山、最正宗的蟹黃湯包……跟着作家祁智回故鄉!

“當時在建這個園子的時候就在考慮,門楣上到底用什麼字。後來問我我就說,不用想了,老祖宗給我們想好了,上面是‘歸園田居’。出去時的門楣,叫“得時無怠”。得時無怠,出自《國語》——得時無怠,時不再來。天予不取,反之成災。祖先是農耕社會,工作和生活都是按照時令來做的。”

蘇中平原上唯一一座山、最正宗的蟹黃湯包……跟着作家祁智回故鄉!
蘇中平原上唯一一座山、最正宗的蟹黃湯包……跟着作家祁智回故鄉!

歸園田居,得時無怠。八個字裡既包含了古人的優雅,又展現了先民的勤勞,可以說是農耕文化最好的注腳。走進農耕館,一系列稀奇古怪的農具對我這個90後來說非常陌生,但在祁智老師這位60後眼裡,這些鏽迹斑斑的工具裡,都承載着他的童年回憶。

蘇中平原上唯一一座山、最正宗的蟹黃湯包……跟着作家祁智回故鄉!

在西來,古老的農具早已被現代化機械所代替,逐漸退出人們的生活。但祁智老師告訴我,他的老家有一種同樣古老的民間藝術,至今依然在百姓中傳播,它就是國家級非遺項目——靖江講經。

蘇中平原上唯一一座山、最正宗的蟹黃湯包……跟着作家祁智回故鄉!

古樸的唱腔融入了嬉笑怒罵,經典的故事道盡了人間悲歡,這正是古老的靖江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産。《靖江寶卷》都有哪些故事?看今晚《遊遍江蘇》,聽聽劉老師怎麼講~

麗園

離開了西來鎮,前往一處最近打造的園林——麗園。走進這裡,山水旖旎,林木相映,仿佛置身世外桃源一般。

蘇中平原上唯一一座山、最正宗的蟹黃湯包……跟着作家祁智回故鄉!

麗園疏密有緻,三派合一,是徽派,蘇派,揚派三派的精華濃縮。園子占地面積加起來有600多畝,這個區域叫雲水馬洲,馬洲就是靖江古時候的名字。

蘇中平原上唯一一座山、最正宗的蟹黃湯包……跟着作家祁智回故鄉!

在麗園,你既可以欣賞徽派建築的大氣,也可以領略揚派造景的精巧,還可以感受蘇派園林的婉約。亭台水榭,移步易景,一草一木裡都展現着靖江人的雅緻。

蘇中平原上唯一一座山、最正宗的蟹黃湯包……跟着作家祁智回故鄉!

“鄉愁,它是實實在在的,它既是一種情緒,它也是一種睹物思人,或者是睹人思物。人和物進一步交融接近,反之又進一步産生我們對過去生活的懷念。但是我們懷念過去的生活,還是要面向未來,在過去的生活中我們走一圈,更加體會到我們的先民創造美好生活的艱難。也意識到自己的責任。”

蘇中平原上唯一一座山、最正宗的蟹黃湯包……跟着作家祁智回故鄉!

相信你也能夠感受到祁智老師對于家鄉的這份赤子之心,同時也能感受到靖江文化的魅力所在。如果您也想和我們一樣的體驗,您不妨也來到靖江好好地遊玩一番。

江蘇公共·新聞頻道

2月3日20:30~21:00

(複播:周一、周六9:00~9:30)

《遊遍江蘇》

我們不見不散!

詳細報道請關注江蘇公共·新聞頻道《遊遍江蘇》

編導/ 麻利

攝像/ 謝豫 郭楷峰 陳忠耀 劉啟鴻

編輯/ 小燕

江蘇新聞

一起遊遍江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