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 kǔ,本義是苦菜。後引申指苦味;也引申為痛苦,苦痛的意思。
今天我們來認識【苦kǔ】這個字。

【字形演變】
古,既是聲旁也是形旁,表示久遠。苦,金文(艸,植物)(古,古老),表示古老的植物。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寫成。造字本義:名詞,遠古采集時代發現的味似黃連的荼草,搗爛塗抹病痛部位,可以清熱解毒,是遠古中藥系統中的重要消炎藥。隸書将篆文字形中的“艸”寫成“艹”。
【書法名家】
【字詞釋義】
〈名〉
1.苦菜。即茶。
“苦,大苦苓也。”——《說文》
“采苦采苦,首陽之下。”——《詩·唐風·采苓》
“濡豚包苦實蓼。”——《禮記·内則》
“天子于是食苦。”——《穆天子傳》
2.病;病痛。
“自苦而居海上。”——《呂氏春秋·遇合》
“皆甚苦之。”——《呂氏春秋·貴卒》
“苦垮之家。”——《淮南子·精神》
〈形〉
3.苦味。“甘”、“甜”相對。古稱“五味”之一。
“誰為荼苦。”——《詩·邶風·谷風》
“而凡味之似苦,亦命為苦。”——《廣雅》
“以苦養氣。”——《周禮·瘍醫》。
“苦勝辛。”——《素問·五運作大論》
“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明·劉基《苦齋記》
4.痛苦;困苦。
“其毒大苦。”——《詩·小雅·小明》
“婦啼一何苦。”——唐·杜甫《石壕吏》
“俾困苦不可忍。”——清·方苞《獄中雜記》
“其平居常苦于多疾。”——宋·蘇轼《教戰守》
5.刻苦。
“蓋以苦學力文所緻。”——白居易《與元九書》。
6.勞苦;辛苦。
“母氏勞苦。”——《詩·邶風·凱風》
“辨其功苦。”——《管子·小筐》
“辨其苦良。”——《周禮·典婦功》
“從師苦而欲學之功也。”——《呂氏春秋·誣徒》
“雖臣虜之勞不苦于此矣。”——《韓非子·五蠹》
7.貧窮。
“苦,窮也。”——《廣雅》
8.憂傷;愁苦。
“人有大臭者,其親戚兄弟妻妾知識,無能與居者,自苦而居海上。”——《呂氏春秋 遇合》
〈動〉
9..困擾;困辱。
“長史自不欲苦物。”——《世說新語·賞譽》
10.使困苦,困于。
“不苦一民。”——《戰國策·秦策》
“納至忠甚苦。”——《漢書·谷永傳》
“天下苦秦久矣。”——《史記·陳涉世家》
“若輩得無苦貧乎。”——明·崔銧《記王忠肅公翺三事》
11.恨,怨嫌
“人苦不知足。”——《後漢書·岑彭傳》
12.緊迫。
“群盜苦逼,求哀稱佛。”——唐玄奘《大唐西域記 毘盧擇迦王傳說》
13.辛勤,刻苦。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孟子 告子下》
〈副〉
14.竭力;盡力。
“楊朗苦谏不從。”——《世說新語·識鑒》
“何必勞神苦思。”——宋·蘇轼《教戰守》
15.甚,很。表示程度。
“帝遂召武子苦責之。”——《世說新語·方正》
16.幸好,幸虧。
“這孟州城是個小去處,那土城苦不甚高。”——《水浒傳》
【字的故事】
蝶戀花·閱盡天涯離别苦
近現代·王國維
閱盡天涯離别苦,不道歸來,零落花如許。花底相看無一語,綠窗春與天俱莫。
待把相思燈下訴,一縷新歡,舊恨千千縷。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顔辭鏡花辭樹。
譯文:
我早已曆盡天涯離别的痛苦,想不到重回故地時,故人已如花般凋零。憶當時與她花下别離,相對無言,隻有離愁别緒噎胸間,現在隻剩綠窗青天如故,卻已非當時風景了。
想在這螢螢孤燈下細訴相思,細訴别後的相思。可是,一點點新的歡娛,又勾起了無窮的舊恨。在人世間最留不住的是,那在鏡中一去不複返的青春和離樹飄零的落花。
解讀:
這首詞一改前人寫重逢之喜,而抒重逢之苦,富有濃厚的悲劇色彩。作者以花暗喻妻子,通過寫忍受離别的煎熬後回家看到的境況,表達了作者心中愧、悔、愛、憐齊集的複雜心情,抒寫了作者對光陰易逝的的感歎。
公元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春天,長期奔走在外的詞人回到家鄉海甯。夫人莫氏原本就體弱多病,久别重逢,隻見她面色更顯憔悴,不禁萬分感傷。這首詞,或許就是此時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