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報全媒體記者 葉竹 視訊/圖 何佳潔
每年春節,中國都有剪紙的習俗。虎年新春佳節之際,受三湘都市報·犇視訊之邀,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民間剪紙傳承人陳鸷,以一雙巧手剪出活靈活現、形态各異的“老虎”。“老虎在中國民俗中,是幸福的‘福’的諧音。我們在虎年剪虎,是為了辟邪、消災、祈福。希望通過三湘都市報·犇視訊,将我的虎年新春祝福送給讀者朋友。”

剪紙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着人們的智慧結晶和辛勤勞動,是曆史的真實見證。今年46歲的陳鸷,師從被譽為“全國十大神剪”之一的秦石蛟老師,“我從2014年開始接觸剪紙,秦石蛟老師指導了我很多。通過剪紙,我找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精神寄托。”
一把剪刀、一張紅紙,在陳鸷的巧手翻飛中,一隻隻栩栩如生的“老虎”便躍然紙上。“這兒是搖剪,這兒是月牙紋……”紙随剪轉中,陳鸷介紹,“我們用的紙就是很普通的紅紙,剪刀稍微貴點兒。我用過50元的剪刀,也用過300元的。”陳鸷盈盈笑道,那把300元的剪刀,是她從一位磨刀功夫厲害的師傅那裡求得,“平常我都舍不得用,當做藏品收起來了。”
“我有時會借鑒民間已有的剪紙圖形剪紙,有時需要自己構思創造。”在陳鸷身後,擺着兩幅裱起來的“老虎”剪紙。“你看,它們的身上有石榴和花朵。構思和剪出這兩隻老虎,花費了我大半個月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