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9日,毛主席與世長辭,長女李敏負責其葬禮事宜。這天,從業人員找到李敏,對她說:“這是為主席守靈名單,您看下。”
悲痛中的李敏看過後,提筆在名單上加了一個名字。從業人員新加的“賀麓成”三字,百思不得其解。因為守靈需得親人才行,可這個名字他卻從未聽聞。
此人與主席究竟是何關系呢?直到1983年,賀麓成與主席的關系才得以揭曉。
1983年,組織部要為毛澤覃發烈士證,查到毛澤覃還有個兒子。幾經周折下,才打聽到毛澤覃兒子的下落,查到了賀麓成的身上。
于是,賀麓成的身份得以暴露,衆人才知道他竟是主席的親侄子、親外甥。
此時,賀麓成已是一名飛彈專家,更是解放軍總參系統第一個證書編号“001”的高職人員,這個“001”可是他自己憑實力得來的。
賀麓成,又名毛岸成,是毛澤覃與賀怡的兒子。他出生才三個月,父親毛澤覃就犧牲了,母親賀怡也身陷險境,為此,她隻得将他送至親友賀調元家中寄養。
賀調元家中富足,賀麓成過着安定幸福的生活。直到1949年8月,賀調元家中來了一位中年婦女,這時,賀麓成才得知自己的真實身份。十多年後,母子二人再度重逢。此後,他跟着母親來到吉安生活。
與親人團聚的日子總是短暫的。11月21日,賀怡打聽到外甥毛毛(賀子珍與毛主席的孩子)的下落,便帶着賀麓成開車前去尋找,途中不幸遭遇車禍,賀怡當場死亡,賀麓成腿部骨折。
車禍後,賀麓成跟着舅舅賀敏學、姨媽賀子珍生活。賀子珍帶着賀麓成治腿、陪他做複健。腿傷痊愈後,賀子珍安排他上學,并對他說:“一、将自己當個普通家庭的孩子,不要活在父輩和家族的光環下;二、努力學習科學知識,成為一個有真材實學的人。”
賀麓成将姨媽的話記在心裡,并成為他一生的行為準則。1952年,賀麓成考入上海交通大學電力系。他交給學校的《新生登記表》中,父母那欄均寫下“亡故”二字。大學四年,學校無人知道他身份顯赫。
1956年,大學畢業後,他又考上最難考的留蘇研究所學生。舅舅賀敏學得知喜訊,直呼:“咱家出了個狀元了。”然而,在學習了一年俄語後,賀麓成卻放棄了留蘇名額,進入國防五院,穿起了軍裝,開始研究飛彈。
當時,國防五院成立後,争需一批政治背景可靠、業務能力強的精兵強将。在此契機下,賀麓成加入了錢學森麾下,潛心研究飛彈技術。當時,蘇聯撤銷了對大陸的援助,一切工作都得靠自己摸索。
在那段與世隔絕的日子裡,賀麓成潛心研究,與同僚們依靠蘇方的資料仿制出了“東風1号”飛彈。可這畢竟是人家的東西,國家決定研制屬于自己的飛彈,并命名為“東風2号”。為此,賀麓成翻譯了近百萬字的飛彈技術資料,自制飛彈圖紙多達十餘本。
當時,正值三年自然災害,缺衣少食是正常現象,雖然國家極力供應工程師們,但他們仍食不果腹,經常餓肚子。潛心研究的賀麓成也不例外,他餓得臉頰消瘦,全身浮腫,即便如此,他仍堅守在實驗室。
功夫不負苦心人。1962年3月21日,凝聚了他與科研人員心血的“東風2号”運抵發射基地。然而,飛彈發射69秒後,就熄火了,自空中墜落。這一幕讓賀麓成心痛難耐,也讓科研人員失聲痛哭。
飛彈發射失敗後,錢學森召集衆人開會,總結失敗的原因。最終,他們得出飛彈失敗最大的原因在于飛彈彈道控制上。但“飛彈彈道控制”,也曾困擾過美國,他們失敗了6次,才成功解決,更何況當時科研落後的中國呢?
找出原因後,賀麓成與科研人員們又開始研究解決方案。通過兩年的潛心研究,他與工程師王太楚提出了全新的飛彈控制方案。經過國防五院專家研究後,認為可行。
于是,1964年6月29日,全新的“東風2号”在羅布泊上空爆炸。29歲的賀麓成是以晉升為最年輕的飛彈專家。
此後,賀麓成沉浸在飛彈技術研究中,深藏功與名。而他的同僚們也不知曉他的真實身份。當時,毛主席一直想見這個侄子,奈何賀麓成在保密機關,見面很難。
直到李敏結婚,毛主席想見賀麓成,叮囑李敏聯系賀麓成。可惜,倆人終究未能見面,直到主席逝世,賀麓成才與主席見面。
隻是,這一面竟是永别,也成為倆人永恒的遺憾。其實,在主席逝世前,隻要賀麓成遞個話,便能見着主席,但他卻不願破例。
198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系統開始評定職稱。賀麓成憑借他的努力,及對“兩彈一星”的貢獻,成為總參第一個高職,證書編号001。
這些成就和名譽,并未讓他迷失,他謹記當初與姨媽的約定,要成為一個真材實學的人。于是,他仍撲在飛彈研究上面。
3年後,當他捧着父親的烈士證後,衆人才知賀麓成竟是主席親侄子。當人們得知他還是一名飛彈專家時,更對其欽佩不已。
明明出身不凡,明明能靠父輩餘蔭,就能有一個光明的未來,他偏偏要靠自己的才能吃飯,且還到達了一個常人難以企及的高度。#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