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愛麗絲,趕快接電話啊!”|孫博

“愛麗絲,趕快接電話啊!”|孫博

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愛麗絲·門羅

不止一次在媒體上看到:“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對加拿大文壇略有了解的人都知曉,寫作者犯了一個常識性錯誤。

阿特伍德是加拿大國寶級作家,在小說、詩歌、評論上均有建樹,成績斐然,被稱為“加拿大文學女王”。她獲得過布克獎、加拿大總督獎、卡夫卡獎等多項殊榮,多部作品被改編成電影及電視劇,但并沒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之是以很多人誤以為阿特伍德得過諾貝爾文學獎,應該與加拿大另一位作家愛麗絲·門羅有關。門羅是當代短篇小說大師,被譽為“加拿大的契诃夫”。2013年,82歲的門羅成為加拿大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在門羅爆冷獲得諾獎之前,阿特伍德一直是加拿大諾獎呼聲最高的作家。門羅獲諾獎的那一天,不少媒體和親朋好友紛紛緻電祝賀阿特伍德,她隻好發推特求救:“我的電話都快被打爆了,愛麗絲,趕快接電話啊!”

也難怪目下不少中文媒體常常将這兩位女作家混淆。阿特伍德與門羅是多年閨蜜,前者小8歲,兩人的友誼始于1969年。她倆都是從加拿大廣播節目出道,當時,阿特伍德的詩集《循環遊戲》、門羅的小說集《快樂陰影之舞》一起出版。阿特伍德出外拜訪,常睡在門羅家的地闆上,兩人密切程度可見一斑。

無獨有偶。法國文學翻譯家鄭克魯先生于2020年9月駕鶴西去,在悼念先生的衆多報道中,我看到一家知名刊物提及:“夫人為翻譯家朱雯之女、英語翻譯家朱碧恒。”讀後感到納悶,我與鄭先生伉俪相識多年,怎麼會一點不知道呢?

鄭先生是廣東中山人,出身于澳門名門,晚清著名啟蒙思想家鄭觀應是他的曾祖父。他在翻譯、教學和研究三大領域均取得卓越成就,翻譯過《基督山恩仇記》《茶花女》《悲慘世界》等經典作品;著有《法國詩歌史》《現代法國小說史》等著作;主編了《外國文學史》《法國文學史》等教材,曾獲得傅雷翻譯出版獎、法國國家一級教育勳章。

1964年,師母朱碧恒從上海外國語學院英語系畢業後就去了北京,長期在新華社國際部擔任翻譯工作。她也是一名出色的英語翻譯家,譯著包括《安妮日記》《克麗絲丁》《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

我與鄭先生“亦師亦友”三十多年,從來沒聽說朱雯先生與他是翁婿關系,這是無須保密,也無法保密的。我也認識朱雯先生,在校時還聽過他的講座。

帶着疑惑,我立即上網查詢,看到有的條目說得有闆有眼:“朱雯主要是英語、俄語翻譯,女兒朱碧恒譯有挪威作家西格麗德·溫塞特的《克麗絲丁三部曲:新娘·主人·十字架》等作品,女婿鄭克魯。”從年齡上說,朱雯先生誕生于1911年,朱碧恒女士生于1940年,兩人的父女關系似乎能成立。

看後我一頭霧水,隻好向師母求證。她馬上予以否定,在微信中說:“鄭先生與朱先生是忘年交,一起招過很多研究所學生,而朱先生的确很喜歡我的性格,彼此相處融洽,親如一家人。并且,我與朱先生合編過《歐·亨利短篇小說欣賞》,大家姓朱,都是上海人,網上就瞎編了,真沒辦法。”

不少網絡和自媒體對一些事實往往不加檢核,導緻張冠李戴甚至子虛烏有的消息得以傳播。那麼,上面這條“瞎編”的謠言從何而來呢?估計是想當然吧。希望不要再以訛傳訛了。

作者:孫 博

編輯:吳東昆

責任編輯:舒 明

*文彙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