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早起1小時和熬夜1小時,差距究竟有多大?

這兩天,刷微網誌的時候,看到一位網友說:

為了籌備公司年底的活動,自己連續熬了一個禮拜的夜,快結束的時候,坐在闆凳上差點兒昏過去。

随即測了血壓,高壓已經飙到了140。

然後去醫院抽血檢查,查了CT,沒想到左下肺出現了小鈣化竈,如果再發展下去可能會影響肺功能。

醫生說:“快過年了,你可得好好休息啊,不能因為年輕就這樣折騰身體啊。”

如今,熬夜似乎已經成為當代年輕人的一個習慣。

有人是因為工作不得不熬,有人是因為忙碌報複性熬。

但熬夜帶來的很多危害,卻是不可逆的。

如果想要為自己争取時間,與其熬夜,還不如早起。

早起1小時和熬夜1小時,差距究竟有多大?

前段時間,#90後姑娘10年熬夜長老年斑#的話題上過熱搜。

早起1小時和熬夜1小時,差距究竟有多大?

一位名叫唐羽的姑娘,自從聯考結束後,就沒有在淩晨兩點之前睡過覺。

一開始,她覺得上網、刷劇、逛論壇的生活十分享受。

但慢慢的,卻發現自己經常出現渾身乏力的現象,再後來,臉上長出了斑,到醫院一查,才知道這竟然是老年斑。

這一下子,她才知道,熬夜不僅會毀容,還會加速衰老。

熬夜,其實就是一種透支,一種對身體的提前消費。

這不,還有一位90後,這兩天就因為熬夜突發心梗而上了熱搜。

27歲的小戴,平時就喜歡通宵達旦玩遊戲。

上周,他還和往常一樣跟隊友持續“激戰”到淩晨3點。

隻是,胸口突然又悶又疼,去看了醫生後,才知道這是熬夜誘發的急性心梗。

不管是唐羽的老年斑,還是小戴的心梗。

在當代社會,老年病年輕化,已經成為不可回避的一個問題。

究其原因,熬夜首當其沖。

早起1小時和熬夜1小時,差距究竟有多大?

當人們把原本40年的勞作,擠壓到了10年中;當人們把原本8小時的睡眠,壓縮到了4小時,問題就出現了。

脫發、長痘、變胖等等問題相繼出現,頸椎、腰椎、大腦紛紛出現預警。

而這一切,都是身體在向你求救。

身體在幫你實作夢想、享受人生的同時,也需要充足、規律的睡眠,來進行休息放松。

早起1小時和熬夜1小時,差距究竟有多大?

美國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曾經進行過一個“睡眠剝奪實驗”。

研究人員組織了16個22歲的年輕人,量化分析了一個工作周中,睡眠不足與睡眠充足對一個人體重的影響。

結果顯示,睡眠不足的人,體重竟然平均增加了2斤。

還有研究人員對一個17歲的高中生進行了整整11天的“熬夜記錄”。

不睡覺的第2天,高中生眼神無法聚焦;不睡覺的第3天,高中生開始喜怒無常,肢體不協調;到了第11天,高中生已經開始出現短期記憶模糊等等問題。

還有人總結了一組等式,來描述睡眠的重要性:

一天沒睡夠=多吃一個漢堡;

五天沒睡夠=容顔老五歲;

長期睡不好=抑郁找上門;

熬夜不睡覺=猝死風險高。

我們知道睡眠重要,但當切切實實的資料擺在眼前時,才知道睡眠竟然如此重要。

不管出于什麼原因,犧牲睡眠,都是蠢事一件。

而好好睡覺,才是人生的頭等大事。

早起1小時和熬夜1小時,差距究竟有多大?

但是,“睡眠障礙”卻成為困擾當代中國人的新問題。

《2021運動與睡眠白皮書》中顯示,目前,中國有超過3億人存在着各式各樣的睡眠問題。

睡不着、睡不好、睡不醒、不想睡……

五花八門的睡眠問題,正困擾着每一個“失眠人”。

而想要解決睡眠問題,想要實作“睡眠自由”,用早起倒逼,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早起1小時和熬夜1小時,差距究竟有多大?

金星在一檔綜藝節目裡,要求嘉賓按照她的時間點、工作安排來體驗一天,看看會有什麼樣感受?

6:00,起床做飯;

6:30,吃早飯;

7:30,看新聞;

10:00,舞蹈廳練習;

14:30,旗袍店試裝、拍攝;

19:00,與朋友交流、聚會;

23:00,睡覺。

一天下來。

有人感慨,一碰到床就想睡覺,再也不想熬夜了;

有人表示,因為起的早,發現一天竟然可以有這麼長的時間,幹這麼多的事兒;

也有人談到,早起,原來可以這麼舒服……

其實,早起不僅是最好的養生,可以讓人養成規律飲食、健身的習慣;而且還是向自律邁出的第一步,是很多成功人士的人生必修課。

早起1小時和熬夜1小時,差距究竟有多大?

維珍集團創始人布蘭森每天5點起床,運動健身,陪伴家人。

他說:“這樣能讓我工作前能擁有有很棒的心情。”

富蘭克林每天5點起床,做禱告、列計劃表、做研究。

長期以往,他不僅擁有了堅定信仰的毅力,而且養成了超強的執行力。

村上春樹每天4點起床,然後立刻坐到書桌旁開始寫作,直到寫滿10頁紙為止,他開始跑步、做翻譯。

這樣,不僅讓他體質有所提升,而且還得到了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

南懷瑾先生曾說:“能夠馴服早晨的人,才能馴服人生。”

誠然,早起是對意志力的挑戰,是對時間的掌控,更是對精力、體力的合理配置設定。

早起1小時和熬夜1小時,差距究竟有多大?

狄更斯曾說:“人應該早起的,早起看輝煌極了的太陽。”

知道了早起的好處,想要養成早起的習慣,不妨從以下幾點入手。

(1)用早睡倒逼早起

成年人正常的睡眠時間在7-8小時。

如果不早睡,而強迫自己早起,就是在透支睡眠和健康。

如果養成了早睡的好習慣,自然而然就能慢慢讓自己早起。

每天早睡2分鐘,就能早起2分鐘;每天早睡1小時,就能早起1小時。

一段時間下來,相信你可以從微量的調整變成巨量的遷移,能夠讓生物鐘調整了早睡早起的習慣。

(2)使用自然光照射

人類正常的生活習慣,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在光照充足的時候,人們習慣勞作;在光照熹微的時候,人們習慣休息。

如果可以養成少用日光燈強制工作,睡前少玩手機的習慣,自然能增加入睡的效率。

而陽光來的時候,也自然能慢慢喚醒自己的身體。

早起1小時和熬夜1小時,差距究竟有多大?

(3)設定興趣點

有人說:“叫醒我的不是鬧鐘,而是夢想。”

如果你有非常喜歡的事,或者強烈的渴望,是在自己精力充沛的時候去完成。

或許,你就會有早起的心勁兒。

正所謂“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隻要自己有了想要早起的動力,就沒有離不開的被窩。

(4)打破慣性

從床上的懶散,到起床的行動,其實是一個打破慣性的過程。

真的要實施,其過程決定不會超過1分鐘,但之是以有那麼多起床困難戶,就在于拖延。

而心理學上有一個5秒起床法,當開始給自己倒計時,告訴自己喊到1的時候必須起,其實就很簡單了。

例如你可以給自己來個口号:“5,4,3,2,1,美少女要變身。”

或許,可以幫助實作早起的目标。

俗話說:“早起三光,遲起三慌。”

早起不早起,差距很大。

早起1小時和熬夜1小時,差距更大。

早起,可以幫你塑造良好的體魄,養成堅毅的品質,更可以讓世界看到你上進的姿态。

而熬夜,不僅是對自己的放縱,而且還是對健康的透支。

主播| 夏萌,用我的聲音溫暖你的睡前時光。

圖檔|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