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過年去奶奶家還是外婆家?孩子的話很紮心,卻被贊“人間清醒”

過年去奶奶家還是外婆家?孩子的話很紮心,卻被贊“人間清醒”

春節将至,你會帶孩子去外婆家還是奶奶家過年?

雖然奶奶和外婆對孩子都是“隔輩親”,但很多時候卻免不了互相比較,有的老人更是會直接詢問孩子“你覺得爺爺奶奶和外婆誰跟你更親”?孩子童言無忌,經常還惹得老人生氣。

尤其在春節去誰家過年的問題上,更是容易産生沖突。

比如前天我刷到有網友分享個人經曆,孫子放寒假奶奶過來探望,因為每年夫妻倆都帶孩子到外婆家過年的緣故,奶奶故意詢問孫子道“今年過年是去奶奶家還是外婆家”?

過年去奶奶家還是外婆家?孩子的話很紮心,卻被贊“人間清醒”

誰成想小男孩想都沒想,脫口而出“去外婆家”,奶奶心裡一百個不樂意,當詢問原因時,孩子卻表示“小時候外婆照顧我很辛苦,是以過年時我要去照顧她”,讓奶奶當場無言以對,小男孩更是被大家盛贊“人間最清醒”。

事實上和這名小男孩類似,雖然孩子們年紀不大,但是往往心裡有着“一杆秤”,在過年去奶奶家還是外婆家的問題上并不含糊,他們有着自己的判斷标準。

過年去奶奶家還是外婆家?孩子的話很紮心,卻被贊“人間清醒”

過年是去奶奶家還是外婆家?孩子們大多這樣想

1.和哪一邊更親

盡管在很多成年人眼中,從血緣關系上來說,孩子和爺爺奶奶才是一家人,外婆外公終究隻是“外姓人”,但在孩子看來,影響和老人關系親近程度的因素卻有很多。

比如有的孩子從小在外婆身邊長大,自然而然會對外婆有更深的感情,還有的孩子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父母觀念的灌輸,父母和哪邊走動更多,孩子感覺就會更親近。

是以對過年是去奶奶家還是外婆家的問題,孩子們往往會基于與老人的關系來給出答案,更傾向于去自己感覺更親近的一方過年。

過年去奶奶家還是外婆家?孩子的話很紮心,卻被贊“人間清醒”

2.去哪一邊更“自由”

孩子們天性活潑,而老人因為“隔輩親”的緣故,大多對孩子管教比較松,很多在家裡父母嚴格禁止的行為,在爺爺奶奶、外婆外公家孩子可以盡情地放縱。

尤其當父母平日裡對孩子管教比較嚴苛的時候,孩子在選擇去哪家過年時,往往會更傾向于比較“自由”的一家,如果孩子在爺爺奶奶家能沒有束縛感,自由自在地任性玩耍,那麼孩子就會更想去爺爺奶奶家過年,反之亦然。

過年去奶奶家還是外婆家?孩子的話很紮心,卻被贊“人間清醒”

3.父母的意見

最後也是決定性因素,則是父母的意見,畢竟孩子想法再多,歸根結底還是要聽爸爸媽媽的安排,爸爸媽媽決定去哪裡,孩子隻能去哪。

雖然因為重男輕女的傳統,很多家庭在除夕、初一時都會帶孩子到爺爺奶奶家,初二再“回娘家”,但如今也有家庭會選擇兩家輪流過年,一年在爺爺奶奶家,一年在外婆外公家,皆大歡喜。

過年去奶奶家還是外婆家?孩子的話很紮心,卻被贊“人間清醒”

無論孩子在哪過年,愛都不該被比較

其實對孩子來說,無論爺爺奶奶還是外婆外公,都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本不應該有親疏遠近之分,無論家長帶孩子去哪一家過年,老人們對孩子的愛都是相同的,不應該被拿來作比較,畢竟隻要進行對比,就會讓孩子在潛意識中認為二者有了高下之分。

我們作為孩子的家長,在平時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要多多注意,做到“一碗水端平”,不讓孩子因為自己的主觀意志,而對某一方老人感覺更親近。

過年去奶奶家還是外婆家?孩子的話很紮心,卻被贊“人間清醒”

比如孩子平時和外婆外公見面少,我們應該有意識地多讓孩子和對方保持聯系,盡量多帶孩子回家探望,反之也是如此。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有家長可能本身就會認為,孩子和爺爺奶奶才是一家人,外婆外公終究是“外人”,還會給孩子灌輸這樣的觀念,這樣的做法無疑是錯誤的。

無論孩子姓什麼,爺爺奶奶和外婆外公對孩子的愛都是相同的,都是不求回報、無私的,家長一味地為孩子灌輸錯誤觀念,最後隻會給孩子留下不美好的回憶,讓親人也感到傷心難過。

過年去奶奶家還是外婆家?孩子的話很紮心,卻被贊“人間清醒”

歪媽結語:

與父母對孩子的愛相比,爺爺奶奶和外婆外公的愛往往會表現地更直白、更沒有拘束,也正是是以,老人在孩子們心中有着獨一無二的位置。

我們作為孩子的家長,一定要做好權衡,其實無論帶孩子到哪家過年都無可厚非,如果實在擔心老人心有不滿的話,還可以輪流過年,或者是幹脆一大家人團聚在一起,讓新年更熱鬧,更有節日氣氛。

今日話題:你家過年一般去哪家?

我是@歪媽,家有萌寶一枚,專注于孕期、育兒方面的知識研究,更多的幹貨内容,請關注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