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不好好吃飯,要不要“追喂”呢?

孩子不好好吃飯,要不要“追喂”呢?

新春佳節到,家長卻犯難了。準備了再多的健康美食也無法讓孩子乖乖吃飯,追着喂飯,堪比打仗。即使把自己累得不行,孩子進食情況也依舊不佳。

那麼“追喂”有什麼危害呢?

孩子不好好吃飯,要不要“追喂”呢?

孩子不好好吃飯,要不要“追喂”呢?

“追喂”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發展

吃飯時跑開是孩子專注力不足的表現。如果家長為了讓孩子多吃一點,不但不制止還追着喂飯,會進一步地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孩子專注力的發展直接關系到他今後的學習習慣。

孩子不好好吃飯,要不要“追喂”呢?

“追喂”不利于養成良好的

飲食習慣和生活規律

當孩子專注于其他事情如電視或遊戲時,往往意識不到自己正在吃飯,不利于消化。同時,不能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會造成生活規律紊亂,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

孩子不好好吃飯,要不要“追喂”呢?

“追喂”影響孩子的

自主意識和積極性格

作為獨立的個體,吃飯本來是孩子自己的事,自己掌控進食量及進食速度。如果家長喂飯,就會破壞這種自主意識,孩子會認為吃飯是家長的事,自己隻是在協助家長完成任務。長此以往,孩子的自主意識漸漸薄弱,容易形成消極被動的性格。

孩子不好好吃飯,要不要“追喂”呢?

此外,在喂飯時,家長往往會催促孩子快點吃、快點嚼,甚至因為急躁而數落孩子。久而久之,這種情緒會使孩子認為吃飯是一種負擔和壓力,毫無樂趣,同樣會對孩子的積極性格造成負面影響。

精細動作發展和智力發育

孩子能自己吃飯,需要手、嘴、眼互相協調配合。如果用筷子吃,動作就更加精細,也就需要更強的協調能力與平衡能力。研究顯示,手部精細動作的良好發展對智力發育有積極作用,而長期喂飯對孩子的動作平衡與協調性發展,乃至智力都有不良影響。

孩子不好好吃飯,要不要“追喂”呢?

“追喂”不僅僅會影響孩子的消化吸收,喂食過度會導緻小兒肥胖,同時還關系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智力發育,我們應鼓勵孩子自主進食,同時應定時、定點、定量,養成良好飲食習慣,受益終生。

孩子不好好吃飯,要不要“追喂”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