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沈陽男孩寒假作業被火炕“燙掉”,網友出招,評論畫風卻慢慢變了

挂起小書包,收拾好課本、作業,孩子們的寒假生活已經開啟了。

“雙減”的寒假,學習任務更加輕松,但假期作業還是不可少的。

這也成了孩子在假期要面對的一大任務,家長們也會不時地詢問孩子:“你的寒假作業做了多少?”

沈陽男孩寒假作業被火炕“燙掉”,網友出招,評論畫風卻慢慢變了

孩子作業被火炕“燙掉了”,網友評論的畫風卻變了

在遼甯沈陽,有個上三年級的孩子已經把寒假作業做得差不多了。因為快要過年了,他和父母一起回老家和爺爺奶奶團聚。

爺爺家裡燒着火炕,給嚴寒的冬天帶來了很多溫暖。

孩子舒舒服服地坐在炕上學習,一本寒假作業放在炕上,沒想到過了一會兒,孩子就發現作業上的字迹都不見了!

原來,孩子用的是一種熱可擦筆,炕上溫度高,字迹受熱都被“燙掉了”,孩子一看自己辛辛苦苦寫的作業都沒了,禁不住放聲大哭……

家長見此情景,着實心疼,可孩子實在太傷心了,怎麼哄都哄不住。孩子父親說他哭了半個小時,才終于調整好了心情,準備重寫一遍。

幸好有個網友給父親出主意,讓他把作業放進冰箱裡,結果原來的字迹又“回來”了,孩子也不用再受累重新寫作業了。

沈陽男孩寒假作業被火炕“燙掉”,網友出招,評論畫風卻慢慢變了

網友看見孩子号啕大哭的樣子,都覺得十分同情,說自己很能了解這種勞動成果化為烏有的心酸和委屈。

但慢慢地,評論區的“畫風”就變了,有網友調侃道:“咦,寒假作業不都是開學前一兩天才寫的嗎,怎麼有人這麼早就把作業做完了!”

這可引起了大家讨論的興趣,還别說,對于同樣的寒假作業,孩子們的态度、處理方式各不一樣。

面對寒假作業,孩子的完成方式各不相同

家長不妨來“對号入座”,看看你家的孩子屬于下面的哪一種類型吧:

1.急三火四型

孩子性格比較急,想着早點做完寒假作業,身上就沒了“包袱”,可以輕輕松松地玩上大半個寒假。

是以一拿到寒假作業,孩子就開始抽時間、搶時間做作業,往往用不了幾天,一本作業就“完工”了。

這樣做固然可以給自己減輕不少心理壓力,可也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有的孩子隻求速度不管品質,寫好的作業讓人不忍直視。

再如有的孩子寫完了寒假作業後,就開始“放飛自我”,每天隻顧着玩耍,把所學的知識全部抛在腦後,臨近開學還沒“收心”,開學可能會跟不上正常的教學進度。

沈陽男孩寒假作業被火炕“燙掉”,網友出招,評論畫風卻慢慢變了

2.按部就班型

孩子做事比較有條理,對自己要完成的任務了然于心,也很善于規劃。

比如他們會給自己安排合理的作業量,每天完成幾頁,這樣不但非常輕松,也能夠達到熟悉知識的目的。

沈陽男孩寒假作業被火炕“燙掉”,網友出招,評論畫風卻慢慢變了

3.拖延到底型

孩子遇事習慣拖延、逃避,别說自己主動寫作業了,就是家長再三提醒,孩子也懶洋洋地不想行動。

孩子總覺得寒假的時間還很充裕,開學還遙遙無期,等到開學前花上幾天時間,也能把作業趕完。

于是到了開學前,各種“花式趕作業”的畫面都出現了,有的孩子在候車站趴在椅子上趕作業,有的孩子在地鐵座位上埋頭苦幹,有的孩子吃飯上廁所都不想放下筆……

也有孩子因為寫不完寒假作業哭得稀裡嘩啦,還對父母哭訴“來不及了”,可父母又有什麼辦法幫助他呢?

沈陽男孩寒假作業被火炕“燙掉”,網友出招,評論畫風卻慢慢變了

家長注意督促引導,讓孩子合理完成寒假作業

如果不想出現第一類和第三類孩子遇到的問題,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剛進入寒假的時候,家長可以和孩子溝通一番,了解寒假作業的内容,把握好寒假作業的量,再和孩子商量如何去完成。

其次,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寒假計劃,其中不僅包括完成寒假作業,還可以加入預習新課、參加體育鍛煉、參與家務勞動等方面的任務,讓孩子不要虛度時光。

再次,有了計劃還不夠,家長要注意督促孩子落實這些任務,并可以通過合理的獎懲措施提升孩子的積極性。

沈陽男孩寒假作業被火炕“燙掉”,網友出招,評論畫風卻慢慢變了

最後,家長還可以定期檢查一下孩子的寒假作業,看看孩子有沒有保質保量地完成。

同時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寫寒假作業的目的是為了複習和鞏固知識,是以一定不要為了圖快就敷衍了事,那樣就失去寫作業本身的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