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孩子長大後能賺多少錢,就藏在家庭的這三處

一個孩子長大後能賺多少錢,就藏在家庭的這三處

孩子長大後有多大出息,就藏在他的原生家庭裡,藏在父母的教育方式裡。

唯有被愛澆灌的孩子,才會像野草一樣沖破所有阻撓,向上生長。

作者 | 可樂媽

最近,偶然間看到一個介紹“格蘭特研究”的視訊。

查閱資料後,我才得知:

這項研究始于1938年,迄今已近80年,花費超過兩千萬美元。

它最早的研究對象是268個來自哈佛的大學生,後來,又加入了456個來自波士頓貧民區、平均智商95左右的青少年。

一個孩子長大後能賺多少錢,就藏在家庭的這三處

這724個人中,有的人雖然已經去世,但他們的伴侶、子女又陸續加入了研究。

而這項被稱為“哈佛史上最漫長”的跟蹤研究,目的就是為了破解“成功訣竅”、“幸福人生”的關鍵。

結果發現:

真正決定一個孩子未來過得好不好,能否賺大錢的,不是家境,不是智商。

而是家庭中的這三點——

一個孩子長大後能賺多少錢,就藏在家庭的這三處

溫馨有愛的家庭氛圍

“格蘭特研究”發現那些事業成功、身心健康的“人生赢家”都有一個共同點:

他們往往擁有形成并維持良好關系的能力。

這裡說的“良好關系”不僅僅是愛情,還有友情、親情等等。

良好關系就像是人生的“安全網”,哪怕一個人不小心失足跌落,這一層層的網也足夠為他托底。

讓他擁有一個緩沖的地帶,進而恢複狀态,繼續攀登。

而溫馨有愛的家庭氛圍,就是大多數人的第一張“安全網”。

不僅如此,來自溫馨家庭的人,年均工資要比來自不和睦家庭的人高出66000美元。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

“到底應該如何培養一個優秀的小孩?”

下面一則高贊回答中,網友@tvmenofOz這樣寫道:

“人腦的發育狀态,特别是情緒這一塊,主要取決于家庭的氛圍。

當一個孩子成長在一個絕對陽光且情緒高漲的環境中,他的壓力器官就會非常‘弱’。哪怕在高壓環境下,也能鎮定自若。”

一個孩子長大後能賺多少錢,就藏在家庭的這三處

看到這裡,我不禁想起一個曾在央視舉辦的“希望之星”英語風采大賽中脫穎而出的小女孩。

女孩雖然才上國小二年級,卻已然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

她以自己的父母為例,講述在孩子眼中的法律:

“舉個例子,比如爸爸答應說,如果我赢了比賽,就帶我去迪士尼,那這是合同法。

可如果爸爸出爾反爾,我向媽媽抱怨,她就會懲罰爸爸——不給他零花錢,這就是民事訴訟法。

當然,我媽媽在家中擁有最高權威。”

一個孩子長大後能賺多少錢,就藏在家庭的這三處

在台上,她侃侃而談,自信又大方。

巧妙地用生活化的場景,解釋晦澀複雜的法律概念,還順便替爸媽秀了個恩愛。

不難想象,女孩平時生活的環境也一定是輕松、和諧的:

爸爸尊重媽媽,父母疼愛孩子。

之前有段話在微網誌上很火:

“一直覺得家庭氛圍好的小孩很幸運,他見過好的感情是什麼樣的,擁有相對健康的愛的敏銳嗅覺,很容易就往正确的方向跑。”

如果一個家庭中,父母相愛,家庭和睦,孩子始終沐浴在愛和肯定中,那他的人生底色自然是明亮的。

未來,他才能活成一盞燈,源源不斷地吸引貴人幫助他、成就他。

最終,積累起屬于自己的人生财富。

一個孩子長大後能賺多少錢,就藏在家庭的這三處

母親的愛與關懷

“格蘭特研究”還發現:

“受到母親關愛的人,年均工資比不受母親關愛的人高出87000美元。”

那些從小得到母親愛與溫情的孩子,長大後更容易擁有成功的事業和高昂的薪水。

回顧天才滑雪運動員谷愛淩的成長史,就足以證明這一點:

媽媽谷燕畢業于斯坦福大學,還是兼職滑雪教練。

但她卻從未逼着女兒一定要在滑雪方面取得成就:女兒喜歡彈琴,她就送女兒去學琴;女兒對芭蕾感興趣,她就陪女兒去學舞。

以至于谷愛淩小小年紀,就嘗試了足球、射箭、騎馬、滑雪等等運動。

一個孩子長大後能賺多少錢,就藏在家庭的這三處

直到小谷愛淩7歲時,擺在她面前的是兩條路:

第一條,是學那些在女孩子間流行的項目;

第二條,就是自由式滑雪,而這項運動一直是由男孩子主導的。

媽媽沒有急着替女兒做決定,而是将選擇的權利交到女兒手上。

也正是因為媽媽一直以來的尊重和信任,谷愛淩做任何事情,都把“專注”和“熱愛”擺在第一位。

如今,19歲的她在這項競争極其激烈、由男性主導的運動中奪得了50多枚滑雪金牌。

其中還包括9個全美冠軍。

2019年6月加入中國國籍後,又代表中國赢得了11枚金牌。

一個孩子長大後能賺多少錢,就藏在家庭的這三處

不僅如此,她還以1580分(滿分1600分)的好成績被斯坦福大學錄取。

心理學家認為,6-12歲的孩子,正處在勤奮、自主的飛速發展階段。

這時候母親的關懷和了解,将成為他們一生的精神食糧。

還有前段時間,那個因一篇論文後記而火起來的北大博士肖清和。

從小山村到中國最頂級的學府,從放牛娃到北大博士,再到上海大學副教授,他的逆襲,離不開母親的奮力托舉:

哪怕家境貧困,母親也依舊堅持讓兒子讀書。

後來,即便與父親離婚了,母親也不減對兒子的關愛:

聽說兒子考了全鄉第二名,母親更是從20多公裡外的地方,冒雨走來,義無反顧地要幫兒子繼續學業。

哪怕被誤解、被敵視,甚至被毆打,母親也不曾放棄。

正因母親的付出,肖清和才能走到旁人走不到的高度,才能實作階級的跨越。

有句話說得好,媽媽是孩子最好的引路人。

一個孩子真正的起跑線,就是媽媽。

正是媽媽的愛與支援,決定了孩子能飛多高,走多遠。

一個孩子長大後能賺多少錢,就藏在家庭的這三處

良好的兄弟姐妹關系

自從二胎政策開放以來,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了生二胎。

去年5月,三孩政策也開始實施。

而“格蘭特研究”中,研究人員也發現:

“年少時與兄弟姐妹關系良好的人,年均工資比與兄弟姐妹關系不好的人高出51000美元。”

東方時空曾出過一期紀錄片節目,名叫《姐姐》。

姐姐和弟弟是一對龍鳳胎。

當他們6歲時,彼此間已然是沖突重重:

兩個人一起玩國際象棋,弟弟輸了想要耍賴,姐姐不同意。

一個孩子長大後能賺多少錢,就藏在家庭的這三處

弟弟就躺在沙發上抹眼淚,還叫媽媽來當裁判,最終,兩個人不歡而散。

看電視時,姐姐想換節目。

弟弟不願意,在床上來回打滾,還指着姐姐大喊:

“給我殺了!把她殺了!把她殺了!”

一個孩子長大後能賺多少錢,就藏在家庭的這三處

好不容易到了吃飯時間,弟弟說什麼都不肯給姐姐讓位置。

嘴裡還不住地嚷嚷着:

“我不願意挨着她,這個家沒人喜歡你。”

更讓人無奈的是,面對兩個孩子的争執,父母的态度不是疏導,而是火上澆油:

父母總是習慣性地忽略姐姐的聲音,要求姐姐多讓着弟弟,不能欺負弟弟。

最終,這樣“偏心”處理的結果,就是弟弟越來越有恃無恐。

而姐姐,則成了一個遊離在家庭之外的“孤兒”。

曾有研究表示:

當父母對孩子差別對待時,無論偏向哪一個,所有的孩子都會受到一定的負面影響。

甚至會限制孩子們日後的發展。

相反,那些兄弟姐妹間關系越好的,每個孩子日後的發展也越樂觀。

因為和兄弟姐妹交往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學習如何與他人共處、學會分享、學會溝通的過程。

其實,孩子們争寵是本能,父母如何處理好手足間的關系卻是本事。

這時候,父母不妨參考育兒專家米歇爾·蘭賓給多孩家庭的建議:

每個孩子在觸碰别人物品的時候,都要提出請求;禁止孩子間互相打小報告;禁止一切形式的暴力;給老大正确的定位;避免進行比較、排序等。

父母立好規矩,多娃家庭才能和諧共處。

等孩子長大後,這剪不斷的手足情深,割不裂的血脈相連才能成為他們力量的源泉。

一個孩子長大後能賺多少錢,就藏在家庭的這三處

“格蘭特研究”的第三任主持者喬治·維蘭特說:

“殘酷的現實是,吃飽肚子(包括字面意義和比喻意義)的人更能為别人着想。

而遭受饑餓(包括字面意義和比喻意義)之苦的人更容易采取自我保護的政策,更容易在受到傷害時發動攻擊。”

實際上,那些能夠手握幸福、獲得成功的人,從來不是活在成績、榮譽和權利中。

他們最有力量的武器,一直都是愛。

特别是童年的溫暖。

唯有被溫柔地善待過,被充沛的愛引領過,被至親手足扶持過,在遭遇挫折和絕望時,才不會跌落谷底。

世上任何投資都有風險,唯有對孩子愛的投資是一本萬利。

給孩子一個溫馨的家庭環境,他會還你一個樂觀、自信的性格;

給孩子一個平和有愛的母親,他會還你專注、堅韌的品質;

給孩子一段友善的手足關系,他會還你一個廣闊的胸懷和超高的情商。

點個“贊吧”,從今天起,将愛當成孩子人生的護身符,護他穿越風雪,抵達心中的遠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