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銷量未及預期,但已經是合資TOP 1的大衆ID

銷量未及預期,但已經是合資TOP 1的大衆ID

1月初,大衆集團公布了2021年全球銷量,ID系列被重點提及。在接近490萬輛新車裡,新能源汽車(插混+純電)貢獻了超過39萬輛,而其中26.3萬輛是純電動汽車。

歐洲是大學營。大衆ID系列常駐歐洲暢銷電動車前排位置,目前大衆集團積壓的54萬輛新車訂單裡面,就有9.5萬輛ID車型。

傳統巨頭轉型,大衆的ID系列有了不錯的進展,但不是滿意的成績。大衆集團尤其提到了中國,2021年南北大衆在中國市場僅賣出了7萬輛ID系列新車,距離8-10萬輛的目标,仍有一段距離。

晶片可以解釋一切,更何況去年ID系列在中國開售最多也隻有10個月。但是,以大衆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号召力,南北大衆5款ID新車僅賣了7萬輛,到底是什麼水準?這個數字,又能不能完全展現大衆電動車的實力?

銷量未及預期,但已經是合資TOP 1的大衆ID

“失利”的7萬輛?

2021年,南北大衆一共銷售了304萬輛新車,各自都有超過10%的同比下滑。上汽大衆更嚴重一些,因為晶片問題(不完全是),全年銷量下滑超過了17%。

304萬輛新車裡面,ID隻有7萬輛,占比2%,這當然是讓大衆集團很不滿意。但如果我們将其拆分來看,似乎又稍稍能夠接受一點。

銷量未及預期,但已經是合資TOP 1的大衆ID

從大衆品牌在細分市場、尤其是緊湊/中級車市場的号召力來看,ID系列兩款車最理想的狀态應該是貢獻至少10%的銷量,也就是全年銷售近20萬輛,這樣才算是符合大衆品牌的市場号召力,并且追上中國市場的電動車增長速度。

是以,大衆集團對中國市場ID系列的銷量預期仍然樂觀,即便算上了晶片短缺的影響,南北大衆也能做到銷量翻番,在2022年賣出至少14萬輛ID車型。

銷量未及預期,但已經是合資TOP 1的大衆ID

大衆集團的樂觀預判也不是沒有依據。

銷量未及預期,但已經是合資TOP 1的大衆ID

另一個積極信号是大衆ID.3。在中國市場,目前僅由上汽大衆引進了ID.3,從去年10月底開始正式發售。短短兩個月時間,ID.3累計銷量接近6000輛,起點和增幅都要優于另外兩款車型,大衆集團估計,ID.3會成為今年ID家族銷量提升的一個重要來源。

這不僅僅是ID.3産品力帶來的自信。2021年中國電動車市場主要增長在兩頭——10萬元以下的小型車,20萬元以上的中型車,這種啞鈴結構雖然适合ID.4和ID.6,但是車企集中發力的領域沒能讓大衆的兩款車特别出挑,銷量攀升有一部分原因是被潮水推着走。

ID.3就不一樣了。 15.99-17.39萬的定價,提前進入了2022年純電動汽車要集中發力的緊湊車市場,主銷17.39萬元的高配版,兩廂小車的定位可以跟小鵬G3、别克微藍7等純電SUV錯位競争。

至于高爾夫純電替代、全球同步引進等等标簽,則都是ID.3的錦上添花了。

銷量未及預期,但已經是合資TOP 1的大衆ID

“合資”全員拉胯?

有一個事實我們不得不承認,大衆ID系列在中國賣得再不如意,也已經是合資品牌電動車銷量最好的。

2021年因為有了晶片短缺這個因素,車企反而不那麼内卷了,年度銷量盤點的時候可以稍稍松一口氣,不争數量、開始比含金量了。

大衆品牌ID系列在中國收獲的7萬輛,橫豎看都經得起考驗:不靠補貼、不走降價,正面迎戰特斯拉、蔚小理隻是ID的使命之一。它更重要的任務是打擊同價位燃油競品,當然也包括大衆自己。

銷量未及預期,但已經是合資TOP 1的大衆ID

其實回頭看2021年,沒有哪個合資品牌可以置身事外。美系的通用和福特分别拿出了奧特能和Mustang Mach-E,日系的兩田和日産也都大喊“電動,我有!”。隻不過,規劃是一回事,落地又是另一回事。除了通用的别克微藍7、福特Mustang Mach-E真正引進了海外産品進行本土優化,再也沒有幾個合資品牌能像大衆這樣,思想與行動一緻。

我們在2021年聽說的那些合資品牌純電産品,大多沒有出現在2021年的汽車市場裡。這樣一來,大衆ID系列的7萬輛就成為了一種先鋒意義的市場實驗:

消費者能不能接受合資品牌推出的純電動汽車?即便接受了,合資品牌能不能承受自己的純電産品擠掉自己的利益市場?

銷量未及預期,但已經是合資TOP 1的大衆ID

是以,大衆ID系列目前的使用者群,一部分是堅定購買電車的增換購使用者,對傳統車企更有好感,甚至有可能是原來的大衆車主;另一部分則是同等預算和需求,對燃油SUV和電動SUV都做了對比,最後被ID.4的設計或者駕駛圈粉,搶走的是其他合資品牌燃油車的機會。

銷量未及預期,但已經是合資TOP 1的大衆ID

其實大衆ID.4處在一個潛力非常大的市場,目前這個市場雖然由傳統燃油車全面掌握,但是在合資頂配和豪華低配之間的縫隙,站滿了内心猶豫、不想将就的消費者,這就是ID.4的機會。

MEB平台下,大衆ID系列産品做得不錯,是合資品牌電氣化轉型的一個代表。它在歐洲市場賣得很好,尤其是德國,但問題是歐洲人沒有享受過智能化帶來的便利,能夠忍受大衆ID蠢一點、笨一點。到了中國,這就成了緻命傷。傳統車企幾乎無法用操控性、安全可靠這種固有優勢說服中國消費者放棄智能。是以像福特Mustang Mach-E這種基因很好的産品,來到中國都要做本土化的SYNC+。

這就能夠解釋,為什麼大衆ID在一個機會很大的市場裡,能赢,但又沒完全赢。現實如此,希望大衆ID可以在更新的時候變得聰明一點,讓14萬的年銷量變得保守。

圖 | 來源于網絡

About Astoncar

愛車,更多一點

以消費者的目光探讨汽車,分享更多原創真實的汽車觀點

Contact us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