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出鏡
非遺傳承人宋二偉及其同僚
采訪動機
春節前夕,正定“八大碗”持續火熱,非遺傳承人宋二偉和同僚們在忙碌中迎新春。

1月25日,臘月二十三,小年。上午10時許,記者來到位于正定縣城成德南街附近的一家老字号飯店——真定宋記八大碗。提到正定“八大碗”,就不得不提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宋記八大碗。
這家飯店的後廚裡,一派忙碌景象。從事廚師行業30多年、今年55歲的金師傅正快速地切着五花肉。“這些肉主要用來做‘八大碗’中的扣肉。”金師傅一邊介紹,一邊麻利地切肉片。另一邊,年輕的武師傅在切豆腐,大小幾乎一樣的三角狀豆腐塊兒主要用來做“八大碗”中的素豆腐。
肉香四溢中,36歲的“非遺”傳承人宋二偉正煮着肘子。從事“八大碗”制作近20年的宋二偉說,他師從之前在此工作的父親宋秀海。“我父親是宋記八大碗的掌門人,也是‘八大碗’的第四代傳人。”宋二偉介紹,傳統的正定“八大碗”主要包括四葷四素八個菜。四葷為:扣肘、酥肉、扣肉、方肉;四素為:蘿蔔、海帶、粉條、豆腐。如今,“八大碗”的種類已經遠遠超過了八種,達到了幾十種。制作“八大碗”幾十年的宋秀海,也讓宋記八大碗的制作技藝成為河北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産。
要想真正做出道地的家鄉味道的“八大碗”,每個工序都要精益求精。如做扣肘時,要先煮肘子一個小時,再往上抹面、控水、晾半個小時、過油、裝碗,然後幹蒸一小時将油蒸出箅掉。第二次蒸的時候放上秘制調料蒸一小時,慢慢入味。經過如此多道工序後,家鄉的味道就真正發散開來。
宋二偉和同僚在忙碌中感受着新春的氛圍。“相比平時,我們現在會更加忙碌。讓更多人嘗到真正的‘八大碗’,感受家的味道,感受傳統文化,再累也值得。”說着,宋二偉和同僚将一大屜“八大碗”穩穩地放好開蒸。
當天11時一過,便開始有市民陸續進店。人們有的在店裡品嘗“八大碗”,有的買走帶回家。肉香和着年的味道,一天天濃起來。
文/本報首席記者 劉琛敏
圖/本報記者 李 青
編輯 王小虎 責編 老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