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那些用畫筆與世界溝通的孩子

好比他要把一片綠色的樹葉畫成紅色,你不能說這個不對,因為在他心裡當下他感覺這片葉子就是炙熱的,是以他是用繪畫來進行表達和溝通,不要把它看作隻是畫畫,他是用這個企圖跟你在對話。

從被退學到當上藝術機構的小老師,自閉症患者捷麟在短短幾年内開啟了第二人生。

國中畢業後,他在汕頭工藝美術學校讀了一年。因文化課上有時來不及記下所有的闆書内容,他徑直走到講台拿老師的備課本來看,個别老師覺得造成困擾,他就被強制退學了。剛開始母親哄着他,說學校還沒開學,到了10月份又說同學們去外面寫生了,你不友善出去,再等等。

但捷麟心裡明白,他知道母親到處替他找新的學校,每次對方說先帶過來看一看,過了幾天本應給答複卻總是等不到回音時,他也能感受到同樣的失落。有一次母子倆走到一個中學的門口,剛好遇上放學,看到背着書包的學生們成群而出,捷麟再也忍不住了,當場拼命大哭,母親手足無措,隻好帶着他跑到其他地方暫時躲起來。

無望的情緒籠罩下,本就糖尿病纏身的父親病情惡化,需轉到廣州住院治療,一家人便從汕頭搬到廣州。在身邊熱心人的介紹下,廣州電視台、中央電視台等媒體陸續報道了捷麟一家的境況,陌生人的捐助讓他們緩減了許多醫療費的壓力,捷麟的繪畫天賦也得到了更多的關注。

2015年,WABC(無障礙藝途)的創辦人苗世明來到廣州,在全國範圍内尋找中國的梵高,了解了捷麟的成長故事并看過他過往的畫作後,苗世明确定這就是他要找的人。在那之後,捷麟不僅通過繪畫表達自己難以開口的心聲、排解内心的憂愁,更在友好的氛圍中激勵了許多與他一樣身患自閉且熱愛畫畫的孩子們,到如今,他的畫作影響、感染了數以百萬計的普通人,讓他們在生活的平凡中仍能發現美好與夢幻。

那些用畫筆與世界溝通的孩子

▲ 繪畫中的孩子(圖/《用五年 說一聲謝謝》視訊)

畫筆的安慰

8歲時捷麟跟着母親去北京星星雨(國内首家專門為自閉症孩子家長做教育訓練的機構)參加學習,家長們在台下做筆記,他也拿個小本子寫寫畫畫,不同的是别人都是純文字,他卻把整個場景都畫了出來,旁邊再加上文字說明,連老師在講台上教孩子用的水果等模具都畫得清清楚楚。

回到汕頭後,母親王巧如辭掉了在高中教曆史的工作,專心陪伴、照顧以及教育這個到了七八歲都沒開口講過一句話,多動、愛往窗外扔東西的孩子。90年代末幾乎沒有人知道“自閉症”是什麼,在一片費解的目光中,有些不懷好意的聲音數落她隻會生不會教,把孩子溺愛成這樣,甚至惡毒地攻擊她上輩子做了惡事,這輩子遭報應生了這麼個兒子。

在難以忍受的謾罵中,王巧如想到自己不能倒下,隻有保證自己的身心健康,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對于這些不同尋常的症狀,王巧如從不遮掩,她聲音輕甜,不厭其煩地向旁人解釋孩子的情況,請求他們包容的同時也盡力打消他們異樣的眼光。她帶着自豪的笑容,“宣傳”孩子身上其實也有很多一般人沒有的閃光點,雖然他不會講但他會寫,而且很愛畫,隻要拿起筆和紙,就能安靜地畫好幾個小時。

從一歲半、小手能握住筆開始,畫畫便成了捷麟生活的大部分内容。許多個夏天的夜晚,伴随着遙遠的海風,還在當老師的王巧如會拿些粉筆回來,牽着他去天台,蹲在水泥地面上盡情揮灑。那時她便發現捷麟對數字很敏感,從此有意識地教他畫數字,逐漸延至加減乘除的算法。在戶外的時間,不論是玩跷跷闆還是上下樓梯,王巧如都會抓緊一切機會在孩子耳邊一直“1234”地數數,加強語言刺激,以至捷麟在國小期間,對數學非常得心應手,還曾被選作代表去參加區裡的數學競賽。

因着這份豁達與開朗,她逐漸成了周圍人尋求開導的對象。她常跟一些對管教孩子感到氣餒的年輕家長說,“我們一定要好好愛我們的孩子,你的行為就是一個示範,如果你一直看不起他、咒罵他,周圍人也會跟你一樣;但是如果你一直在贊美你的孩子,愛護他,發現他的優點,孩子便有信心,會漂亮地進步,周圍人也會跟你一起來愛護他甚至崇拜他”。

打小她就喊捷麟為“帥哥”,同學們聽見了也跟着叫帥哥。國小期間,捷麟就表現出異于常人的記憶力,随便說一個年月日,他都能告訴你那天是星期幾、農曆是多少甚至天氣如何;說一個手機号碼,他不用撥打也能記住,是以班裡同學都帶着驚訝的眼光對他非常友善,也常常把自己爸爸媽媽的手機号碼告訴他。

有一回他跟着母親去拜訪國小校長,回來以後就把去校長家這件事情畫了出來,不僅畫出了校長的房子,連旁邊不打眼的一些小房子也都精确地畫了出來。旁人見他有這份天賦,紛紛建議王巧如趕緊找個繪畫老師加以輔導,但王巧如想,自己并不是急于把他培養成一個畫家或是書法家,他想倒着畫、斜着畫,怎麼畫都可以。如果貿然請一個不了解孩子狀況的老師,可能面對他無聲的反應會惱羞成怒,強行指導甚至有可能磨滅掉他這一點點對外界靈敏的感覺。是以她懷着不知來路的信心笑着回應同僚,“捷麟是在等一個懂他的老師出現”。

冰冷世界裡的火熱

在一個兒童的繪畫天賦被小心呵護的同時,許多年後“懂他的老師”正在遙遠的北方讀書,從央美畢業後,苗世明因策劃一個“人人都是藝術家”的展覽接觸到自閉症患者、腦癱患者和唐氏綜合征患者,并被他們筆下的世界深深觸動,進而在2009年創辦了幫助特殊人群繪畫的公益組織WABC。

幾年後,他來到捷麟面前,向捷麟媽媽保證,自己會在充分尊重孩子天性的基礎上進行引導、培養。每個月,機構會給捷麟一筆基本的生活保障補貼,平日畫畫所需的畫材畫具,機構也都會免費提供。在這之前,由于買不起正規的顔料、紙張,捷麟的畫具來源五花八門,有時是鄰居送來的過期挂曆,有時是廣告用紙,有時是青年文化宮或美術教育訓練機構的贊助。

物質上的穩定供應隻是一方面,WABC更重要的是為這群孩子營造了一種安全舒适的氛圍。成為機構的簽約學員後,這些年來,王巧如明顯感到捷麟身上的變化。“他可以這樣自在地去畫畫,真的是一種療愈,是以他的情緒比以前更加穩定了,整天笑嘻嘻,非常開心,心情好了,在家裡還會幫我做很多家務。”

經濟能力允許的情況下,她偶爾會找一些便宜的旅遊團,帶兒子到外面接觸大自然。如今出門,捷麟總是很乖、很喜悅,讓母親少了許多顧慮。面對團裡同行的陌生人,王巧如也會利用機會,向他們介紹兒子的狀況,讓更多人了解社會上其實有很多這樣的孩子,說完還會把捷麟的畫作展示給他們看。有人聽了表示自己此前已有所了解,有人則說從沒接觸過,但現在明白了,還會很配合地說這個孩子真的很不簡單。

旅途之外的日子,捷麟要麼在家畫畫,要麼每周三次坐一個多小時的公共汽車去機構畫畫。有一回天氣特别好,在去機構的車上,他看着窗外,對媽媽說今天想要畫一個冬天的大海。之後他畫了一個很大的太陽從海面上升起,暖黃的光束占據了半面天空,海面上浪濤翻湧,幾艘小船正駛于浪尖。他指着船上比浪還小的人說,這是早晨,他們要出海捕魚了。王巧如聽了心裡很感動,她看着這幾個瘦弱單薄卻絲毫無懼風浪的身影,站在船頭對前方充滿了向往,遠處是升起了一半的太陽,很快将迎來更大的光芒——僅僅是觀畫的自己仿佛也得到了療愈。

那些用畫筆與世界溝通的孩子

▲ 捷麟的作品《冬天的大海》(圖/《用五年 說一聲謝謝》視訊)

2017年8月底的一天,也是在去機構的路上,王巧如像平時一樣打開朋友圈,突然被眼前的刷屏給震住了。許多人通過“小朋友畫廊”的公益活動購買了捷麟的畫,參與那次公益活動的36幅畫作中,捷麟個人提供了三幅:明豔泛紫、白色筆點肆意跳動如繁星閃爍的《大海》最受歡迎,苗世明從中感受到了對自由的向往,他把這幅畫印在了自己的名片上,另外兩幅是《春之夜》《冬之蘊含》,三幅畫的點選量高達560萬。

畫作的名字通常是王巧如看過之後起的,比如《冬之蘊含》,她在一片被雪覆寫的山林間看到捷麟很奇妙地用一些紅色進行點綴,“是以我對他這幅畫的解讀就是,冬天我們會覺得很蕭瑟,很寒冷,但是在冰冷的世界裡面,仍然有生命的力量在跳動”。

AI造夢

五年前的那場刷屏公益,對于參與者尤其是發起者而言記憶猶新。“小朋友畫廊”的主創成員之一黃暄至今還記得,當時在騰訊公益平台上發起的這場線上籌款活動,僅過了六個小時就籌滿了目标金額1500萬元,同僚們對此完全沒有具體的預期,隻覺得這筆不算小的金額怎麼樣都要經過一兩個月才能籌到。

那一年騰訊“小朋友畫廊”的出圈對内部人員而言,更多的是标志着騰訊美好公益的開端。據黃暄回憶,從那一次開始,大家希望擺脫公益活動“苦窮慘”的片面印象,在做公益的同時也能傳遞美好,進而發起了“小朋友畫廊”的公益活動。

黃暄從四五歲起學習國畫,後來又陸續學習書法、工筆畫、油畫,大學也就讀于藝術學院,在去做志願者時,機構的老師對她的繪畫水準毫不懷疑,事前的教育訓練中更多是在強調與孩子們相處的基本原則,比如第一不要貿然跟他有肢體接觸,第二不要強行指教他要畫些什麼,而是要耐心引導,讓他發散自己的觀察。“好比他要把一片綠色的樹葉畫成紅色,你不能說這個不對,因為在他心裡當下他感覺這片葉子就是炙熱的,是以他是用繪畫來進行表達和溝通,不要把它看作隻是畫畫,他是用這個在跟你對話。”

幾次相處後,黃暄漸漸了解了孩子們,他們往往需要兩個小時之後才會慢慢地建立情感,甚至有可能在最後一刻他才會跟你相視、跟你笑一下,或是拍照的時候站到你身邊,她總結道,“這是他們跟普通孩子很不同的一點,他們需要時間,也需要一個安全的距離”。

2021年4月,騰訊把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納入公司戰略,并成立了SSV(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在構想可持續公益時,黃暄提議再一次攜手當年的那群“小朋友”,讓那些曾經幫助過他們的人,看看他們的成長與變化。這五年來,騰訊公益與WABC保持着長期合作與溝通。黃暄也一直持續關注着WABC,自從1500萬的募捐款下達到機構後,看到他們陸續在十幾個城市開設了分點,并讓13000多名像捷麟一樣的兒童感受到藝術療愈的工作,她切實感受到,公益的一次捐贈也許隻需要幾秒,但後續彙集産生的影響卻是源源不斷、超出預料的,相比于一次性的捐助,可持續的關注與發展對于公益事業更是至關重要。

從2017年開辦“小朋友畫廊”這樣讓使用者輕松參與的“指尖公益”以來,騰訊公益又推出了“捐步數”等“行為公益”概念,就是說做公益不再局限于捐錢,一張微笑的照片、讀書的一段時間、行走的步數都可以捐。作為創意人的黃暄想到,如果一個人連做過的夢都能捐,那會是多麼奇妙的一件事,是以将自閉症兒童的畫作與捐夢相結合,發起了“畫說夢想”數字公益項目。

2022年1月23日上線的“畫說夢想”小程式中,使用者輸入一句夢想即可生成一幅畫。學習了大量WABC機構兒童的畫作後,AI将用他們的筆觸與色彩繪制屬于你的夢。據黃暄介紹,畫作生成後平台還會根據你的夢比對一個相關的公益項目。假設輸入的是想明年去旅行,AI可能會生成一幅海邊的圖,這時平台便會連接配接到海洋保護的項目。使用者可以選擇捐贈1塊錢給這個公益項目,同時将自己的夢想畫作更新為一幅NFT數字藏品。同樣是花一塊錢,“你的一個夢就可以幫助另一個相似的夢,我們叫做以夢助夢”。

那些用畫筆與世界溝通的孩子

▲ 星星的孩子小玮在接受媒體采訪

五年過去,活動中的參與者都在不斷前進。孩子們成長了,從“小朋友”變成了AI的“小老師”,從受助者變成了助夢者。在黃暄看來,角色的轉變是故事最動人的地方。時隔五年,再結合“小朋友”畫作發起“畫說夢想”背後,是在思考如何用科技和技術做公益,來踐行科技向善的美好願景,也通過AI學習算法,将小朋友畫作中單純有愛的繪畫基因延續,讓這份愛能通過科技的轉化幫助到其他公益項目,助力實作更多的夢。

公益的目的不僅是發聲

在今年的“畫說夢想”公益活動中,為騰訊提供外部技術合作的是加密藝術家宋婷,她畢業于清華的人文科學實驗班,由于在語言學導論這門需要大量運用Java程式設計的課上表現突出,為自然語言處理模型打下了基礎,成為經常參加黑客馬拉松程式設計比賽的文科生。

從2018年開始她便嘗試使用AI進行藝術創作,這次的公益項目中,她運用到了深度學習的style transfer(風格遷移)模型,以及對抗生成神經網絡的算法。按照這個方式,工程量可以了解為像接力棒一樣,分成好幾段,不斷地跑資料。之是以要這般大費周章,是她和騰訊SSV部門成員共同的堅持,如果僅僅是輸入一句話直接對應比對一張兒童現成的畫作的話,事情會變得簡單許多,但也失去了一絲詩意和巧妙,更重要的是,無法讓大衆與孩子們産生更緊密的、共同創作的連接配接。

除了實作AI繪畫,宋婷還運用區塊鍊技術,讓使用者可以直接儲存圖檔,也可以選擇讓作品生成NFT,放上騰訊至信鍊。在宋婷看來,區塊鍊的核心也是關乎人與人的連接配接。幾年前她做過一個名為“hear”的全球弱勢兒童公益畫展,在各地NGO的協助下,遴選了叙利亞難民兒童、不丹貧困地區孩子、艾滋村遺孤以及自閉症孩子們的畫作運至北京進行展出。

策展的時候,她将最喜歡的一幅叙利亞少女的畫放在最中央,畫作内容為一隻配色鮮明的貓頭鷹。宋婷後來了解到,女孩一家在戰争期間從叙利亞偷渡到希臘,過程中船翻了,女孩的媽媽不幸去世,她在這幅畫裡表達自己的心聲,希望媽媽在天堂的家門口也有一隻貓頭鷹,因為貓頭鷹在叙利亞文化裡面象征着好運。

看過許多弱勢兒童的畫作後,宋婷感到孩子們的心都非常純淨,并且他們在面對一些人生苦難的命題時,往往表現得比很多成年人都勇敢。她也曾在大學期間前往高棉,為當地苦于生計、提供性服務的少女們普及衛生知識,切身體會到在固化的都市生活之外,更廣袤的世界裡還有很多的孩子,正經受着深重且真實的苦難。

疫情期間,盡管實體空間受限,但隻要保持心的共情,就不至于跟這個世界徹底隔絕。在宋婷看來,公益的魅力不僅在于找到更多能夠解決難題的人,也在于讓這樣的問題被更多的人知道,“這樣的話它變好的可能性會增加”。

五年前的“小朋友畫廊”活動成功開展之後,常常有自閉症孩子的家長來向黃暄道謝,因着這些正面美好的宣傳,讓他們在親戚朋友面前終于有了尊嚴。過了大概有半年,她還偶爾會在公交站、地鐵站,瞥見身邊陌生人的手機屏保用的恰恰就是活動中的某幅圖檔。

每當這些時刻,她都會由衷生發出暖心的成就感。在那之後,每次和身邊認識的人聊起相關内容,很多人的第一句話反應都會說“他們好像畫畫特别厲害”。簡短的一句口頭上的肯定已經讓黃暄感到十分不易,她知道要消除歧視、改變大衆的共同認知,這個過程裡包含了多少人的付出與堅持。

但顯然,她與團隊的同僚并未滿足于此。“公益的目的不應當隻是讓他們得以發聲、讓大衆聽見,它應該是可持續的關注。我們有更大的願景是借由技術賦能,用技術新公益拓展更豐富的公益場景,讓弱勢群體也能有機會幫助更多人。”

為了訓練AI,團隊的成員在活動上線前需要進行頻繁的測試,黃暄輸入的夢想比較抽象,“希望明年能夠順利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由此生成了許多不同的圖畫。其中她最喜歡的一幅,正好是AI學習捷麟那幅漁民出海的畫作的成果,畫面主體依然是藍白相間的浪濤,巨大升起的太陽不見了,化作了右下角一抹花瓣狀的黃色,她将這幅畫選作活動推廣片《用五年 說一聲謝謝》的主角畫,随之生成的圖語上寫着:一顆石子,也能在海裡掀起浪花。

▲ 《用五年 說一聲謝謝》

那些用畫筆與世界溝通的孩子

為了感謝大家的支援

《畫說夢想》AI的“小老師”捷麟

專門創作了虎年系列紅包封面

那些用畫筆與世界溝通的孩子

别着急劃走,還有驚喜!

北京中軸線首個數字形象

“北京雨燕”帶着Q猛虎來啦!

北京市文物局聯合騰訊

推出新春限定“北京中軸線”紅包封面

獨一無二的北京雨燕

與Q猛虎一靜一動

形成有趣的對比

寓意搶到這款紅包封面的幸運兒

新的一年如虎添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