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客戶共創”概念落地,且看2022款天逸共創版如何破圈

“客戶共創”概念落地,且看2022款天逸共創版如何破圈

文/夙靳霁

東風雪鐵龍提出了“客戶共創”概念,并在2021年将這個概念落地,自此,一款東風雪鐵龍和廣大客戶共同聯手的天逸共創産品重磅上市,這款車型就是2022款天逸共創版。同時,2022款天逸共創版也是天逸的首個共創産品。

“客戶共創”概念落地,且看2022款天逸共創版如何破圈

但車型上市之後,所面臨的競争壓力并不小,在它的對手當中,有着本田CR-V手動兩驅經典版,以及榮放兩驅都市版,這兩個車型和2022款天逸共創版存在價格、配置層面重疊。由于2022款天逸共創版的誕生應對着廣大客戶需求,是以這款車型給出了16.87萬元的傾情直售價,并全國統一。

“客戶共創”概念落地,且看2022款天逸共創版如何破圈

價格透明

2022款天逸共創版選擇了價格透明的方式讓使用者在購車時對于費用的計算更為清晰明了,并且車型還提供了線上直銷服務,使用者可以線上上完成車輛訂購,無需來回奔波于4S店,這樣也能夠為使用者節省不少時間。

“客戶共創”概念落地,且看2022款天逸共創版如何破圈

因為産品不存線上上、線下的售價差異,是以無論線上上訂購,還是去4S店選擇,都是統一價格。即便各地區經銷商不同,也都是統一要價16.87萬元,是以客戶線上上購車也就省去了很多顧慮。并且為了使使用者的線上購車流程更為便捷,它契合着客戶日常的網購習慣,操作起來毫不繁瑣。

“客戶共創”概念落地,且看2022款天逸共創版如何破圈

這樣的價格透明在行業中非常少見,也是很多車型都做不到的。就拿2022款天逸共創版的競品車型來說,本田CR-V手動兩驅經典版車型在部分地區的經銷商報價是16.98萬,但也有一部分地區的經銷商報價是16.58萬元。

“客戶共創”概念落地,且看2022款天逸共創版如何破圈

同樣作為2022款天逸共創版競品車型的榮放兩驅都市版也無法做到價格透明化,這款車型在部分地區的經銷商報價為16.88萬元,但還有一部分地區的經銷商報價為16.78萬元。這也就導緻了産品之間的具體定價界限模糊,并且線上、線下訂車的價格也存在差異。

“客戶共創”概念落地,且看2022款天逸共創版如何破圈

共創配置

是以相比較CR-V手動兩驅經典版和榮放兩驅都市版,2022款天逸共創版的價格能夠清晰可見,這樣的定價會更有意義。2022款天逸共創版其實在配置層面有着更高的價值,因為這款車型的配置對應着客戶的真實需求,達成共創結果。

“客戶共創”概念落地,且看2022款天逸共創版如何破圈

是以2022款天逸共創版進一步增加了車型的探測範圍,配備有前雷達,同時還提供了360度全景泊車影像,用來輔助使用者對車輛操控。這是CR-V手動兩驅經典版和榮放兩驅都市版都沒有配備的,同樣沒有配備的還有感應式尾門開啟。

“客戶共創”概念落地,且看2022款天逸共創版如何破圈

2022款天逸共創版則帶有腳部感應開閉的電動尾門,這樣能夠友善使用者使用尾箱空間,在開閉車門的時候可以更加輕松,同時也會更為實用。除此之外,2022款天逸共創版還有多項智能配置,并且還提供了潮流時尚感的内飾新選擇。與之相比,CR-V手動兩驅經典版和榮放兩驅都市版的内飾可選性顯得單一許多。

“客戶共創”概念落地,且看2022款天逸共創版如何破圈

底盤技術

為了将舒适和底盤性能相容,2022款天逸共創版配備了源自于WRC冠軍技術的PHC自适應液壓穩定技術,并且在這其中還融入了先進的懸挂科技,通過底盤和地面的柔性接觸,能夠将車輛保持在更為平穩的狀态,進而将震感自然而然的過濾,保留車内的乘坐舒适性。

“客戶共創”概念落地,且看2022款天逸共創版如何破圈

而車輛的底盤則采用了全新設計理念打造,是以它的通過能力會更強,在MCS大師級的調校之下,能夠實作多場景運用。在城市範圍保留舒适感,即便長途也不會感覺到乘坐疲累。面對彎道的時候,擁有着更強的抗側傾能力,實作彎道不飄。

“客戶共創”概念落地,且看2022款天逸共創版如何破圈

即便使用者想要駕駛車輛去探險,2022款天逸共創版的底盤也能夠應對各種各樣的惡劣路況,無論砂石地面,該是泥濘路段,甚至是受到惡劣天氣影響的濕滑路面,依舊不會影響車輛的行駛品質。不僅如此,車型的底盤可以有效解決噪音,進一步提升整車的NVH表現。

“客戶共創”概念落地,且看2022款天逸共創版如何破圈

總結:

2022款天逸共創版之是以會誕生,正是因為東風雪鐵龍想要用更加真實的角度去了解客戶的需求,但大多數車型在了解這份需求的時候,往往會通過大資料。而東風雪鐵龍選擇了直面廣大客戶,共同聯手推出一款契合客戶需求的車型。是以在2022款天逸共創版的價值層面,一直圍繞的核心思想就是“客戶”,無論是給予車型的豐富配置,還是車型承載着的底盤技術,都是為了車型能夠更為均衡的發展,進而照顧到使用者不同的用車場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