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泾陽好人劉小榮榜上有名。6年來,她不嫌髒累,洗衣做飯、端茶喂藥、無怨無悔、不離不棄、視婆婆如親生母親,經過精心護理,婆婆已能下地走路,劉小榮不怕髒累,任勞任怨,獲得了衆鄉鄰的一緻稱贊,讓我們一起走進她的故事中吧!

婆婆意外癱瘓在床 她選擇辭職照顧
1月25日,49歲的劉小榮接受了華商報-二三裡記者的采訪,“我是在1993年嫁到這裡的,之後一直從事教師的工作,慢慢的我婆婆年紀也大了,她本身行動就不便,等到2016年開始還因為幾次意外摔倒磕傷過胳膊和腿,雖然傷勢不輕,但是還能生活自理,平時不需要人照顧的。”
可是好景不長,2016年9月,劉小榮的婆婆就因為一次摔傷癱瘓在床,“她八十多歲的年紀了,在屋子裡活動時不小心摔倒了,結果醫生說是粉碎性骨折,情況比較嚴重,還得看我婆婆後期的恢複程度了。”
這一下可難倒了家裡人,劉小榮的丈夫并不是獨生子,但他們的兄弟姐妹由于經濟壓力,也無法全身心照顧母親,“我大哥一家在新疆,太遠了顧不上我婆婆,小姑子家裡還有個兒子沒結婚,現在結婚需要準備很多東西,是以他們都在努力的掙錢給兒子娶媳婦,用我們農村人常說的話就是,他們的任務還沒完成,再去照顧病重的母親,經濟來源明顯減少,對他們的家庭來說也是很大的打擊。而我家裡隻有一個女兒,相比之下經濟壓力較小。”在這樣的情況下,劉小榮義無反顧的辭職離校,婉拒學校的多次挽留,開始全身心的投入到照顧婆婆的日常生活中。
當被問及這樣的決定有沒有遭到反對意見時,劉小榮表示,自己娘家人的反對聲音最大,“他們也是為了我好,怕我犧牲太多,反而沒有個人生活,其實我也明白他們的好心,我心領了,但是婆婆癱瘓在床我不能不管不顧。”
婆婆無法行動,每天的吃喝拉撒劉小榮樣樣都得安排妥當,對此她毫無怨言。“有時候她一天需要吃五頓,兩三點的那頓飯一定得吃飽,如果吃的是米飯配菜,我婆婆晚上就容易餓,晚上八九點的時候,我給她再餾個馍,蒸的軟和一點,她吃着也友善,畢竟年紀大了牙口不好。”後來在劉小榮的精心照料下,婆婆從癱瘓在床逐漸恢複到可以下地走幾步路,這讓劉小榮感到無比欣慰。
劉小榮表示,自己是個整潔的人,“我婆婆有時候吃飯弄到衣服上、被褥上,我就想着早點洗完,再加上我的孫子孫女也在家,一大家子的衣服床單被罩我都得洗,平時光衣服就得兩天洗一次,雖然是在家照顧孩子和老人,但确實不輕松。”前陣子,劉小榮還去醫院檢查,發現她自己得了腰間盤突出,“醫生說我是過于勞累導緻的,讓我注意身體,我确實感覺到腰使不上力氣了,但是照顧婆婆這件事,我一直沒有怨言。”
計劃想把父親接來一起住
提起對家庭的無私奉獻,這和劉小榮的家庭境遇不無關系。“我十幾歲母親就不在了,父親後來找了繼母,他們一直生活了三十年,後來繼母也去世了,我父親現在獨自生活。”
提起父親的獨居生活,劉小榮忍不住哽咽,“我父親今年也八十歲了,在能動的情況下他不想連累我,他跟我一起生活的話,我還能給他每天一頓熱飯吃,現在他一個人生活,又不會做飯,又沒人照顧,我非常心疼。”讓劉小榮印象深刻的,還是前不久她去父親家看到老人在吃涼拌白蘿蔔葉子,就菜的馍還是她前不久帶過來的,這讓劉小榮更加心疼。“我現在正在和我夫妻協調,也試圖繼續勸說父親,我都把婆婆照顧的好,我相信我也能把我父親照顧好,萬一他饑一頓飽一頓的生病了怎麼辦,我想接他和我們一起住,我想照顧他。”
村民崔大姐表示,“小榮給她婆婆洗衣服、做飯,帶着婆婆剪頭發……這都是我在跟前看到的,她對老人特别孝順,值得我們更多人學習。”
華商全媒體記者 楊甯 編輯 陶亞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