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利空”消息不斷,2022年新能源車穩得住嗎?

自特斯拉、小鵬、哪吒、廣汽埃安等新能源車企紛紛宣布漲價之後,比亞迪也加入了漲價大軍的行列。

2022年1月21日,因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以及新能源購車補貼退坡等影響,比亞迪官方宣布全系車型将自2月1日起漲價1000至7000元。此次調價将于2月1日起生效,在此之前付定金簽約的使用者不受此次調價影響。

“利空”消息不斷,2022年新能源車穩得住嗎?

其實,新能源汽車的漲價并不意外。2021年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百花齊放,實在太過耀眼,甚至一改以往汽車市場的供需關系。從前的價格戰,誰家優惠大誰更有優勢;如今反轉,交了錢等好幾個月才能提車的比比皆是。這種供小于需的關系,讓更多大廠掌握了定價權。

另一方面,不少車企認為利用自身供應鍊優勢可以從容應對原材料漲價,保證企業生産制造節拍的穩定。可誰曾想到,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之廣、持續時間之長,最終連國内唯一一家掌握‘三電’核心技術的比亞迪也要平衡風險,上調産品價格。

2022年,面對源源不斷的“利空”消息,新能源車市場走勢幾何?消費者又該如何抉擇?

供需沖突,漲價或成常态

任何一個産業的發展都會面臨不斷出現的問題,更何況是充斥着一定泡沫的新能源汽車産業。按照一般的産業發展規律來看,市場旺盛的需求會帶動相關産業鍊的規模化,進而進一步降低生産成本,促進産業的加速發展,但新能源汽車産業卻恰好相反。

以動力電池原材料為例,由于下遊新能源車市場持續火熱,新能源車企旺盛的電池需求量已經超出上遊動力電池廠商的産量。産能的供應緊張導緻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生産成本高居不下。晶片等核心零部件亦是如此。

“利空”消息不斷,2022年新能源車穩得住嗎?

據高工産研锂電池研究所測算,受原材料漲價影響,電芯和電池系統的理論成本上漲幅度達30%以上。動力電池原材料漲價是其一,而供不應求導緻買不到貨才是動力電池廠商最大困難。是以,不少廠商通過綁定上遊供應商,以認購、參股等形式向材料端不斷延伸。

2021年大陸動力電池裝機量達到154GWh,同比增長142%,市場供應就已經出現明顯的缺口。業内預測,大陸2022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還将繼續增長至500萬輛,無論是車企、動力電池廠商抑或原材料相關企業,都将面臨更為嚴峻的供需考驗。随着原材料成本上漲的進一步分攤,新能源車漲價短期内或成為常态。

“利空”消息不斷,2022年新能源車穩得住嗎?

此外,2022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标準在2021年基礎上退坡30%,計算下來,續航裡程超過400KM的純電車型,補貼将會減少5400元左右;插混車型,補貼将會減少2000元左右。出于利潤的考慮,這些減少的補貼自然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是以,非剛需使用者建議上半年先保持觀望狀态,倘若各大車企銷量增速未達預期,或将進一步有讓利促銷的活動,看準市場走勢找準時機再入手也不遲。

多重因素加碼,擁車成本上升

基于消費者角度出發,對于産品價格的上漲是非常敏感的,車企如何去抵消使用者這種不平衡的心理,提供更高價值的産品,無疑是較為合适的途徑。況且,更進階别的智能化進階配置,也是新能源車的優勢和發展趨勢之一。

“利空”消息不斷,2022年新能源車穩得住嗎?

新能源車由于采用企業更新的平台和架構,通常都會搭載企業最先進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目前新能源汽車表現較為突出的自動駕駛方案分别有,特斯拉的NOA、小鵬的NGP、蔚來的NOP和廣汽埃安的ADiGO 3.0,“高端智能化”的标簽進一步增強了産品的溢價能力。

搭載更進階别的智能駕駛輔助、智能互聯系統,意味着産品所需要的晶片算力、雷達數量以及等級的不斷提高,産品價格自然是水漲船高。

而促使新能源車購置成本上升的另一大因素,則來源于用車環節。2021年12月14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釋出《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試行)》,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産品上線,更全面的保障體系也進一步拉升了新能源車保費的上漲。

“利空”消息不斷,2022年新能源車穩得住嗎?

在新能源車銷售熱度高居不下的情況下,廠家在售後服務層面給予使用者的優惠政策也在不斷縮減。以理想汽車為例,2022年2月1日起将取消首任車主三電以及增程系統的終身質保,三電系統将改為8年或12萬公裡質保。

而這僅僅是一個縮影,未來還會有哪些廠家會跟進還是個未知數,不斷上升的擁車成本也是新能源車面臨的巨大挑戰之一。

購置稅成謎,下半年或爆發

雖然疫情、晶片短缺、供應鍊吃緊等“利空”消息源源不斷,但業内還是給出較為樂觀的預測。全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2022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目前應調整到550萬輛以上。

此前,特斯拉、小鵬、比亞迪、廣汽埃安等新能源車企都已宣布漲價,部分車型的價格調整可能會使新能源車市場需求受到輕微影響。但鑒于去年新能源車市場的持續火爆,幾個大廠目前積壓了較多的未傳遞訂單,熱銷車型銷量不會受到補貼退坡的過多影響。

“利空”消息不斷,2022年新能源車穩得住嗎?

下半年政策的驅動力或進一步凸顯,根據《關于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有關政策的公告》顯示,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政策期限為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以新能源車當下火熱的銷售狀态,政策導向成果頗顯,2023年是會繼續抑或是會減半執行,這仍然會是個未知數。

以燃油車發票價除以11.3的計算方式來看,一輛15萬的新能源車購置稅為1.3萬左右,減半則為6600元左右。參考此前小排量汽車購置稅優惠政策對推動中國汽車市場的銷量增長幅度來看,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對于新能源車銷量的增長也有着巨大的促進作用。

但如果對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實施完全征收或者減半,這又将會是新能源汽車産業面臨的一個新挑戰。

“利空”消息不斷,2022年新能源車穩得住嗎?

鐘述

短期來看,在原材料漲價、新能源補貼進一步退坡的背景下,新能源車整體價格會有所上調,市場表現可能受到輕微影響。但随着新能源車市場逐漸規模化,相關政策和優待由多減少直至完全退出,讓市場起到絕對的主導作用,形成自我調節機制也是市場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

長期來看,困難都是暫時的。國家層面正在大力發展綠色交通消費,包括推進新能源相關産業鍊的完善和擴能,加強新能源車充電、換電、加氫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為消費者營造良好的新能源用車環境。

“利空”或許是暫時的,而“利好”才是永恒的旋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