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冬季預防心血管疾病,要警惕這個“隐形”殺手!

現代快報訊高血壓是人類健康的“隐形殺手”。一到寒冷冬季,很多人血壓難以控制。如果血壓長期升高的話,誘發腦梗塞、腦出血、心肌梗塞甚至猝死等急性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增加。那麼在寒冷的冬天該如何控制血壓,避免發生更嚴重的心血管并發症?1月24日,現代快報“名醫天團”直播間邀請到了江蘇省中醫院心内科主任、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王振興教授,來聊一聊血壓相關的健康知識。本次活動由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特别支援。

冬季預防心血管疾病,要警惕這個“隐形”殺手!

問:什麼是高血壓?

王振興:首先,心髒收縮大血管搏動,驅動血液在動脈血管裡循環流動,進而對血管壁産生壓力,這就是所謂的動脈血壓。心髒收縮期泵血時産生的壓力是收縮壓(高壓),心髒舒張期動脈血管收縮,仍維持一定的壓力,我們稱之為舒張壓(低壓)。一定範圍的血壓對于保障有效的血液循環非常必要。但是伴随着血壓的長期過度升高,對血管的損傷破壞加速,相關動脈粥樣硬化風險加劇。流行病學調查發現,血壓理想的最佳狀态應小于120/80毫米汞柱,對于健康人而言,盡可能長期将血壓維持在這一範圍之内,可以有效預防大多數心血管疾病。

世界各國國情不同,高血壓的定義略有差別。目前大陸相關指南規定,高血壓指的是動脈收縮壓(高壓)達到或超過140毫米汞柱、舒張壓(低壓)達到或超過90毫米汞柱。當收縮壓在120~140和/或舒張壓在80~90毫米汞柱之間時,稱為正常高值,這時雖然不能診斷為高血壓,但足以提醒我們注意,以避免血壓進一步升高。

問:高血壓發病率那麼的高,原因是什麼?

王振興:正常生理狀态下,血壓緩慢逐漸升高實際上反映的是人的衰老,也就是随着年齡的增長,人的血管逐漸硬化失去彈性,血管對壓力的調節能力變差,血壓也會逐漸升高,是以老人特别容易患高血壓。當然,血壓還跟遺傳有關系,血壓升高是有家族聚集傾向的,父親的家系或者母親的家系有人在很年輕就有血壓升高,那麼他的晚輩也比較容易發生高血壓,這些都是我們難以改變的。

臨床上,也有少數的高血壓是由某個特殊的疾病造成的,比如說腎髒疾病、大動脈炎、嗜絡細胞瘤、醛固酮增多症等等。這個時候需要到醫院就診,進行針對性的診斷治療。

除此而外,影響血壓的更重要的因素是人們的生活方式。首先在飲食習慣上,适度攝入鹽非常重要,切忌吃得過鹹;另外在我們的食物中,各種各樣的高熱卡、高蛋白的食物的過度攝入,就變成導緻肥胖、高血脂、高血糖和高血壓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其次,許多網友工作生活長期超負荷,交感神經過度興奮。第三,常年伏案、久坐不動又缺乏體育鍛煉。最後,也有部分朋友有抽煙,酗酒等不良習慣。上述這些不良生活方式都會導緻血壓的逐漸升高。

問:高血壓患者除了血壓升高外,還有哪些其他症狀?

王振興:血壓升高的人可能會感覺到顔面通紅、頭痛、頭昏、耳鳴、眼花、甚至視物模糊,胸悶、心悸、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健忘或者焦慮失眠,有人會覺得無法表達的不舒服。

如果血壓是緩慢逐漸升高的,病人可能會慢慢去适應它,血壓很高都沒有症狀,也正因為如此,高血壓又号稱“無聲的殺手”。 許多病人因為參加體檢才發現血壓已經超過180/120毫米汞柱,也有不少人從來不測量血壓,因為中風癱瘓心髒病突然發作就醫才發現高血壓,非常可惜。這提醒我們參加體檢和家庭監測血壓格外重要。

問:高血壓的并發症會帶來怎樣可怕的後果?

王振興:長年累月的過度血壓升高是導緻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急性事件的元兇之一。這些事件一旦發生,常常緻死緻殘。最常見的是發生在顱内的腦溢血或者腦梗塞,大面積梗塞足以緻人永久癱瘓;對心髒的危害有心力衰竭、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高血壓也會導緻腎動脈硬化,影響腎髒功能,早期出現蛋白尿,晚期進展為腎功能衰竭,需要透析維持生命;全身的血管都會因為血壓升高導緻動脈硬化,嚴重高血壓是誘發主動脈夾層破裂的重要原因,當下肢發生動脈急性閉塞時,肢體缺血壞死,個别病人甚至不得不截肢。

目前在大陸,上述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事件發病在逐年增多,并且呈年輕化趨勢。三四十年前,五十歲以下的人發生急性心肌梗死屬于少見病例,今天三四十歲的年輕人都很常見。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因于血壓升高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

醫學科學的進步使人們早已認識到高血壓的危害,迫切需要通過媒體把高血壓防治的知識普及到公衆,提醒每個人做個人健康的第一責任人,重視血壓管理,預防心血管疾病。

問:高血壓從哪一個年齡段要開始注意呢?

王振興:高血壓指南規定:40歲以上的人群每年必須要測量血壓,預防高血壓要先重視監測血壓,一定要知道自己的目前的血壓到底處在一個什麼樣的水準。不少人血壓到了很高的程度都不知道,因為他自己從來沒有量過血壓。從這個角度來講,特别推薦每個家庭都備一個便攜好用的電子血壓表,這樣每個人都會測量,知曉您的血壓是預防控制高血壓的第一步。

問:家庭測量血壓時有哪些注意點?

王振興:血壓計有測手腕的,有測上臂的,醫生推薦用上臂式的電子血壓計。一定要在安靜放松的前提下測量血壓,是以測量前安靜休息5-15分鐘是必要的,坐姿也要比較放松,最好選一個有靠背的椅子,雙腿要着地。綁血壓袖帶的時候松緊要适中,一般可以塞進兩個手指就算合适,袖帶綁太緊會把血壓量得偏低,太松了會量得偏高。有些人過度肥胖,一定要選購特殊的适合自己臂圍的袖帶。袖帶一般綁在肘窩橫紋以上一兩橫指的位置。前臂平放桌子上或者自然下垂,開始測量後保持安靜不要講話。新買回來血壓計一定仔細閱讀使用說明,按照要求學會操作。

這裡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同醫院測量的診室血壓不同,在家庭,由于環境安靜,心态放松,血壓往往會比在醫院量的低一些。假如高壓經常達到或超過130毫米汞柱、低壓經常達到或超過80毫米汞柱,就要去看醫生,評估自己是否已經患上高血壓。

問:有一些人群表示,不知道血壓升高該怎麼辦,而且對自己血壓升高很焦慮,對此您有什麼建議?

王振興:首先,測量發現血壓輕度升高不等于患上嚴重心血管疾病,千萬不要過度緊張。我們所說的高血壓相關心血管疾病是指患者除了血壓升高外,已經有了動脈硬化,甚至已經發生了前面提到的急性缺血事件。

那麼剛剛開始的血壓升高,由于是早期,隻是未來可能緻病的危險因素。是以大家不用過度焦慮。部分人群通過一段時間生活習慣的調節改變,血壓可能自然而然就降下來了。

另一種情況是血壓升高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經過努力一直回不到理想狀态,經常達到超過140/90mmHg,這個時候就要去尋求醫療幫助。醫生會給出個體化生活方式改變建議,并選擇比較合适的藥,幫助患者血壓恢複到正常狀态。

問:終身吃降壓藥是不是有副作用?

王振興:目前,大部分臨床常用的降壓藥物,都已經經過了嚴謹的人群試驗,都是比較安全的。但是個體差異很大,也就是說每個人對降壓藥物的效果可能不盡完全相同,這就需要一個摸索的過程。看看用什麼樣的降壓藥物合适,需要醫生跟病人有很好的配合,逐漸找到适合的藥物,調整合适的劑量,把血壓降到比較理想的水準,長期堅持用藥,沒有副作用千萬不要私自調整或者停用藥物。

血壓目标值的個體化同樣特别重要。對于老人,降壓一定要小心緩慢,有一個适應的過程。同時和患者各自伴随的臨床情況也有關系,需要綜合考慮找到最适當的降壓目标。

問:冬天血壓為什麼不好控制?該怎麼辦呢?

王振興:血壓本身就有季節的波動。在夏季血壓的水準是最低的,也是最好控制的。到了冬天,人體應對寒冷,血壓也随之升高。在夏天非常合适的藥物劑量,到冬天可能是不夠的,這個時候需要加強對血壓的監測,咨詢您的醫生,适當增加降壓藥物。

問:想要确診高血壓,應該去哪個科室?

王振興:在社群醫院可以看内科,三級甲等醫院由心内科負責,好多三甲醫院還有高血壓專科。一般在醫院的科室介紹,或者醫生介紹,都會提供幫助。

除了血壓,為有效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綜合管理十分重要。伴随着血壓的升高,有可能膽固醇也會升高,甘油三酯也會升高,患者有可能還會有肥胖,接下來可能會有胰島素抵抗,那麼時間久了,可能會生糖尿病,這都是互相關聯的危險因素。

是以醫生常常會建議高血壓病人做一個血液的生化檢查、尿液的檢查、心髒血管的超聲,包括頸動脈、下肢動脈,請眼科醫生看看眼底。

醫生在給一個高血壓病人制訂治療方案的時候,也不僅僅是針對他的血壓,也會對他整體的,動脈粥樣硬化風險做一個綜合的評估,要看看患者的心髒怎麼樣,眼底血管怎麼樣,腎髒怎麼樣,還有患者是不是合并高膽固醇,糖尿病,給患者制定一個綜合的治療方案。全面全程的管理,才能有效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事件的發生。

問:高血壓治療方式有哪些?

王振興:事實上,應該反複強調,不能把降血壓簡單地了解為吃藥,單純吃藥效果往往是有限的。可以預見,一個每天抽兩包煙、喝半斤酒、體重兩百斤的患者來找醫生治療高血壓,僅僅靠吃藥把血壓控制到正常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應該強調生活方式的改變才是最根本的方法,在此基礎上,配合藥物的治療,才會真正地奏效。當然很多情況下,單純地靠生活方式的改變,血壓、血脂很難完全管理好,這個時候藥物就顯得特别重要。

是以一定不能誤解,高血壓隻要吃藥就可以了,一定是一個全方位的管理。運動、規律休息、鍛煉都非常關鍵,以及控制壓力在自己能承受的範圍之内。每個人都有壓力,我們怎麼看待壓力,由壓力帶來的焦慮會變成惡性循環,要想辦法把惡性循環變成良性循環,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自己調節不了,就需要尋找專業醫師的幫助。

問:什麼情況下必須要吃降壓藥?

王振興:這裡有明确的指南和規範,也就是高壓超過140毫米汞柱,低壓超過90毫米汞柱,而且通過了一段時間的努力,比如低鹽低熱卡飲食、戒煙、戒酒、按時休息和鍛煉,減輕壓力,但血壓仍然回不到以往的理想狀态,這個時候就要考慮服降壓藥,剛開始的一二個月要摸索幾種有效的藥物,找到合适的劑量,前提是自己認真監測血壓。

總之要以生活幹預為基礎,配合藥物治療。現在我們的降壓藥物發展了幾十年,有極個别藥物都有上百年了,非常好,可以說副作用越來越少,效果越來越好,而且現在的藥物越來越長效,每天早上吃一次,就可以把一整天的血壓管理得很平穩。

有些患者會吃幾種藥物,這是聯合治療方案,其目的一個是盡可能增加效果,因為不同作用機制藥物的配合,會增加療效;另外一個就是取長補短,規避藥物的副作用。

問:家裡有高血壓病人,應該注意哪些?

王振興:家庭成員生活方式會互相影響,彼此雷同。倡導家庭全員有意識地改變生活方式,彼此關心,互相督促,經常監測血壓,并記錄下來,一般來說,家庭生活習慣都是常年養成的,是以高血壓家族遺傳其實不一定是遺傳,而是家庭生活習慣造成的,比如口味偏鹹的家庭就一定要大家一起改變。

問:血糖升高與血壓有沒有關系?

王振興:雖然沒有直接的聯系,但是兩個危險因素密不可分,都與生活方式有關。我們重視血壓管理的同時,也要重視預防治療高血脂、糖尿病。有了糖尿病之後,更要特别重視監測血壓。既有高血壓又有糖尿病的話,危險因素疊加,導緻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事件倍增。是以要同時重視血壓血糖血脂的嚴格管理。

實習生 李文清 現代快報+記者 任紅娟 梅書華 /文 吉星 何劉/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