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血管細的人,更容易得“血栓”嗎?

血管細是怎樣一種體驗?每次去醫院紮針,“找血管”成了難題,有的甚至逃不過要多紮幾針。

血管這麼細,針都很難紮準,是不是更容易被堵住,發生血栓?

血管細的人,更容易得“血栓”嗎?

血管粗細會影響血栓形成嗎?

血管粗細主要取決于遺傳、個體差異以及體質等因素。

先天血管細的人可能是體内供血量少,運動量小,身體素質較差,或新陳代謝不旺盛、抵抗力低,導緻機體需氧量減少,動脈和靜脈萎縮,進而出現了血管細這種情況。

◎一般來說,小孩、女性血管較細,這屬于正常現象。

血管粗細還受後天因素影響,如老年人血管會相對較細,是由于年齡增長,心率變慢,血液流速減緩,血管逐漸萎縮,進而慢慢變細。長期運動的人,血管就會相對較粗。

但如果是由于飲食習慣差、作息不規律導緻的血管變細,就要引起注意了。這可能是動脈管壁出現斑塊,導緻血管堵塞,進而令管腔變窄。

血管細的人,更容易得“血栓”嗎?

總的來說,血栓是在一定病理條件下形成的,與血管粗細并無明顯關系。血管細并不一定容易得。

血管好不好,摸摸能知道

身體有5個地方,摸一摸,就能大緻判斷血管好不好。

摸手腕

手指輕搭在手腕靠近大拇指一側,感受脈搏。正常脈搏與心率一緻,每分鐘60~100次,且間隔規律。若脈搏跳動不規律,可提示房顫、血管狹窄等疾病。觀察脈搏是發現房顫最簡單易行的方法。

摸肚子

肥胖會增加全身各個髒器,尤其是血管的負擔,增加高血壓、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而腰圍是心腦血管疾病更敏感的預測名額。

腰圍測量方法:用皮尺在臍上0.5~1厘米處水準繞一周,肥胖者選腰部最粗處水準繞一周。中國男性>85厘米、女性>80厘米被認為是腹圍超标。

血管細的人,更容易得“血栓”嗎?

摸腳背

足背動脈的搏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血管健康狀況。有些人搏動很強,有些人似有似無,主要與天生差異或腳的胖瘦有關。但如果一個人的足背動脈搏動發生了變化,那有可能預示着動脈出現了問題。

一側足背動脈搏動減弱且左右不對稱,原因通常就是下肢動脈硬化。

雙腳的足背動脈都越來越弱,警惕髂總動脈等位置相對更高的血管出現了動脈粥樣硬化、狹窄等。

糖尿病人出現血管問題的風險更高,更應關注足背動脈搏動。

摸腿部

按壓腿部,如果發現一側比另一側粗,一按一個坑,或者雙腿發沉、發脹,可能是水腫了。下肢水腫是由于血液回流不暢或體液淤積在下肢導緻的。

明顯誘因的一側或雙側下肢水腫,可能反映嚴重的疾病,如心功能不全、靜脈曲張、肝腎疾病等。出現這種情況,就要及時就醫。

血管細的人,更容易得“血栓”嗎?

摸脖子

男性脖子正中的喉結(女性為相應位置的軟骨突起)兩側是頸動脈,把四指輕輕搭在一側,感受頸動脈的搏動,然後再換到另一側,判斷兩側搏動是否強弱一緻,如果一側搏動減弱甚至消失,可能是頸動脈狹窄的表現。

提醒:不要用力按摩或者同時觸摸兩側的頸動脈,以免腦部缺血。自己若做不好,應請專業人士幫忙檢查。

觸摸這5個地方一定程度上能幫助監測血管狀況,不過,最多隻能起到提示作用,确診疾病還需在醫院進行更多檢查。

改變4個習慣防住血管病

血栓指血液裡凝固的小血塊堵塞血管,進而導緻血流不通。在日常生活中尤其要做到以下幾點:

1

飲食習慣要健康

多吃五谷雜糧、蔬菜水果,尤其多吃些蘋果、海帶、玉米、茄子、蕃茄、大蒜、茶葉、洋蔥等利于保護血管的食物。

限制肉食,尤其是紅肉;少吃腌制類、燒烤類、油炸類食品;少鹽少油,清淡飲食,遠離“重口味”。

血管細的人,更容易得“血栓”嗎?

2

運動習慣要堅持

動脈硬化偏愛肥胖人群,特别偏愛腹部肥胖者。長期高脂飲食或是吃太多,消化不了多餘的脂肪就會先存在肚皮上。

如果脂肪攝入仍不斷增加,腹部存到一定程度就會轉到血管、肝髒上,造成血管脂質沉積、膽固醇越積越多,最終導緻動脈硬化。建議養成運動習慣,保持健康的體重。

3

生活心态要放松

長期精神緊張、焦慮必然造成交感神經興奮、血管收縮和痙攣,同時血管壓力也會增加,造成血管内皮損傷、脂質沉積,導緻動脈硬化。

建議樂觀生活、學會放松、勞逸結合,用書法、繪畫、旅遊、瑜伽、健身等愛好進行自我減壓。

血管細的人,更容易得“血栓”嗎?

4

“三高”務必控制好

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是血管硬化、堵塞的主要“元兇”,而預防動脈硬化,排在第一位的是降血脂,其次是降血糖、降血壓,以及戒煙、戒酒。

監控好自己的體重、血糖、血壓、血脂,合理足量攝入人體必需的維生素、礦物質。▲

本期編輯:鄧玉

血管細的人,更容易得“血栓”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