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音樂舞蹈史詩《解放海南島》:再現“木船打軍艦”奇迹

1月24日,由海南省委宣傳部主辦、海南省歌舞團創排演出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解放海南島》在北京舉行新聞釋出會。作為“相約北京”奧林匹克文化節暨第22屆“相約北京”國際藝術節期間文藝演出的一大亮點,受“相約北京”國際藝術節組委會邀請,《解放海南島》全體主創于2022年1月24日赴北京,26、27日在保利劇院正式演出。

作為解放戰争尾聲的一場大戰,海南島戰役自1950年3月5日起,至5月1日結束,曆時56天。創造了以木帆船為主,配以部分機帆船進行大規模渡海登陸作戰,摧毀敵陸海空“立體防禦”的戰例,也創下了人民解放軍大規模登島作戰的成功範例。

音樂舞蹈史詩《解放海南島》:再現“木船打軍艦”奇迹

大型音樂舞蹈史詩《解放海南島》由序《望北方》、第一章《苦鬥》、第二章《海誓》、第三章《飛渡》、第四章《解放》構成。以解放海南島戰役程序為章節段落,選取戰役準備、偷渡、強渡、搶灘、登陸、圍殲、追擊行動中适于舞台表現的重點、亮點為節目單元,各章節之間以及情景表演銜接,采用樂、舞、詩、話等各種藝術手段,在舞台上展現解放海南島戰役的偉大業績和壯烈場景,氣勢與情懷并重,史實與信仰共存。

《解放海南島》由中央民族歌舞團國家一級導演鄧林擔任總導演,更彙聚了一批國内的頂尖創作力量,《為了誰》《好大一棵樹》等代表作的著名詞作家鄒友開,《傳說》《天路》的詞作者屈塬,《太陽的項鍊》《西柏坡的燈光》的作者、浪漫詩人舒子原,《長城長》《為了誰》的曲作者孟慶雲等先後加盟劇組,組成了一支創作“國家隊”。擔綱演出的海南省歌舞團,前身為1953年成立的廣東民族歌舞團,1988年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後,由大陸著名歌唱家郭頌正式組建成立并任首任團長(1991年)。曾推出了原創舞蹈詩《黎族故事》,原創民族舞劇《黃道婆》《東坡海南》等優秀劇目。

釋出會上,詞作家、編劇鄒友開首先發言,“解放海南島是‘昨天’的故事中非常震撼、非常感人的章節。海南還沒有解放的時候,毛主席就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告了新中國的成立。海南人民盼星星、盼月亮,期待解放。那時解放軍還沒有海軍,沒有軍艦,真的是靠硬拼,打下了這場硬仗。”

總導演鄧林介紹說,解放海南島是黨史、軍史、國史中的重大題材,而這台《解放海南島》則充滿了詩化的浪漫色彩。“首先,我把舞台箱式布景“三面牆”的一面全部破除,這在國内同類的大型演藝活動中是不多見的。看着舞台就像是站在海南島的海邊,遙望過去一望無垠的開闊。”

“另一個大膽創新是,該劇從頭到尾500多套服裝,全都是銀色。與以往淺黃色的寫實主義軍裝形成鮮明對比,不僅使得演員形象更具雕塑感,也帶有工業文明的時代質感。最後為了做到詩意風格的統一,對于一個地方省級院團來說是巨大的挑戰,台階上邁了一步。”鄧林說。

音樂舞蹈史詩《解放海南島》:再現“木船打軍艦”奇迹

作為海南省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的優秀演出劇目,《解放海南島》時長90分鐘。自2021年2月初開始創作排練,到去年6月30日正式首演,用了50天的時間,而解放海南島用了53天,創排時間可謂非常緊湊。此次按照“相約北京”國際藝術節工作日程,以國家一級導演鄧林為首的主創人員于今年1月再次聚首,在十多天時間内,重新複排、修改,全力再現音樂舞蹈史詩《解放海南島》的輝煌和藝術魅力。

另據悉,作為北京冬奧會賽時重要文化活動,“相約北京”奧林匹克文化節堅持“規模适度、特色鮮明、亮點突出、内容豐富”。此次音樂舞蹈史詩《解放海南島》的進京展演,既是一次将海南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經典革命曆史題材完美結合的重要展示機會,突出展現了重大曆史主題——海南島解放戰争中的英勇畫面和感人情境,同時也又極富創新地将海南民風民俗融入節目編排中,向全國展示出海南的深厚文化底蘊,也将會大大促進海南自貿區港新一輪的文化建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