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版國家醫保目錄執行近一月,入醫保的“救命藥”患者用上了嗎?

來源:健康時報記者譚琪欣

《2021年藥品目錄》自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執行。新版醫保目錄執行已近一個月,各地落實情況如何?

健康時報記者根據各地醫保局官方通告統計發現,截至目前,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均已釋出通告,開始執行最新版國家藥品目錄。多地患者反映已經用上了新進目錄内的一批好藥、新藥,不過,也有部分地區患者向記者回報,新增醫保談判藥品仍不能在院内購買、報帳。

新版國家醫保目錄執行近一月,入醫保的“救命藥”患者用上了嗎?

70萬一針的救命藥進醫保,有患兒打了第一針。圖檔來源于半島晨報。

救命藥入醫保,多地打出第一針

1月11日上午8時30分,廣東省東莞市兒童醫院手術室内,諾西那生鈉注射液正在被緩慢注入一名8歲(SMA)患兒的體内,這是東莞脊髓性肌萎縮症接受的第一針,也是東莞SMA患者盼望已久的喜訊。

新版國家醫保目錄執行近一月,入醫保的“救命藥”患者用上了嗎?

“孩子有了救命藥!” 2021年12月3日,2021年醫保藥品目錄調整結果公布,有“天價救命藥”之稱的脊髓性肌萎縮症(SMA)的治療藥物諾西那生鈉注射液順利進入新版醫保目錄,從原先的70萬一針降到了3.3萬一針,加上醫保報帳,患者僅需自付1萬元左右,SMA患者群為之沸騰。

自藥品進入醫保目錄後,2022年1月1日以來,北京、上海、廣東、浙江、山東等多地,均打出了諾西那生鈉注射液降價後的第一針。健康時報記者查詢國家醫保局APP發現,截至目前,諾西那生鈉注射液已在北京、天津、廣東、浙江、河北等在内的27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機構配備。與此同時,新版醫保目錄新增藥品也在多地開始落地執行。

健康時報記者從廣東省醫保局從業人員處了解到,自 1 月 1 日起,廣東已經将所有協定期内談判藥品及其同通用名藥品全部列入了“雙通道”管理藥品範圍;對包括諾西那生鈉在内的新增進入目錄的 67 個談判藥品,確定每個地市至少有 1 家定點醫療機構或定點零售藥店可以供應,并能正常報帳。

根據國家醫保局官方資訊,新增的醫保談判藥品涉及慢性病、惡性良性腫瘤用藥、抗感染用藥等21個臨床組别,其中不少為剛上市不久的重磅新藥,這些藥品的進院速度也在提升。

以首款獲批晚期胃癌适應症的HER2 ADC藥物注射用維迪西妥單抗為例,其于2021年6月才獲批上市,當年12月通過醫保談判,成功納入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截至目前,記者根據國家醫保服務平台的配備機構名單不完全統計發現,全國已有起碼30家醫療機構配備該藥。

部分地區新增談判藥品報帳比例未确定,采購入院時間待定

“新版醫保目錄已經落地執行了,但我的父親至今還沒有在市醫院裡購買到依奇珠單抗,一直以來都隻能在藥店購買,自費價格是1200元左右/支,一年起碼要使用12支,自費價格約15000元左右。”來自南甯的李梵(化名)告訴健康時報記者。

依奇珠單抗為禮來研發的用于中重度斑塊型銀屑病治療的新藥,于去年12月通過醫保談判成功納入新版國家醫保目錄。依奇珠單抗進醫保之前的價格為2896元/支,記者查詢發現,依奇珠單抗最新公布的醫保支付價格為1218元/支,通過醫院和定點零售藥房,患者每月還可在此基礎上依據各地醫保報帳政策再報帳50%-85%,最後僅需自付300元-700元不等,降幅超75%以上。

記者向南甯市多家醫院咨詢,得到的回複均是:目前醫院還未更新院内目錄,如果确有需求,需臨床醫生提出用藥申請,通過醫院讨論後才能決定是否采購,但即使采購了也還不能進行醫保報帳。

“目前新政策(目錄)已經生效,但是自治區還沒出台包括依奇珠單抗在内的新增談判藥品雙通道名單的報帳比例,是以在醫療機構和藥店暫時還不能通過醫保統籌資金結算,是以部分醫院和藥店可能不會采購。具體什麼時候出台,還不能确定。”南甯市醫保局從業人員告訴記者。

“這一情況跟目前我們國家各省市地區的醫保籌資單元籌資水準不一的有密切關系。”北京大學醫藥管理國際研究中心主任史錄文接受健康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國家醫保目錄調整工作的程序中,國家醫保局負責制定政策、出台辦法、推行政策等等,但在談判藥品落地執行過程中,具體的出資單元是各省市地區。但目前大陸大部分省還未形成省級醫保籌資單元,而是将籌資單元下放至各市/縣級,全國範圍内共有超600個醫保籌資單元,各地的經濟水準和承擔風險的能力不同,導緻地區與地區之間籌資水準能力存在差異,就會出現省份之間,甚至同一個省份不同的市之間的醫保談判藥品落地速度不一,各地醫保的起付線、自付比例也不一樣的情況。

探索保障談判藥品落地及創新支付方式

“這兩年談判新藥患者可及的速度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不過,要從根上保障醫保談判藥品落地的問題,就意味着要拓寬區域醫保資金籌資的管道,同時整合籌資的層級,層級越高越能承擔風險,籌資能力越強,談判藥品落地執行的速度才會越快。這個工作各地都在探索,但仍然需要時間。”史錄文說。

與此同時,醫保相關部門也在探索從醫療機構的角度着手,多管道保障談判藥品的落地。2021年5月10日,《關于建立完善國家醫保談判藥品“雙通道”管理機制的指導意見》出台,拟将定點零售藥店納入談判藥品供應保障範圍,與定點醫療機構一起,形成談判藥品報帳的“雙通道”,提升藥品可及性。

對此,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藥品政策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陳昊認為,要有效緩解醫保創新藥“入院難”和進一步保障患者對創新藥的公平可及,仍然要做很多的工作。

“首先是繼續推動促進創新藥可及的醫保雙通道政策,也就是在醫療機構和社會藥房同步落地的問題。其次,改善醫院準入所依托的醫改綜合環境。再次,需求是趨于無限的,而資源是有限的。在籌資水準相對比較低,缺乏穩定的增長機制的全民醫保的背景下,應探索創新支付方式,建立多元共付的創新藥費用分擔機制。” 陳昊表示。

新版國家醫保目錄執行近一月,入醫保的“救命藥”患者用上了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