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4日,中國消費者協會(下稱“中消協”)釋出《2021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報告,其中“車頂維權事件暴露車企服務漏洞”成為2021年社會影響力第一大話題。中消協稱,該結果是聯合人民網輿情資料中心,基于大資料與輿情社會影響力測算出來,其中“車頂維權事件”引起各界反思的社會影響力指數達到100.9,登上榜首位置。
中消協認為,車展維權現象屢現主要反映出三方面問題:一是消費者在汽車領域特别是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維權仍然存在痛點、難點和堵點;二是面對消費者維權,車企要及時給消費者合理的解釋,回應輿論關切,而不當的回應處置往往會進一步加劇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沖突;三是車展維權事件屢現影響汽車行業輿論形象,不利于汽車産業高品質發展。
對此,一方面,車企應嚴把安全關,保障車輛使用安全和消費者權益,同時也要做好售後服務工作,了解消費維權訴求,并給出切實有效的解決方案。另一方面,有關部門及各級消協要進一步暢通消費者投訴管道,引導消費者通過合理合法手段和法律途徑維護自身權益。
昨日,特斯拉維權當事女車主也在網上發聲:“@中國消費者協會 中國的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嗎? @市說新語 國家監管總局明确責令特斯拉直接無條件提供完整資料,在這之後我多次向@中國消費者協會 @市說新語 遞交書面材料及資料不完整的證據,以及具體缺少的與刹車有重要關系的資料。 然而完整資料至今為止仍未拿到。去年7月份已經啟動司法程式。”
此前,女車主與特斯拉、全球副總裁陶琳名譽權糾紛一案,已在安陽市北關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特斯拉以損害其名譽為由,向女車主索賠500萬元。而女車主也同樣以侵犯其個人名譽權為由,要求特斯拉向其支付的精神損害賠償由5萬元提升到50萬元,不過該案件未當庭宣判。同時,在庭審之後,維權女車主也表示,特斯拉至今沒有向其提供完整的背景行車資料,女車主稱:特斯拉不提供完整的行車資料作為檢測的依據,怎麼能夠形成真實、科學、準确的檢測鑒定結果?
事件回顧:2021年4月19日,在第十九屆上海國際車展媒體日上,一位身穿“刹車失靈”白色T恤的女子站在一輛特斯拉展車車頂上高喊“特斯拉刹車失靈”,現場一片混亂,最後該女子被擡離現場。當晚,特斯拉發文公開緻歉,對未能及時解決車主問題深表歉意。特斯拉在文中寫道,尊重并堅定服從政府各相關部門的決定,尊重消費者,遵守法律法規,堅決堅定地積極配合政府各相關部門的所有調查。特斯拉已成立專門處理小組,盡全力地滿足車主訴求,争取讓車主滿意。
随着事态發展,市場監管總局、中紀委、中消協等有關部門接連針對此事件發聲。彼時,中紀委官網釋出評論特斯拉深夜道歉:相比于之前的幾次表态,特斯拉終于有了一些誠懇謙和的樣子。中國市場歡迎企業前來投資發展,但對所有企業都一視同仁:必須遵守中國法律法規、市場規則、尊重消費者權益。此外,新華社、央視等官媒也發表相關評論。央視新聞官方表示,特斯拉終于道歉了,但如果不是輿論壓力,“不妥協”的特斯拉多久才會道歉?真相還有待調查,但特斯拉已不是頭一回因維權事件站上風口浪尖。如果“把事情鬧大”才能解決問題,那消費者和廠商都不可能成為赢的一方。特斯拉真正該“杠”的不是維權者,而是自家車的品質,雙方都不該妥協的也應是車輛品質。
特斯拉曾回應,願意全力配合,提供事發前半小時的車輛原始資料給第三方鑒定機構或政府指定的技術監管部門或者消費者本人。不過,在維權女車主看來,特斯拉提供的資料并不完整,缺少關鍵項目,導緻事故鑒定無法順利進行,直至目前該事件仍未有突破性進展。當然,近一個月來維權女車主同樣針對資料與鑒定問題進行回複,而特斯拉方面反倒沉默對待鮮少針對維權車主的資料質疑而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