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特殊時期國外人員回來受限制,這類孩子也不行,父母後悔也沒用

最近兩年大家最關心的内容莫過于疫情了,疫情不僅是影響着每個人的生活,更是關系到每個人的身體健康。預防疫情、抗擊疫情已經是大家共同面對的一件事。

眼看着國内的情況越來越穩定,總結出來的經驗越來越多,而相反國外的疫情發展卻不樂觀,是以很多在國外求學的孩子們,都着急回國。

特殊時期國外人員回來受限制,這類孩子也不行,父母後悔也沒用

孩子因為雙國籍不能回國,家長着急卻無奈

小韓和老公都是做教育事業的,對于孩子的教育問題比較看重,為了讓孩子有更廣的平台學習,在國中的時候就把女兒送出了國。考慮到孩子的長遠發展,在孩子出去學習的第二年就加入了對方的國籍。甚至規劃好了未來的發展,在哪個國家定居。

沒想到疫情爆發,想着國外的環境不安全,小韓想把女兒接回來,結果女兒因為擁有雙國籍而導緻回國遇到困難。面對國家政策小韓也沒有辦法,隻能讓女兒在國外照顧好自己。看到當下的情形,小韓真是後悔當初不應該弄雙國籍,現在真的是無奈又無力。

特殊時期國外人員回來受限制,這類孩子也不行,父母後悔也沒用

雙國籍在很多外出學習的孩子身上都有,通過字面意思就可以了解,雙國籍就是既擁有中國的國籍,又有所在國家的國籍,可以說是中國人也可以說是外國人,有着雙重身份的這樣一種特殊群體。

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家長都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國外學習,确實在教育資源、社會福利等方面,大陸還是有點差距的。家長也是希望孩子将來發展更好,有了所在國家的國籍,對于日常生活和學習也會更友善。

特殊時期國外人員回來受限制,這類孩子也不行,父母後悔也沒用

關于“雙重國籍”,背後的弊端有2點

1)孩子的愛國精神不好培養

很多經濟條件優厚或者有身份的人,都早早地把孩子送到國外,當初送走的時候說得很好,說是去到國外學習進修,等将來學成了歸國為國家做貢獻。但最終的結果是大部分人都選擇留在了國外,不再回國。

送出去學習的大部分是心智還沒有完全成熟的孩子,在國外的環境下,很難提升對祖國的熱愛,如果身邊有沒有家長多方面的引導,更是對祖國的情懷變得淡薄。國外的教育和中國的差距比較大,長期受到外國文化的影響,必然會對愛國心産生影響。

特殊時期國外人員回來受限制,這類孩子也不行,父母後悔也沒用

2)立場問題

擁有雙國籍難免會讓人聯想到“兩面派”,雖然并不能以偏概全,但對于有雙國籍的人群來說,确實是有這個嫌疑。

不管是哪個國家對于國籍的問題都是比較重視的,因為擁有的國籍就意味着有着相應的社會責任和身份。比如想要考公、當兵等比較特殊的崗位,前提都是擁有中國的國籍,其他的身份是不可以的。

是以為了孩子将來的發展,對于雙國籍的問題還是要盡早避免。家長更不要抱着僥幸心理,等到真的出問題後悔也于事無補了。

特殊時期國外人員回來受限制,這類孩子也不行,父母後悔也沒用

從小給孩子培養愛國思想,家長的做法很關鍵

榜樣的作用

對于孩子來說父母的行為、語言是自己最大的影響,父母想要孩子未來成為怎樣的人,首先就要自己努力做到怎樣的人。孩子雖然小,但也有自己的判斷和甄别,如果父母隻是對孩子進行要求,而自己卻做不到,孩子在内心上更容易逆反。

家庭氛圍的影響

如果父母想要孩子有愛國思想,那麼平時針對問題的讨論、日常活動的開展,都是展現着父母的愛國思想的,那麼孩子從小在内心就會被灌輸了這個思想。甚至不需要父母直接表達,孩子也能做到。

特殊時期國外人員回來受限制,這類孩子也不行,父母後悔也沒用

對于不良行為的制止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有很多不恰當的語言、行為,這是正常的,需要父母及時做好引導。同時對于社會上的不良現象,父母也要及時進行正确的分析,進而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比如在街上看到了掉落在地上的國旗,家長會主動撿起并好好呵護,對于這種行為表達出自己的不滿。甚至是孩子對國家、國旗不尊重的時候,家長更要給予更嚴肅的批評和教育。

小島想說:

雙國籍的出現從家長角度看,是希望孩子有好的發展,但從另一方面來看是屬于投機取巧的結果,也希望家長能理性看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