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晚年生病時,“閨女跟兒媳”誰照顧得更好?老人們最有發言權

久病床前無孝子。

到了不惑之年,成年人就會變成“夾心餅幹”。上有老下有小,自己不敢生病不敢倒下,因為一旦自己倒下,整個家的天就塌了。

晚年生病時,“閨女跟兒媳”誰照顧得更好?老人們最有發言權

是以,成年人都像是超人一樣,除了上班就是處理家庭中各種瑣事。對于成年人的最大願望,不過就是家人身體健康吧!

晚年生病時,“閨女跟兒媳”誰照顧得更好?

年紀一大,身體就開始走了下坡路。當得知自己的身體不中用的時候,老人才是更傷心的。因為這就意味着自己變成了“拖油瓶”。

晚年生病時,“閨女跟兒媳”誰照顧得更好?老人們最有發言權

不僅不能幫助子女照顧小孩子,他們要同時兼顧工作和家庭,這種痛苦老人都是經曆過的,都想幫襯着自己的孩子,少遭點罪。

另外,自己還随時有發生意外的風險。腿腳不靈光的話,就算是正常走路,摔跤的風險都會直線上升,更别說是出門遛彎了。

晚年生病時,“閨女跟兒媳”誰照顧得更好?老人們最有發言權

要是在真的遇到自己卧病在床,也隻能尋求孩子們的幫助了。畢竟老人照顧孩子們長大,孩子們就有義務替老人養老。

但如果老人既有閨女又有兒媳的時候,是該叫閨女幫忙還是兒媳幫忙呢?畢竟相比于男生來說,女生更适合照顧人。

晚年生病時,“閨女跟兒媳”誰照顧得更好?老人們最有發言權

100%的老人會首選閨女

别說是老人生病了,就是老人身體硬朗的時候,婆媳之間的關系都是千古難題,沒有人能夠完美處理。婆婆怕惹兒媳生氣,都會躲得遠遠的,更别說是生病的時候了。

晚年生病時,“閨女跟兒媳”誰照顧得更好?老人們最有發言權

是以,就算是兒媳離自己更近一些,老人還是會首選閨女的。因為有血緣關系在,砸斷骨頭連着筋,生氣了也能馬上和好如初。但兒媳畢竟是外姓人,不如自家人親近。

兒媳會比閨女更上心

至于照顧人的細心程度上,兒媳的表現一定會比閨女更好一些。因為閨女會恃寵而驕,照顧得好與壞,父母都無法挑剔,就算是照顧得不好,父母也得忍着。

晚年生病時,“閨女跟兒媳”誰照顧得更好?老人們最有發言權

但兒媳不同,兒媳生怕自己照顧不好了之後,彼此之間産生隔閡。雖然人心隔肚皮,但是兒媳會看在丈夫的面子上,更加上心的。

照顧老人的義務,本不應該被劃分得這麼清晰

閨女也好,兒媳也罷,當得知老人需要照顧的時候,都是會馬上伸出援助之手的。畢竟感情都是互換的,你對你的兒媳好,等你需要照顧的時候,兒媳也不會含糊的。

晚年生病時,“閨女跟兒媳”誰照顧得更好?老人們最有發言權

隻不過是老人内心存在芥蒂。覺得使喚兒媳自己于心不忍,說得多了說得深了,就會遭人嫌棄。反而變得蹑手蹑腳了。但最好的解決辦法不過是打好配合。誰有時間誰來照顧。

就像是兒媳平時上班,那就下班來照顧就好。女兒周末有時間,那就周末來照顧。完全不用将照顧老人的工作全部推給一個人。

晚年生病時,“閨女跟兒媳”誰照顧得更好?老人們最有發言權

畢竟誰都有感到疲倦的時候,隻是讓一個人大包大攬,難免心中會留有埋怨。大家互相配合,也就是大家其利斷金的最佳寫照了。

晚年生病時,“閨女跟兒媳”誰照顧得更好?老人們最有發言權

父母照顧老人,以身作則教育孩子

父母言傳身教,要比紙上談兵更切實際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當老人患病之後,父母在病床前忙前忙後的樣子,會深深地刻在孩子的腦海中。讓孩子們意識到,自己的父母非常孝順。

晚年生病時,“閨女跟兒媳”誰照顧得更好?老人們最有發言權

等到自己的父母老了之後,自己也要像父母照顧老人那樣,照顧自己的父母。但如果父母沒有贍養老人的話,孩子也會變得很冷漠的。

這樣的行為也可以成為以後要求孩子的資本,畢竟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想要别人怎麼對你,你就以同樣的方法對待别人就好。

晚年生病時,“閨女跟兒媳”誰照顧得更好?老人們最有發言權

傳統美德需要傳承

上學之後,課本上就會有弘揚傳統美德的内容,關于孝順的經典小故事數不勝數,比如卧冰求鯉、用體溫暖被窩……

這些都是理論層面上的知識,孩子能夠内化為自己的精神認知,我們還不得而已。但如果父母進行言傳身教的話,情況就會大不相同。

晚年生病時,“閨女跟兒媳”誰照顧得更好?老人們最有發言權

百善孝為先,如果一個人不孝順的話,任何優秀品質都站不住腳。更何況連自己的父母都不管的話,其他人怎麼敢和他進行更深入的交往呢?

今日話題:

你和你的婆婆關系怎麼樣?要是你的婆婆生病了,你會照顧她嗎?是毫無怨言地照顧還是根本不會照顧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