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車圈老兵的“新·汽車哲學”

車圈老兵的“新·汽車哲學”

「智能化」「新能源」「自動駕駛」……2022 年的我們已經對這些詞再熟悉不過。不知道具體從哪天開始,它們進入汽車領域,猶如将一塊活潑金屬投入湖水之中,突然爆發出巨大的能量,打亂了原本穩定的節奏,也誕生出一片新的生态。

這段動蕩将汽車的曆史畫出了一道分水嶺:左邊被我們稱為「傳統汽車時代」,那裡是機械馬力的天下,車企與供應商們默契地遵循着金字塔式的供應鍊結構;而分水嶺的右邊,被稱為「智能汽車時代」,這裡數字馬力取代了原有的參數名額,新造車新玩家們正在試圖創造新的遊戲規則。

車圈老兵的“新·汽車哲學”

亂世之中,人們總會期待橫空出世的孤膽英雄,憑一己之力改變整個格局;同時也把傳統一方視作天然的「大反派」,跟保守畫上等号;然而現實中,傳統并不都意味着保守和落寞。

作為百年巨頭的博世,在 IAA Mobility 上公布了電動出行業務在 2021 年全年的銷售額,以近十億歐元的銷售額成為核心業務之一;車載計算機在年内獲得了幾十億歐元的訂單;過去五年間,博世在駕駛員輔助系統及相關傳感器領域的銷售額也達到約 90 億歐元。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以及它們衍生出的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等等,這些與「傳統」對立的創新領域,并沒有成困住傳統供應商的枷鎖,反而被它抓住了新的機遇。就如同魯賓孫漂流記中的男主一樣,在一片新天地中自我轉變、逐漸适應、尋找機遇,同時也把原有的智慧融入新世界,像一座橋梁,串聯起傳統與創新、突破與堅守。

在 2021 與 2022 新舊交接的日子裡,我們與博世智能駕駛與控制事業部中國區總裁李胤面對面對話,看看在「車圈老兵」眼中,智能汽車的亂局之下有怎樣新的生存哲學?

車圈老兵的“新·汽車哲學”

博世智能駕駛與控制事業部中國區總裁李胤

什麼是智能汽車時代的新邏輯?

「動蕩時代最大的危險不是動蕩本身,而是仍然用過去的邏輯做事。」

從膠片相機到數位相機、從功能手機到智能手機,彼得·德魯克的這句話在每一次技術和行業變革中被反複驗證、奉為圭臬,在汽車行業也不例外。新時代下每個人都怕自己成為固守舊邏輯的前浪,急于轉型去尋找新的邏輯。那屬于智能汽車時代的新邏輯究竟是什麼呢?

伴随着 2021 年的到來,博世全新的部門——博世智能駕駛與控制事業部(簡稱「XC 事業部」)正式成立。「汽車一向是以技術為根本,來驅動行業的發展」,李胤這樣形容 XC 事業部誕生的原因。汽車電子電器架構的內建化演進改變了汽車的基礎架構,也為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等新需求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XC 部門的整合正是代表了博世對未來汽車內建化發展趨勢的态度:順應市場需求。

這個由 1 萬 7 千名員工構成的新部門,整合了博世在軟體和電子領域的專長,集合駕駛員輔助、自動駕駛、汽車多媒體、動力總成和車身電子系統等領域綜合能力,統籌開發車載計算機、控制單元和傳感器等,提供那些智能汽車需要的創新解決方案。

車圈老兵的“新·汽車哲學”

2021 年的智能汽車中,高通骁龍 8155 晶片可以說是一款明星産品,7nm 制程、360 萬次/秒的算力,比上一代平台高 3 倍的性能,使它成為今年釋出的新車型首選。晶片基礎算力為汽車的功能提供了施展拳腳的空間,不過如何将晶片的能力開發到最大化,同時滿足每個車企的不同需求,就需要供應商憑借多年積累的經驗,與車企的通力合作來實作。這種對于整車的經驗和基礎軟體的打造能力,正是博世擅長的。

車圈老兵的“新·汽車哲學”

是以,盡管我們在智能座艙的産品釋出會中很少聽到博世的名字,但在 2021 年搭載了 8155 晶片的自主品牌車型中,超過 50%的車型由博世提供,通過對系統晶片穩定高效的輸出,使得 OEM 得已在順滑的底層架構和基礎軟體之上做差異化的開發,引入自己的生态。

車圈老兵的“新·汽車哲學”

産品和需求的變化同時,合作模式也在發生變化。

汽車電氣化和智能化程度的提高,OEM 的需求正在發生轉變。相較于傳統汽車供應鍊中 tier1全權負責的「交鑰匙模式」,目前的汽車品牌的參與度越來越高,聯合研發、扁平化合作使得供應鍊生态圈的界限逐漸模糊,業務模式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樣化。這就需要針對不同汽車品牌個性化的需求,提供子產品化服務。為滿足不同車型的差異化配置,博世通過硬體子產品化+中間層通用化+軟體個性化的模式,利用參數調整快速滿足不同功能的需求。

如果說順應需求是變革時代轉型的第一步,那引領需求則需要更多的積累。

車圈老兵的“新·汽車哲學”

相信很多人對與上邊這張電子電氣架構演進圖都不陌生,它在 2016 年由博世提出,在幾年後的今天,我們已經能在車上看到域控制器甚至跨域控制器的架構。

翻閱博世的曆史,我們在二十年前的資料中找到域控制器的影子,但是當時的軟硬體并不像如今這樣先進,制作出的域控制器也并不符合市場的普遍需求。

是什麼促成了如今內建化電子電器架構和域控制器的爆發呢?

李胤給出了三個因素 :軟體的蓬勃發展、硬體的标準化內建化、晶片技術的成熟。

消費電子的蓬勃發展鍛煉了軟體人才,也豐富了應用軟體的生态;硬體的标準化、內建化使得功能可以以子產品化的形态呈現;晶片技術的成熟、算力的提升拉高了能力上限,這三者的共同作用降低了域控制器的相對門檻,讓它得以在今天走入汽車。

也正是幾十年的技術積累和對趨勢的預判,使得博世能夠在環境成熟時第一時間推出座艙域控制器,将以往獨立的資訊娛樂和儀表域的計算功能,內建到一個功能強大的電子控制單元中,高度靈活、子產品化且具備可擴充性;利用主晶片來控制儀表、中控、副駕娛樂屏、HUD、後排顯示屏等五個螢幕,同時控制駕駛員和乘員監控(DOMS)、360°環視(AVM)、人臉識别(Face ID)、多麥克風輸入、主動降噪等功能。

車圈老兵的“新·汽車哲學”

對需求的把握、對趨勢的引領,使得博世在巨浪翻滾的智能汽車浪潮中得已及時調整風帆,找到新的「風向」與「邏輯」,順風而行。

找到新邏輯的博世,也為新一年提出了更高的願景:2021 年以高通 8155 晶片為核心的新一代智能座艙數字平台已經鋪開,在 2022 年将大規模推廣,國内新車型的裝配率将提高到 50%以上。

「一個汽車行業可以再玩五十年的話題」

「L4 級自動駕駛」「雷射雷達上車」……2021 年各車企的自動駕駛 PK 大戰,把大家的視線重心重新拉回到自動駕駛,甚至讓大家産生錯覺,覺得自動駕駛與我們近在咫尺。然而不時發生的幾起事故也在時刻提醒我們,自動駕駛的實作仍然需要漫長等待。

提到現階段的自動駕駛,李胤用一場馬拉松來比喻:「自動駕駛是一場馬拉松,現在還不到 5 公裡。」

這個說法聽起來似乎略顯保守,不過仔細考量的确如此。2020 年,國内推出的新車型中搭載 L2 級自動駕駛的車型僅占 10%,截至 2021 年底,這個數字已經上升到了 40%。而那些特定場景下的高階自動駕駛功能賺足了我們的眼球,不過落地的産品屈指可數。為使用者提供安全輔助的 L2 級自動駕駛是這個市場中更大的基本盤。

是以,對于博世未來的自動駕駛計劃,智能駕駛與控制事業部中國區總裁李胤給出了同時進行的兩條線:一條對準了基本盤,在未來 2~3 年持續深耕 L2~L2++自動駕駛控制系統,實作在城市内安全可靠的、「脫手」的輔助駕駛;另一條線則瞄準了技術創新,在德國和中國雙團隊同時研發 L3+級自動駕駛,借助中國本土資料針對本土化場景進行開發。

基本技術的普惠+前瞻技術的創新,将自動駕駛技術一點點向「終點」推進。不過從「5 公裡」到「馬拉松終點」,自動駕駛真正落地需要的不僅僅是硬體和算法,也需要工業化次元和功能次元的平衡。

車圈老兵的“新·汽車哲學”

對于使用者來說,自動駕駛的産品既需要滿足對于高速公路、停車場等痛點場景下的需求;同時也要保障産品的一緻性和穩定性,做到安全第一;在滿足前兩者的基礎上,成本也是量産不得不考慮的問題。隻有三者平衡、兼顧,讓大家對一個自動駕駛的産品産生信任、習慣用它、願意為它買單也買得起,自動駕駛才能做到真正的落地。

電子電氣架構的變化、産品需求的改變、合作模式的調整,都無法改變汽車作為工業産物和商品的基本屬性。基本屬性是什麼?

汽車百年工業史告訴我們,安全是汽車的底線,那些為使用者帶來友善、容易普及的技術笑到了最後。

這一點從博世對待自動駕駛的态度上就能看出:盡管博世提供了從域控制單元、傳感器、到人工智能各個環節的元件,不過重點對準了駕駛輔助功能:從防側滑電子控制系統、自動緊急制動系統,到支援駕駛員雙手脫離方向盤的增強輔助功能,這些前沿技術的開發都是為了提高安全性,為了實作「零事故」的目标。

車圈老兵的“新·汽車哲學”

也是在這些對安全性、可靠性的「執着」,将自動駕駛技術一點一滴的「量變」慢慢積累成「質變」,也讓使用者對自動駕駛的信任逐漸建立。

至于下一階段,當系統徹底擺脫駕駛員、實作真正的完全自動駕駛後,如何解決從 A 點移動到 B 點的過程中移動性、私密性、舒适性、娛樂性等一系列問題呢?用李胤的話來說,「這是一個全人類可以再玩五十年的話題」。

最後

變革的道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對需求的把握和不斷創新幫助博世找到新的風向;對于汽車行業底線的堅守像一位老船長,把握着海浪中巨輪的節奏;但外部的挑戰和風險依然存在。

回望 2021 年的汽車行業,幾乎沒有誰能幸免于晶片的困擾,博世也不例外;與此同時,像華為這樣的新玩家也以更高調、更激進的姿态瞄準了智能汽車的增量市場,虎視眈眈。

而博世的應對就是用自己百年來對汽車的了解,将創新與堅守融合:不斷地研發和創新的同時,将創新産品标準化,以成本最優的情況下提供标準、穩定、可靠的品質,也許這正是博世在智能汽車時代新的汽車哲學。

繼續閱讀